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读100本书,学会这些阅读方法,你也可以“高效阅读”!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①看书效率低,

②阅读速度慢,

③看过的书总是忘得一干二净,

④辛辛苦苦整理的读书笔记发挥不了作用,

⑤阅读时间总是和工作时间冲突背离,经常陷入行动分歧的焦虑当中。

⑥提前制定好了的阅读计划,结果总是因为可恶的“拖延症”不得不半途而废。

综上所述,这些关于“读书”的窘境你遇到过多少?


随着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岗位要求的越发多元,看书阅读已然成为众多职场人士“提升职场竞争力,获得未来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各种读书社群的层出不穷,各种听书软件的鳞次栉比,“知识性阅读”俨然成了一种职场潮流和消费趋势。

然而,你花金钱购买的书籍,你花心思加入的社群,你花时间聆听的一节又一节公开课,它们真的有作用吗?它们真的有帮助吗?

个人认为:

有帮助的是少数,没帮助的是多数;

帮助大的是少数,帮助小的是多数。

归根到底,还是读书方法上存在问题。

我们与其火急火燎,在“阅读”本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倒不如先静下心来,在“阅读方法”上思考琢磨一番。给自己制定一套合适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尽可能少的落入各种各样的阅读窘境。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聊聊关于“高效阅读”的话题,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高效阅读,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阅读中受益。


从2017年开始,我渐渐养成了看书阅读的习惯,并且维持在“一个星期两本书”的阅读速度,包括职场类的书籍、心理学类的书籍、历史类的书籍……

在我的职场圈子里,我的阅读速度远远快于其他人。为此遭到不少同事的质疑和盘问:“你读书那么快,有效果吗?你是不是走马观花?”

但我想说,只要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速度快”和“质量低”两者是可以相互兼顾的。

——

——01阅读的“四个时期”。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就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书很少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棋盘上点得棋子很少。它不成“势”,随时可能被人吃掉。当你读了足够多的书之后,这个围棋盘上的子就会连在一起,那么它就成“势”了,人生也就成“势”了。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都希望通过阅读收获快乐和知识。然而,有的人停滞不前,打不开阅读之门;也有的人半途而废,坚持不到终点。

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之所以选择阅读,是希望收获“直截了当、立竿见影”的阅读回馈和阅读效果。然而,倘若看一本书、看几本书之后的阅读回馈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他们就容易半途而废。

正如白岩松说的那样,读书就是下围棋,看一本书就是落一颗子,孤零零的一颗子是很难起到作用的。只有看了足够多的书,形成一个闭合的知识框架,也就是围棋盘里的“势”,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阅读回馈和阅读效果。

所以,在看书这件事情上,切勿急于求成,应该多一点点耐心。

通过两年的阅读生涯,我按照看书的数量,归纳了看书的四个时期。即:

①当我们刚刚阅读完第“1”本书的时候,我们已经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虽然我们很难因为“1”本书而获得到实质性的阅读回馈和阅读效果。但只要我们勇敢的坚持下去,收获的种子总会有破土萌芽。

所以,这段时候属于“破土期”。

②当我们刚刚阅读完第“10”本书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能够体会到阅读带给我们的知识回馈和提升效果。在多本书的相互串联之下,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形成某个知识的基本框架。

所以,这段时期属于“初效期”

③当我们刚刚阅读完第“50”本书的时候,我们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从此之后,我们不再认为阅读是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情。阅读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这段时期属于“习惯期”。

④当我们刚刚阅读完第“100”本书的时候,在我们身上的某个方面,已然因为阅读而发生了“质”的变化。

所以,这段时期属于“质变期”。

综上来看,想要真正获得阅读带来的增益和提高,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给自己定一个阅读小目标,先读它“100”本书再说。


——

——02读书之前要“选书”,这个步骤必不可少。

阅读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每个人对书籍类型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从茫茫多的书海里面,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书籍,这是非常重要的流程。

在畅销书《越读者》当中,作家郝明义将“阅读”比喻成四种类型的食物。

主食阅读。

主食阅读就是每个人阅读的主体,就如同一日三餐一样,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包括职业、生活、生理、心理等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从优秀到卓越》、《终生成长》等等书籍,都属于主食阅读的范畴。

