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世界名画——梵高:《向日葵》创作背后不为知的故事

也许,梵高通过向日葵试图向我们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向日葵》,是梵高于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

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绘有15朵向日葵,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这其中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保罗-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

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梵高很高兴。同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来装点他在阿尔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但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梵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黄麻质材的画布。

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黄色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已挂在小屋的《向日葵》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高更的鼓动下,1888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带来的黄麻画布又画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梵高就是在此期间失去了一只耳朵,关于梵高失去一只耳朵的原因与细节,后来的研究学者表述不一,难以定论。一个多世纪以来,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一直在寻找事情的真相,然而发现的问题多于答案。这些问题的争议至今从未停止过。

有一种说法是说梵高的耳朵是被高更割掉的,据了解,高更特别嫉妒梵高的才能,趁机嘲笑梵高在感情生活上的不如意,还买通一名妓女来戏弄梵高,两人为此事发生争执打架,高更一怒之下割掉了梵高的一只耳朵。

还有一种说法是梵高因欠了一名妓女的五个法郎,妓女嘲笑梵高拿不出钱来还债,于是梵高赌气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寄给妓女抵债。

比较有说服力的原因是,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争执,情绪过激的梵高,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

不管真相如何,但是,《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倒是阴差阳错地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

1888年12月,高更(1848—1903: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西方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和梵高居住在一起,他们两人常常因艺术观点不同而争吵,梵高认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根据所看到的景物作画,而高更则认为艺术家应当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历史学家称,梵高就是在此期间失去了一只耳朵,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

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家头缠绷带戴着一顶皮帽,面孔消瘦,眼睛深陷。整个画面好像处一于滚动的波涛之中,汹涌的狂流似乎在威胁着狂热不安的画家,给人造成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量。

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是梵高在自己割下耳朵后不久创作,尽管从画面上看其伤势严重而显著,可是这幅自画像却没有受苦难的画家的迹象。在这幅作品中,他穿着工人的上衣、戴着皮帽子,看不出精神错乱或痛苦的痕迹,即便遭受着身心痛苦的折磨,他也是表现得不以为意的从容,然而画面却度溢着紧张的气氛。

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阿尔,离开了梵高。他在这里只住了两个月,这个时间,对一心盼着他到来的梵高来说,是短暂而痛苦的。

高更自画像

1889年1月,梵高在对高更的思念中,画了第6幅向日葵,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与高更的友谊祭礼。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对梵高来说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的1890年,他放下画笔,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

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在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这幅最为有名。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个画布都被这火焰燃遍,表达着狂热的生命激情。这就像梵高一生都在渴望生命的热忱以及真挚的爱情,可是他最终仍旧一无所有,他只有在心底呐喊,用色彩来表达和倾诉对生命的渴望。

梵高的一生几乎都被挤迫在命运的边缘,饱尝世态炎凉和接踵而至的创伤,但他反而鞭策着自己在逆境中寻找阳光,更强悍地成长。带着对梵高苦难人生的理解,再度审视这些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诚挚而热烈绽放着的生命,犹如梵高本人。梵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世界名画——梵高:《向日葵》创作背后不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