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美》笔记:设计模式-结构型

清单

模式 概要 什么时候选用 注意 实操
代理 在不改变原始类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给原始类附加功能 · 业务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开发
· RPC
· 同时支持缓存和不缓存
- · 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相同的接口,或者代理类继承原始类
· 将原始类的实例作为参数传入代理类,围绕此实例去附加功能
· 动态代理,反射
桥接 · 将抽象和实现解耦,让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 组合优于继承
· 未来可能扩展“实现”,使用者可自由选用不同的“实现”
· “抽象”和“实现”不是同一拨人维护的
· 此模式不常用
- “抽象”并非抽象类或接口,而是被抽象出来的一套类库,只包含骨架代码,真正的业务逻辑委派给“实现”来完成;比如 JDBC跟Driver的关系
装饰 通过组合来替代继承,给原始类添加增强功能 · 可以对原始类嵌套多个装饰器
- · 参考JAVA IO
· 装饰类需要跟原始类继承相同的抽象类或者接口
· 将原始类的实例作为参数传入装饰器,围绕此实例进行功能增强
适配器 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成可兼容的接口 · 封装有缺陷的接口
· 统一多个类的接口设计
· 替换依赖的外部系统
· 兼容老版本接口
· 适配不同格式的数据
- · 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
· 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
门面 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 · 解决易用性问题
· 解决性能问题
· 解决分布式事务的问题
尽量保持接口的可复用性,但针对特殊情况,允许提供冗余的门面接口,来提供更易用的接口 说白了就是把若干细粒度接口打包成一个较大的所谓门面接口
组合 将一组对象组织成树形结构,以表示一种“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业务场景必须能够表示成树形结构,应用场景比较局限,所以不常用 与其说是一种设计模式,不如说是对业务场景的一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抽象 将一组对象组织成树形结构,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都看做树中的节点,以统一处理逻辑,并且利用树形结构的特点,递归处理每个子树,从而简化代码实现
享元 共享的单元 当一个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对象的时候,如果这些重复对象是不可变对象,那么可以将对象设计成享元,在内存中只保留一份实例,供多处代码引用 · 享元对象是不可变对象
· 对垃圾回收机制不友好,如果对象的生命周期很短,也不会被密集使用,利用享元反而可能浪费更多的内存
通过工厂模式,在工厂类中,通过一个Map来缓存已经创建过的享元对象,来达到复用的目的




代理模式 vs 装饰器模式

  • 两者在实现上非常相像
  • 区别在于应用的目的
    • 代理模式
      • 附加的是跟原始类无关的功能。
    • 装饰器模式
      • 附加的是跟原始类相关的增强功能。


适配器模式

  • 有两种实现方式:
    • 类适配器
    • 对象适配器
  • 如何选择实现方式?
    • 如果被适配类的接口不多,两种方式都行。
    • 如果被适配类接口很多,且接口定义跟适配目标类的接口定义大部分都相同,那推荐使用类适配器,因为可以少写些代码。
    • 如果被适配类接口很多,且接口定义跟适配目标类的大部分都不相同,那推荐使用对象适配器,因为组合结构相对于继承更加灵活。


Wrapper模式

  • 代理、桥接、装饰器、适配器,这4种模式的代码结构非常相似,笼统来说,可以称为Wrapper模式,也就是通过Wrapper类二次封装。
  • 四者在用意上的区别
    • 代理模式
      • 主要目的是控制访问,而非加强功能,这是它跟装饰器模式的最大不同。
    • 桥接模式
      • 目的是将接口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从而让它们可以较为容易、也相对独立地加以改变。
    • 装饰器模式
      • 目的是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情况下,对原始类功能进行增强,并且支持多个装饰器的嵌套使用。
    • 适配器模式
      • 是一种事后的补偿策略,提供跟原始类不同的接口。


享元模式 VS 单例、缓存、对象池

  • 享元模式
    • 为了实现对象复用(可同时被多处引用),节省内存
  • 单例
    • 为了保证对象全局唯一(引申:多例实际上仍然是为了限制对象个数)
  • 缓存
    • 为了提高提高访问效率,而非复用
  • 对象池
    • 池化技术中的“复用”理解为“重复使用”(同一时间不会被多处引用,而是被一个使用者独占),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代理模式示例伪代码

// 代理模式的代码结构(下面的接口也可以替换成抽象类)
public interface IA {
    void f();
}
public class A impelements IA {
    public void f() {
        //...
    }
}
public class AProxy implements IA {
    private IA a;
    public AProxy(IA a) {
        this.a = a;
    }
    public void f() {
        // 新添加的代理逻辑
        a.f();
        // 新添加的代理逻辑
    }
}


装饰器模式示例伪代码

// 装饰器模式的代码结构(下面的接口也可以替换成抽象类)
public interface IA {
    void f();
}
public class A implements IA {
    public void f() {
        //...
    }
}
public class ADecorator implements IA {
    private IA a;
    public ADecorator(IA a) {
        this.a = a;
    }
    public void f() {
        // 功能增强代码
        a.f();
        // 功能增强代码
    }
}


适配器模式示例伪代码

// 类适配器: 基于继承
public interface ITarget {
    void f1();
    void f2();
    void fc();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fa() {
        //...
    }
    public void fb() {
        //...
    }
    public void fc() {
        //... 
    }
}
public class Adapto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ITarget {
    public void f1() {
        super.fa();
    }
    public void f2() {
        //...重新实现f2()...
    }
    // 这里fc()不需要实现,直接继承自Adaptee,这是跟对象适配器最大的不同点
}


// 对象适配器:基于组合
public interface ITarget {
    void f1();
    void f2();
    void fc();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fa() {
        //...
    }
    public void fb() {
        //...
    }
    public void fc() {
        //...
    }
}
public class Adaptor implements I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o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void f1() {
        adaptee.fa();
        //委托给Adaptee
    }
    public void f2() {
        //...重新实现f2()...
    }
    public void fc() {
        adaptee.fc();
    }
}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之美》笔记:设计模式-结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