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T君:

你好啊!这个冬天的第二场雪正在阳光下慢慢消融了,这一场雪落得比较舒缓,每一片雪花都很大,同时又很稀疏,所以尽管空中纷纷扬扬,地上却只有浅浅一层,需要很久才能攒到足够厚,可以让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这应该是冬天里最美妙的声音了吧。每个季节,每种天气,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让我忍不住想用特别的仪式感去迎接,去感受,去铭记。

就比如说现在的下雪天吧,真的,从天气预报会有降雪开始,我就期待着雪出现,每天睡醒衣服还没穿齐整就先趴到窗户上去看,空寂的街道,突兀的枝条,没有雪。你觉不觉得,事情发生前每天期盼着,计划着,准备着的这种心情,比期待的那件事情本身更叫人高兴?厚厚的围巾、大而深的毛线帽子、还有压在衣柜底下的羽绒服,都专门为了迎接雪拿出来了,把它们一件件铺开摆在床上,活像祭祀前陈列在案前的牺牲。等到雪终于落了,除了跑出去置身雪中,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亲近雪呢?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从白居易写出这句诗,世间好酒之人又多了一个好理由。冬天没来之前,我就跟朋友约好了“初雪酒”,跟朋友围炉夜话大概是度过雪夜的最佳方式了。如果是一个人,那也不必伤感,自有另一种方式问候雪。打开一部电影,泡上一杯热茶,备上一碟零食,这也是雪夜的正确打开方式。电影最好是清清冷冷的,小津安二郎或者是枝裕和的都不错,日本电影里的那种清冷空寂跟雪天很配。或者干脆来个反差,西班牙的热烈明艳就很合适,会让你忘掉窗外的寒风。茶当然要红茶,祁门或滇红,不必讲究什么茶具,随手用的玻璃杯就很好,只需一眼热水注入,看暗红色的茶汤慢慢漾开,烫烫地捧在手里,闻一下那茶香,身体就往椅背里陷得更深了。至于零食,很多人都喜欢干果,小小的个头,一口一个,香酥油润,口感扎实。但热量实在有点大,而且有些还得用手剥壳,且不说剥壳就得放下手中的热茶,单是剥壳发出的巨大声响就会破坏此刻的清静氛围,也有碍专心观影,实在是于美感不合。还是无核无壳且食用时不会发出较大声响者较为合适,最好还耐嚼,毕竟一部电影少说也要一个小时。左挑右选,最佳选择大概就是枣子了,不要特别大的,也不要枣干,半湿不干,布满褶皱,伸手够一个就能填到嘴里,眼都不用从屏幕上移开,只消牙齿慢慢地消磨,然后吞咽,余香满腔。

雪断断续续飘洒了好几天,并不是每天都能空出时间来看电影,幸好还有书,还有音乐,还有厨房。一盏台灯,一本书,蜷缩在沙发里,随便怎么舒服怎么来。以前有人告诉我,看书时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大,对书的感受也越深。我当时信以为真,高兴地把这当做躺在床上看书的借口,后来我才发现,身体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只会视力越来越弱。但是不可否认,躺着看书真的是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冬日里最温暖的地方除了被窝就是厨房了,回想起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冬日场景就是厨房里的热气腾腾。提起冬天,小孩子最高兴的是有春节可以期待,大人们源源不断地提回来一袋袋菜和肉、鞭和炮,分门别类堆放在地上,母亲开始每天屋里屋外忙个不停,“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不管是炸果子,还是蒸馒头,那一方小小的尺寸里有着冒不完的热气和油烟,家里也弥漫着飘不尽的肉香。这喧闹一直从白天延续到夜里,父亲也架上一口锅,铲进半锅细沙,慢慢炒着花生。我就蹲在锅边,两眼紧盯着那枚先变了色了的花生,等不到它完全熟透,就急慌慌伸手出去捡,烫得手指捏不住还不舍得丢下。

现在,没有什么食物是非春节而不能吃了,厨房也没有了那时的喧闹和拥挤,生活也因为缺了这些仪式感而变得味道平平。我想越是这样反而越应该用力给平淡添点滋味,越是清冷的生活越应该过得风风火火,你觉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