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易,终身成长更难

去年逛深圳书城买回来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今日终于看完。或许是翻译的原因,我刚买回来的时候看了几页就束之高阁了。

“终身成长”是我这几年一直追求的东西。我是一个内向且容易害羞的人,这与我长大过程中的经历有关,最害羞的时期应该是大学,有着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或者说有许多重生的机会,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大家并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展示出来的是什么样,他们就认为是什么样。可惜大学3年我是在封闭和压抑中度过的——来自农村,加上本身的自卑。

大概在中国家庭普遍都这样吧,父母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走: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痛。对我们来说,就是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而父母的这种思维,恰恰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虽然不想走父母希望的路,但并不代表你不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因为固定型思维早已深入骨髓,要改变岂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就要做好用一辈子去改变的准备。

刚毕业那年,我失魂落魄,不知道自己的路该如何走,前程一片渺茫,于是我去拜访一位我非常敬佩的朋友,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指引,我当时需要肯定。

我的这位朋友对于我大学虚度光阴感到很不满,并给我下了个标签——“你以后会过得很不好,谁谁谁一定会过得比你好”。这个标签对我影响是非常大的,他的否定加深了我对自己的否定,而后面几年,我几乎就是在印证他说的话。我也越发痛恨他,几乎断绝了跟他的来往。也许他本意不是要伤害我,也许他只是一时气话(在此我也奉劝各位,不要随便给人“下标签”,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标签给那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某种程度上,我的这位朋友也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毕竟他也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中走出来的人。现在不清楚,至少曾经是,希望他现在变了吧。

读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了——认为一个人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智商是固定的,情商是固定的,进入社会后就不再学习,认为“需要争取的注定不属于你”这样的名言,认为明天(不需要努力)就会变得更好,认为关系不需要磨合,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

“固定型思维”相对应的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和技能,包括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得到发展。成长型思维的人乐意接受挑战,并不断加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想办法解决,积极应对。

要说我毕业之前认识的那批朋友,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真如凤毛麟角。工作后我才真正遇到了不少这样的朋友,但我发现我留不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朋友,原因在哪里呢?我想大概是我身上的“固定型思维”太过于根深蒂固了吧!想改变,但没有想到“发疯”,我想仅仅是“改变”这两个字并没有指导意义,因为并没有指向具体的行动,那个让我“发疯”的,应该是具体的某件事。

值得庆幸的是,我已经在生活中运用“成长型思维”了。对于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要做的是理解和原谅,并继续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遇到问题主动揽责,积极反思自己并作出改正;在关系中积极沟通、谅解,不断磨合才是相处的真谛。

终身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用一生去践行。尽管一开始很笨拙,我们也要挣扎着去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用元认知去觉察,笃信自己在未来一定能够习得成长型思维。

还有,鼓励真是这个世界上极度稀缺的资源,希望你能在任何时候,都记得多去鼓励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不易,终身成长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