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史上存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认识论学说——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其中经验主义旨在通过事物现象之直观性对人的感受作用而归纳它的本质,并通过感官实践来获得外界知识。其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否定先天道德范畴的先验性。
而理性主义则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之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认为理性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且原则上所有知识(包括科学知识)都可以通过单纯的推理得到。
很多时候,世上是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孰是孰非亦是如此。非要得出个结论的话,那只能说这两种学说都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理性可以确立事物的因果关系,经验则可以提供事物因果关系之相关事实因素。下面从大脑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
人类大脑可以分为三层,即本能脑、感性脑和理性脑。其中理性脑的重量是整个脑部重量的八成左右,其为人类创造力的来源。至于本能脑和感性脑则负责人类的外受感觉和情感生成,而这两方面所获取的信息即为经验。
由于理性脑潜力巨大(理性脑足足占据了六层大脑皮质,所以普通人的理性脑开发程度很低),所以各种经验信息的获取及相关的理性处理对于理性脑的升级塑造意义重大,如此若单单偏重于其中的经验获取或者单单偏重于理性处理就会陷入片面追求的困境。只有经验获取和理性处理相互谐升,才能让理性脑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由此延伸到唯物辩证法来,就会有新的发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为对立统一律,可是为何事物都有对立正反面呢?结合经验和理性相互间关系可知,是由于有人为是非观念的存在。就像威廉 · 詹姆士所说的“所谓‘真’无非是我们思考方法中的便利条件”一样,人以自身为中心,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但同时人又具有理性,能以全面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所以能发现事物的正反两面皆为其自身属性。
这样,本来自我统一的事物被人以主观观念分割为正反两面。而事物正反两面的联系,则和其与人活动的联系以及其与人主观观念的联系相互错杂,一动俱动;由于运动永恒,无绝对静止状态,于是这种错杂的相互联系便引出了各种矛盾关系,更引出“矛盾斗争无穷无尽,恒推动事态的发展”之命题。
最后,就来讨论一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哲学基本派别。这两者皆认为自身才是起决定性的存在,并影响控制着对方。其中唯物主义阵营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折衷的命题,即“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其实,结合经验和理性的关系以及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便可发现,存在不仅产生意识,其还影响着意识(经验促进理性的发展);而且意识不单只反作用于存在,其还反作用于自身(利用对立统一律可以完善经验的获取)。这也就是说,精神虽然有赖于物质而产生并存在着,但其影响性除了遍及物质世界之外还及之自身的精神世界,如此不断完善自身并继续影响物质世界。
所以说,物质世界的确是很重要,因为其是人类经验知识的来源;可是,假如物质世界少了人之精神意识的存在,其便不能被感知到了,这就强调了人存在的意义。
另外,若把人之精神意识从物质世界中剔除,那么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生灵于偌大的宇宙中也就只是“自然旋律”中一个普通的音符变化而已;而有了人之精神意识之后,人类弹奏的“文明旋律”却可和宇宙的“自然旋律”相鸣和,就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谐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