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该怎样做决策?做决策的五个关键要素

你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六章和第七章,第110页到第159页的内容。这两个章节讲述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决策,做决策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要关注哪些要素?为什么做出的决策不能解决目标问题?这两个章节就将为大家解决以上的问题。

在前面的章节中有提到:做决策是管理者区别于执行者的要素之一,并且做决策需要时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权衡。这足以说明做决策是一件有难度,需要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也需要勇气的一件事。

德鲁克给我们述说了贝尔公司总裁费尔和通用汽车总裁期隆的案例,他们两位都在任职期间做了当时业界所不能理解却极为有效的决策。费尔在1910年前至1915年大约20年的时间里,做了四个重大的决策,

二十世纪初,大家都在追求业绩和利润,他却提出“重服务,轻利润”的决策来;为了公司能够正常经营,不被收购,他又提出公众管制;贝尔在当时已经垄断整个市场,他意识到以未来作为对手才能更好的增加竞争力,于是建立了贝尔研究所,以挑战自己的产品为目标;而在当时,融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不得不被收购,他开创了一个大众资本市场,开发了中产阶级有闲钱又不愿冒风险的主妇。

他的每个决策都遭到反对,却都精准的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远远超出预期,这推动贝尔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电话系统最具规模、发展得最大的民营企业。

期隆接手通用汽车时,正值合并期间,团队各自为政呈现一盘散沙的样貌。传统的解决方法无非把管理的人调职,或者维护他们,期待他们有所变化。可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也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公司的难题。

期隆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这个难点的属性,他通过观察和思考,确定这是一个大企业常见的制度问题,而非合并呈现出像是过渡问题这一表象。

其次,他把注意力放在探寻“需求”这件事上,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需要统一的管控中心、需要有责权的高管、需要专业的业务经理,他甚至还关注如何让业务经理发挥所长、如何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激励等等。最终,他用分权制度解决了公司四分五裂的现状。

德鲁克在反复观察研究后,总结出了五个做决策的要素。首先,了解问题的真实性质,判断问题到底是经常性还是偶然性,经常性事件用规则来规避,偶然性事件就特殊对待。很多管理者在判断问题性质的时候,常常错把经常性问题当做偶然性问题去解决,这是导致决策无法命中目标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如何画出边界来呢?解决三个问题:这个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最低限度达成什么目的?做这个决策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在确定边界条件这件事上,越精细、越明白,就能越有效用,越能解决问题。

第三,做决策的正确态度一定不是迎合或折中。许多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关注在其他人是否会接受这个决策、怎样做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决策。这无疑是一个很糟糕的态度,决策和用人一样,有所长必有所短,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正确决策是什么。

第四,做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得要想到执行这件事儿,执行的落地问题和人事决策就成为管理者的一大考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知道决策的行动步骤,以及谁应该了解这个决策、谁来负责执行这个任务、行动要怎样设计才能让执行的人有所遵循等等。

第五,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建立起反馈机制,大量接收多方的意见。千万不要复制过去的“成功”决策,天时地利不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决策也是会失效的。当决策开始推行下去之后,管理者必须亲自去检查执行情况,确保不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

有的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不喜欢反对的声音,这恰恰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也不能拥有“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只有建立在充分讨论不同意见和建立若干种衡量方案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来。

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一个新的决策呢?答案是不一定。是否需要做决策,管理者可以用新决策来和不做决策对比,如果利益大于成本和风险,就大胆采取行动。无论是行动还是不行动,切勿只做一半,或者找一个所谓“折中”的方案。

高效的管理者深知决策是他们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他们也明白做决策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而做决策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假设”再“验证”的过程,只有足够多的“假设”才能看见足够多的“验证”后的结果。在我们中国文化中,“集思广益”和“忠言逆耳”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上该怎样做决策?做决策的五个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