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图片发自App

周末陪孩子图书馆看书,自己拿了一本《曾国藩家书》,每读曾国藩有感而发:立业、教子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之物,是的,读书它既不能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财富,也不能给自己人生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但书绝对是能提高人的修养与素质,人能从书中获得许多知识。这些知识或许你暂时用不到,但沉积在你生命的知识和素质就像一堆薪柴,在未来遇到一点合适的火苗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而现在家长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天天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拼搏的理由被贴上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标签,我们只知道给孩子物质上丰盈,缺忽略了精神上的陪伴支持是如此贫瘠,试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读书?


曾国藩说:唯读书能放大格局,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书里,到处都是道破天机的大实话,对于教子他让后人谨记: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细细品读确实是这个道理。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教子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图片发自App

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之人,败于两字——惰和傲。

许攸,东汉末年著名谋士,最后被自己人砍死了。因为帮助曹操烧了袁绍的粮仓,赢了官渡之战,许攸的尾巴就翘了起来。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功臣,动不动就点评领导(曹操)。

别人都喊曹操“主公”,许攸却直呼其小名“阿瞒”。再好的关系,也架不住这么不给面子。更何况,曹操是出了名的奸诈狠毒。但许攸的情商低至负数,依旧是张口“阿瞒”,闭口“阿瞒”,结果连曹操身边的士兵都看不下去了。

许攸被杀的经过是这样的——

许攸:“没有我你们根本进不了城。”

将军:“你知道为了攻下这座城池我们死了多少兄弟吗?”

许攸:“你们不过是一群泥腿子。”

然后许攸就被砍死了。

无论有多大的功德能力,都要保持谦卑低调的态度,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高手。

回到曾国藩本人。他是个笨人,有多笨?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13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曾国藩在书房背一篇300字的短文,结果愣是背了三四个小时还没背下来。

这时房梁上跳下一个小偷,一字不落的把文章背了出来,并对曾国藩说:“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同时代有很多名士。

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

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

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

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

曾国藩16岁开始考,结果考了7次才勉强中了(倒数第二名)。

后来曾国藩一举成名,人们归结了三个词。

早起。

耐烦。即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誓不罢休。

有恒。即坚持。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敬人者,人恒敬之。曾国藩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勤奋和谦虚。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生为庸人,应当以勤补拙;生为才人,应当谦虚稳重。

庸人惰,废;才人傲,亡。

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