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作悻悻然状

Sea Fog

人的快乐往往建立在比较,而非绝对的得失之上,也许这真的是人类的本性。有一则笑话,员工问老板:如果你无法给我升职加薪的话,可否给那个谁降点工资呢?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这种追求公平平均的心理来自于原始社会。原始人打完猎分猎物时,如果分的不均,所得少的就会饿死。因此所得少的人一定会抗争,由此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公平”本性。这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友人给我讲的海盗的故事:海盗的分赃极为公平透明,因为都是亡命之徒,不公平不能服众。

这一原理也挑战了古典经济学模型——人可不是绝对理性的。宁愿你我都拿5块,也不愿你拿10块我拿8块。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这一道理古已有之。

本文所谈的正是这种人心:希望自己过的比别人好一点。如果两个人本来是差不多的境况,而因为选择的缘故,几年后你还在原地踏步,而他却已经飞黄腾达。这种故事俯拾皆是,这种落差人人唏嘘。

那么看起来选择就是再重要不过了。为何当初他做出了那个至关重要的选择,而你却没有?明明金融计算机最赚钱,为什么要学什么社科、生物?明明游戏、互联网最赚钱,为什么要去搞通信?明明搞算法最高大上,为什么要去搞工程搬砖?

到这里又不得不说出身决定论了——出身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极限。这话从统计上来说,确实对。BBC也已用跟踪一代人生活的纪录片证实了这个道理。

以我自己来说,我没有走上高大上的博士、科学家之路,是因为上了大学成绩不好。而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知道大学还要好好学习:从小老师和父母都告诉我现在好好努力到了大学就是天堂;高中的几年摧残已磨灭了对知识的渴求;大学的本科教学一塌糊涂,更是无人指引我大学之后的出路。而我为何没有进入清华北大?中考时我以极为优异的成绩从农村进入了市一中的实验班,高二时便已是班级第四名,前三名后来都上了清北。因为我到了城市后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开始上网、看球、玩PlayStation 2,成绩一落千丈。

反观我在市区的同学们,他们已是经过拳皇、CS、魔兽的洗礼,依然以优秀的成绩进入高中;而我从小到大连小霸王都没玩过,如何抵挡住这些诱惑?到了大学,我以为我是天之骄子,考入名校,可以少奋斗N年;然而不知道有人是高中竞赛保送,入学第一天便开始准备出国。如此种种,如同几年前的一篇热文《我努力了十几年,只是为了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或者《寒门再难出贵子》。去年和以前的辅导员聊天,她说,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时候更颓废,没有方向,“我再努力也买不起房”… 总之,你认为你和你同学是平起平坐,然而不谈经济,你们都不在一个平面上。

然而,这个出身决定论从个体上来说没有效果。有的人就是能够出身贫寒,虽然一路奋斗地艰苦了点,但始终没走多少弯路,最终达到了很高的成就。究其原因,一是人是能够通过学习升级进化,提高眼界,增强做选择的能力和条件,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如此有毅力有决谋的人,放到哪都能成功,时代和环境限制不了他。环顾身边,你往往总能找到出身还不如你的人,却就是比你优秀。

其次,一个人因为成功的选择而大获成功,但往往这种经历是无法被你所复制的。例如,我的某些同学,毕业后进了策划或者咨询行业,跟对了老板,连续跳槽,如今已是未到中年,事业有成。比较他们的智商、逻辑能力、判断能力,可能还不如自己,这如何不让人耿耿于怀?然而再仔细想想,人家在大学时期便是学生会活跃分子,深得老师喜爱。工作时又能得到领导器重。而我自己,并不擅长和领导搞关系,升个职都费劲,把我放到那个位置,我就能发展好了吗?

又见一位同学,读研之后夙兴夜寐,五六年如一日,博士之后被高校录取,待遇很高。我会觉得嫉妒吗?不,这是理所应当的,实至名归。

所以选择固然重要,但也必须看到因人而异。彼之甘露,吾之砒霜。从小我的理想便是科学家,然而到了大学,想做科研的兴志却已被磨灭殆尽,于是毕业直接工作;工作之后反倒怀念学校,想认真地去搞科研。最近读到各种人工智能的热潮、各大高校的求贤若渴,真是心痒难耐,徒有羡情。然而搞科研又是非常艰深沉闷的。我读《黑天鹅》,作者谈到搞统计学研究的生活,真是乏味枯燥,每天靠苦涩的咖啡度日。后来走上金融职场,才有一见钟情之感。假如我真的去搞科研,又是否能坚持下去呢?虽然我见过一些比我更轻言放弃的同学,但我自忖没有那些大神的心境,难保不会又羡慕工作,此山望得那山高。

另外,虽然“出名要趁早”,“成功太慢,幸福减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时运不同。就像前段时间流行的那首叫《时区》的小诗,虽然鸡汤,但大意是有道理的。最近看的《三国演义》,曹操和刘备都是四十多岁才创业,霸业未成身先死时,面对孙权这种少年得志的人,那是何等的恨?可是有什么办法?曹操和刘备的前半生,又是何等的苦闷?《三国》中其他人的命运,多数只能是历史车轮下的蝼蚁,而少数人也能可歌可泣。告诫自己,不要太委屈和绝望。坚持未必能成功,但暂时不成功不意味着不会有出头之日。

最近听了一个心理学家的课程。他说,乐观的人更易焦虑,因为误以为很多事情是自己能掌握的。人们好高鹜远,是因为担心自己堕入平凡。然而过远的目标会陷入乏味的抽象。专注于当下的细节,才能够找出可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制定出可行的计划,过好此生。

最后,多做打算,早做改变。我时常觉得自己已很努力,然而仔细审视,似乎也只是到普通程度。人很容易陷入安乐窝,越久越难以离开舒适区。我用差不多四五年才适应了学生到职场的转变。这期间,也经历过止步不前的抱怨、自以为是的坚持、漫无目的的尝试。回头看看,很多行动应该早作。

### 总结

1. 个体不服从出身决定论。

2. 选择重要,但因人而异。

3. 时运不同,尽人事,听天命。

4. 及时行动,勤于自省。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座大山,它可能是你身边最成功的人。谨以此文,诫勉自己,勿再做悻悻然状。

你可能感兴趣的:(勿作悻悻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