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30日,九江市启动龙开河故道疏浚和联系水道工程。
地点:
九江
类别:
城市建设
学洲桥前打鱼人,约1930s 图源:《亚东印画辑》第80辑
2005 年 10 月 30 日,全长 3.35 公里,宽约 10 到 30 米,水深 1.2 米左右,总投资约 2.7 亿元的九江市龙开河故道疏浚和联系水道工程正式开工。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说明:本篇本应发布于 11 月 22 日,那一天是召开填埋龙开河动员大会的日子,更有纪念意义,但因日期冲突调整到了今天。
据说,能否正视龙开河被填埋的历史,是撰写九江现代城市建设史必须面对的问题。还是据说,虽然填埋龙开河工程对九江城市环境影响巨大,但 20 多年过去后,对它的评价仍然讳莫如深。好在《九江历史上的今天》不是史志,笔者亦是民间的平头百姓,写什么也没多大忌讳。龙开河的后一段历史,早在 10 个月前就写过了(见《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 · 1月23日 · 龙开故道》)。
龙开河有前世,无今生。在它被宣判死刑前,它的历史就是九江城的历史。
在人类文明史上,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建立在江河湖海的交汇之处。这些地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支流水系还能形成避风的港湾,是风帆时代商业贸易的基础保障。
1870年,龙开河口附近 图源:《九江老照片》
没有湓浦港,就没有九江城。湓浦港是发源于瑞昌清湓山的湓水注入长江所形成的天然良港,入长江处,为湓浦口,九江城最早的名字就叫“湓城”。这一段河流的下游,后因改道而称为龙开河。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白居易《琵琶行》的第一句,点明了故事的发生地,湓浦口也随着这首诗,留名千古。“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说明湓水在唐代也被称为湓江。已成为江南茶市的江州,湓浦港内舟楫辐辏,是个商贸繁盛的大码头。昔日的湓浦港,大约在现在的庐山北路一片,甘棠湖与湓水直接连通。
龙开河口,约1920s 图源《九江老照片》
随着地质变迁,赛城湖、八里湖等几个大湖泊形成,为了防止水患,唐代起在今庐山路修筑了李公堤,将甘棠湖与湓水分隔,到了明代中叶,这条堤坝已完全成型。湓水主河道向西迁移,原湓浦港渐渐淤塞,或被填埋成为新的城郊用地,沙子墩一带就是这么来的。
1861 年九江开埠,英国人拿到了甘棠湖以北从西门口到庐山北路地块,以及填埋湓浦港获得新土地的权利。经过数年经营,淤塞的港湾被填平,原有的河道被修整重塑,因其形状蜿蜒,如盘曲的长龙,故名龙开河。
1870年,湓浦港 图源《九江老照片》
新的龙开河,依然是传统帆船的避风港和货物的装卸码头。从当年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当年的龙开河内舟船密聚,桅杆如林。1931 年,九江市政府疏浚了龙开河,并建成龙开河铁桥以连通火车站与湓浦路。龙开河更加热闹起来,桥上桥下川流不息,成为了九江最大的物流中心,人称“大码头”。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大型火轮、铁壳船替代了木帆船,它们不惧风浪,以沿江码头趸船运载装卸客货更加安全便捷,龙开河作为港口的功能渐渐被弱化。
龙开河铁桥,约1930年 图源:《东亚印画集》第80期
60 年代初,九江市在铁桥以南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人称“新桥”,连接浔阳路和浔阳西路,“新桥头”之名由此而来。其后,城建部门又在老马渡上游处修建了向阳闸以调节龙开河水位。
70 年代到 90 年代,龙开河及周边的环境越来越糟糕,接入龙开河的十里河带来的不是清冽的濂溪水,而是愈发黑臭的污水,闸口使得河水的流速减缓,水量越来越少。河道还有那么宽,但枯水时节的龙开河就如一条深深的排水沟,而涨水时节长江可能倒灌,更会带来很大的水患风险。那些年,从新桥头到老马渡两岸都是棚户区,尤其是滨兴洲地势较低一带,是九江最破败的地方。
1994年,枯水季节的龙开河 摄影:蔡少敏
90 年代初,九江市政府下决心一劳永逸解决龙开河问题。据说经过了高级专家们的研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在龙开河入长江口建立大型船闸,以保证通航并防止长江水倒灌。二是在河道中铺设箱涵,将明流改成暗渠。
第一种方案相当于建设葛洲坝船闸,九江财政显然无法支撑,故采用第二种方案,由水利水电总公司负责,结果却仍然是没有资金,无法实施。
1994年,龙开河上的向阳闸 摄影:蔡少敏
现在来看,两个方案中都很奇怪。解决水患只要修建一座普通的控水闸口?九江财政真的没法支撑么?龙开河早已失去航运功能,为什么要做船闸?如果为了恢复航运功能,为什么会有第二个暗渠计划,难道准备在地下开船?这两个相互矛盾且都无法实施的计划,为什么要提出?没有用的计划是做给谁看的?
