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者失之:摆脱“围城定律”

文/慢渡


近来看教材的时候,在某个知识点下发现了个很有意思的举例论证。

奥勃洛摩夫是个年轻的贵族, 但是他完全丧失了常人生活的意志和兴趣,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就是懒惰。

他还年轻,又颇有教养,却整天穿着睡衣,把一生大好时光都消磨在睡眠上,甚至在做梦时也梦见睡觉。

尽管朋友和女友用尽种种办法想使他振作起来,但仍然无济于事,友谊和爱情在奥勃洛摩夫看来都只不过是麻烦而已。

他仍然又回到寄生虫式的生活中,最后躺在床上默默地死去。


这个人物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所塑造的“多余人”形象的一个典型。

“奥勃洛摩夫性格”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标志,象征着旧俄国腐朽寄生的生活方式必将灭亡。

可笑的是,这种“奥勃洛摩夫性格”从未在哪个时代有所消逝,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推移,换了个代称而已。

“啃老族”、“草莓族”、“积极废人”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新新词汇,层出不穷。

我们年轻一代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种自以为懂得很多道理,看破了世间百态的迷之自信感。而这种迷之自信,回馈给我们的大多只有迷茫。

这源于我们还不够清醒,不够成熟,不够独立。

我越来越觉得,成长应该教会我们谦卑。

这种谦卑不是指礼貌,也不是指姿态,而是在心态上,我们得将自己放低一些。

只有把自己拉平,我们才能学会正视自己,知道自己缺什么,需要去做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有所行动。

这种理念适用于所有“奥勃洛摩夫性格”的人。


而另外一种平常却也奇怪的现象是,我们常常会羡慕他人,贬低自己,俗称绕进了“围城定律”。

如果说横向比较是人性使然,那么纵向比较就是畸形心理。

术业有专攻,我们不应该在任何事情上都抱有比较的心态,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谁都明白,所以把自己绕进去无疑是愚蠢的行为。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才永远是硬道理。

经常在很多地方看到周国平的这段话: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同样,顾城的诗里,也蕴涵了类似的观点:

执者失之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 
我就失去了诗 
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 
我就失去了我自己 
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 
一切如期而来 
                             

无论在什么境况下,看这两段话都会有新的启发。

不疾不徐,保持清醒,放平心态,如此,才能不断地垒高自己。


共勉

——END

岁月拾遗❤️

你可能感兴趣的:(执者失之:摆脱“围城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