作者 洪小尘
世界是一本书,没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所以我来了,搁船尖秘道之旅。
一
昱岭关—老竹岭—骡仓
5月2日,一个雨雾积满空气的阴天,皖浙两支队伍,在工作之余,相约同去搁船尖,雅哈一下,轻松一下。
浙江一支队伍,从昱岭关徽州驿馆出发,走古门坑、新桥亭、老竹茶舍到老竹岭汇合。
另一支队伍,从屯溪、歙县、叶村,走岭脚村头徽杭古道到老竹岭汇合。
汇合老竹岭,开启搁船尖秘道之旅。
从老竹岭雄关右边小路上去,途经明代茶园。
猴狲石,背靠青山遥望昱岭关。
前面上小坡是猴狲石茶园,这一带海拔从700米逐渐递进,适合茶树生长。
岔路左转上小山,路边的映山红,带着温和的笑,转过小山坡,是一个不大的弯谷,下牛坦茶园到了。
樵子说:“注意,这儿的石壁滑,走这边。”
这里是松担坞茶园,几百亩,可能山上松树多的缘故,岭脚村姑带了两个孩子,还有另一家奶奶带着孙女,他们在这里采茶,有说有笑,挺热闹的。
瞧,小男孩爬在树上,小女孩熟练地采茶,是我们曾经的样子吧。
爬上山坡,转到另一个更高的弯谷——上牛担茶园。
深深的峡谷,好长好长,上下1千多亩,满目皆是茶园,这就是明代千亩茶园地,,老竹大方原产地,从岭脚村庄爬到这里,两个多小时,好远的采茶路。
下面的峡谷,往下去,还有很大一片茶园,我们走上面的弯谷,阿姨看见我们,很开心,这是她采摘的老竹大方茶。
这儿只有茶树,当年是深山老林,明代大方和尚采摘这一带的茶叶,带到老竹岭上加工,创制了扁形大方茶,成为中国扁茶之祖。
竖个“明代大方茶园“标识在这里,让驴友们有个打卡点。
休息下,深呼吸,仿佛随意的一阵风,就能拂来整座茶园的清香。
走过茶园,沿着高高的山谷,进入一大片杉树林,满地焦黄的杉树枝,路上还有乱石。
大山仿佛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欢喜地迎接着我们,我们毫无顾忌地,在大山深处,敞开嗓子大喊:“喔喔喔......”,响彻云霄,心里特别舒畅。
到了小山丘,补充点能量,进入难度较大的上坡路段。
这儿草木茂盛,岭脚村人最近砍伐出来的,到处是裸露的岩石,我们沿着这条新路,勇往向上。
小路上,落红无数,很陡,有些滑,我想万里长征不过如此吧。
我一手按地,一手抓住路边的灌木,踩稳了,再往上移,“四脚四手”往上爬,回到猿人时代。
瞧,看见第一片映山红林,不由得就笑了。
樵子一路上好有心,为大家录制爬山的视频,并且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近距离触摸映山红的花瓣,感受山林中生命存在的意义。
也有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生活在丛林中的树底下。
这是一段粽叶路,很陡,我摘了两片粽叶,放包包。
他说:“我是一叶轻舟的忠实粉丝”,耶!
登到小山坡,沿着山脊线,一路向南,映山红夹杂在翠绿的灌木林中,亭亭玉立,随性生长,成了我们一路遮阳的华盖,好美妙的感觉,非常爽的体验。
一个个都成网红了
我以为蹲着一只山鸡,看错了。
还有一只眼的石头,像马嘴。
樵子说:“上次在这里看到野猪、山鸡。”我们有这么幸运吗?
这条横山路,看过去,好像一个山洞口。
穿过横山路,豁然开朗,还有好多映山红,我们沿着山脊线,边看边拍,继续前行,早忘了疲劳。
远处的村庄,是哪呢?不知方向了。
看,映山红,在我们前行的路上涌动,到处张扬,将整座寂静的山林开放得极尽喧哗。
有的清丽;
有的妖娆;
有的花枝招展;
有的害羞,躲在松树后;
有的开心,和游客一起微笑;
有的像毽子,好想体验一下;
有的斜靠着,像躺椅,爬累了,可以躺会吗?
有的伸出柔柔的枝条,和我们千年一握。
千姿百态,姹紫嫣红,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不知几千亩?
它们点缀着整座山体,空灵含蓄,又热情如火,让人记忆深刻,火样人生。
看,一棵新长出的小映山红,细细的枝条上,却开着十几朵红艳艳的小花,多么旺盛的生命力。
树底下,落红满地,只为等待东风再吹,这是千年的轮回吧?
对面山坡,看过去,有很多座小山头延伸的山尖,那就是高耸入云的搁船尖光明顶吧?
漫步山脊线,多么惬意啊!
下坡路上,有松树倒地生长,映山红与他为伴。
我看见树上黄色的松花,已长成松果的形状,记得小时候在山上,吃过松针上的松花蜜,非常甜。
下到坡底,骡仓到了,平坦,开阔,方圆几百亩。
骡仓的树木低矮,造型奇绝,山脚下乱石满地,像倒塌的石屋,是曾经有人居住过?地上还有牛儿走过的痕迹。
大部分队友都到了,合影后,兵分两路。
一路从骡仓下到浩川,有十几里下坡路,约一个多小时到浩川村。
另一路则从骡仓,上搁船尖,“不到云端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