这就好比你牙痛了去看牙医,对方提出两个方案:第一种要花 170 万治疗,第二种要花 140 万装假牙,你说没那么多钱。牙医说:那就安乐死吧,死了后卖器官还能给家里留点钱。
于是市府决定填埋龙开河,反正八里湖有通往长江的出口。这样不仅一劳永逸,填平过程中还能完成棚户区改造,得到的城市土地进行开发房地产,增加市政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1990年,龙开河上的新桥 摄影:蔡少敏
据《九江市志》记载,1994 年 11 月 22 日,市政府召开浔阳区、庐山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及龙开河沿线单位负责同志会议。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填塞龙开河建设九龙街的重大部署。市长戚善宏、市委副书记张影分别讲话,要求全市人民全力支持龙开河的开发建设。据称,该项目前期需要投入资金近 4 个亿,九江财政无力支撑,故采用民营企业参与的形式,由民生集团垫资进行开发建设(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9月21日 · 民生集团与企业家王翔》)。
九江千余年建城史中,这种填埋水系扩大城区的事情做过很多,近代的湓浦港、莲花池、老鹳塘、护城河都是这么消失的,但填埋主河道的事儿,从未有过。九江这种彻底改变城市水系与生态环境的的大手笔的行动,堪称中国当代城市建设史上的一次创举。
《九江城市河湖水系演变及形态重构研究》·朱红伟 ·中囯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1997 年,龙开河填埋与城市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在原来的河道上,修建了宽阔笔直的九龙街,不仅有“龙”,还增加了 8 条。九龙街两侧全是商业门面和一栋栋小高层的商品住宅,很长时间里是九江最热闹的商圈。当年销售门面的广告语是:“今日九龙街,明日南京路。”
1998 年九江城西决堤漫水,九江市紧急组织人力在原龙开河堤坝一线用沙袋构筑防线,以阻止洪水进入主市区,所幸洪水未能涨到,在距离九龙街街口数十米处停了下来。有人说,多亏了填埋龙开河,不然这回九江市就有灭顶之灾。更多人说,正是因为填埋了龙开河,打断了九江的龙脉,才招来这次天谴之灾。
1998洪水时的第二道防线 摄影:于文国
由于填埋龙开河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严重的后果,上游十里河不得不改道,成为一条恶臭无比的污水沟,直接将污水排入八里湖,又将湖水污染。加之九江市民对填埋龙开河意见极大,2005 年,也就是龙开河被填埋后的第 8 年,九江市投入 2.7 亿元启动龙开故道疏浚和联系水道工程。
这一工程的逻辑也很奇怪,既然都填了,干嘛还挖沟?据报道,通过综合治理后,龙开河水体黑臭现象已完全消除,整体水质有了根本性好转。其实,是造出了一条外表华丽的臭水沟。2010 年,龙开故道的公园完善与配套工程又一次开工,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2018年,九江市再次启动“龙开河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后面的故事参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月23日 · 龙开故道》),在本篇中没有讲述的必要。龙开河的生命在 1994 年已经结束,后面打着它的名义进行各项工程,与逝去它并无关系。
1990年,十里河自然形成的河沟护坡(713厂围墙外一段) 摄影:蔡少敏
龙开河被埋葬,是九江人心中永远的痛。如果龙开河得以保留,以现在的城市建设水平,这条水道该有多么美丽?笔者并不认同所谓断了龙脉九江就此如何如何的说法。但如篇首所述,龙开河是九江建城的立足点,是这座城市的根基,没有湓浦水,绝无九江城,埋葬龙开河,就是埋葬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必将深刻地影响它的未来。
最后说个小故事。
却说某集团当年以垫资形式承包某工程,需要资金几个亿,但自有资金才几千万,到处借也弄不到那么多钱。眼瞅着钱用完还欠了一大堆债,就要崩了。结果,某市长带着某企业家到了北京的某行总部,作担保批来了 2 个多亿贷款,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之前各种计划都因为没钱而搁置,居然能给私企担保贷款,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借钱呢?笔者的理解能力还是差了点。
以上故事来自介绍某企业家的文章,可不是笔者道听途说的。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