美食阅读。

美食阅读是主食阅读的升华部分,不强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能够获得思想的共鸣和道德的提升。比如《道德经》、《唐诗三百首》这些书籍,都是属于美食阅读。

蔬果阅读。

蔬菜阅读是为了更好阅读而诞生的工具书。比如日常使用的《字典》、《词典》。

甜食阅读。

甜食总是餐前饭后的消遣食品。甜食阅读也如同甜点、零食一样,用于娱乐、消遣,满足休闲需求。比如很多人喜欢看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这些都是甜食阅读的范畴。

了解“四种阅读”各自作用之后,我们只需要对号入座,我们缺少什么,就需要补充什么。想要提高知识储备,就从“主食阅读”选书;想要调整沉闷的心情,就从“甜食阅读”选书。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避免“大包大揽,盲目自信;缺乏思考,盲目从众”的选书错误。不要因为打折促销、名人推荐、社群推荐,从而盲目“囤书”,将我们的书单弄的又长又杂,落入不必要的阅读窘境。

大量“囤书”究竟有什么危害?

①容易加重读书人的心理负担,无法专注于读书本身;

②容易使读书人养成“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思维;

③容易使读书人半途而废,从而导致整个阅读计划的搁浅;

④容易使读书人因为大量“未读书”而陷入焦虑纠结的负面情绪;

⑤容易使读书人阅读到很多不满足自身需求的“无用书籍”,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从书海中选书,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需求,精简我们的阅读书单。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书要一本一本的看。

——

——03如何抓住“碎片化时间”阅读。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士来说,他们既不能耽误工作,又不想打扰生活。所以,想要挤出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充分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

比如餐前饭后的十几分钟,乘坐班车的半个小时,睡觉之前的二十分钟……

网上一直流传一组数据:人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时间。超过这个时间限额,人就容易分心走神。所以YouTube视频网站创办之初,只能上传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知名的演讲活动TED,他们每一次演讲时长,也都是大约18分钟。

所以说,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完全符合人的注意力需求。只要我们在阅读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完全可以获得很高的阅读效果。

比如阅读之前做几个深呼吸,伸几个懒腰,用毛巾擦擦脸……通过这些行为,我们能够获得一个“开始阅读”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快速的进入阅读状态。

与此同时,我们尽量选择在安静整洁的环境里阅读(独处最好),这样更容易提高阅读专注度。对我来说,一个碎片化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同时我能够阅读2~3万字左右的内容。


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除了准备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前规定好阅读量。

比如这段时间我只读某某章节,比如这段时间我只从第“10页”读到第“30”页。

这样化整为零的将一本书拆解开来,更容易获得阶段性的阅读成就感,大大降低了半途而废的风险。

比如我在阅读《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按照一个碎片化时间,一个自然章节”的速度完成的。每天抽出3~4个碎片化时间,合计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差不多用3天的时间,就可以把这本40万字的书籍看完。

所以,如何在“碎片化时间”内高效阅读,是每一名职场人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


——

——

——04读一本书,就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哪怕100字的读书笔记也行。

苏轼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文中写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说,许多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意义非凡,需要我们反复回忆和诵记。

回归到现实当中,很多人总是触犯“喜新厌旧、重量轻质”的错误思维。陶醉在阅读数量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结果却落入“看了忘,忘了看,看过的书总是记不住”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反复阅读才是高效阅读的重要途径。

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些阅读时间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职场人来说,想要将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读上几遍,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多翻翻旧书的读书笔记,这样也能实现反复阅读、加深印象的阅读目的。

与此同时,读书笔记并不是字数越多越好、内容越详细越好,而是应该用“条理简洁”的语言,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观点、人物、时间整理出来。

读书笔记最忌讳“面面俱到”,自己什么都想记录下来,什么都想画横线标注下来,结果却什么都记不住,这也是很多人辛辛苦苦整理的读书笔记发挥不了作用的根本原因。

——

——05小结。

阅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方法得当,严格遵循“选书—看书—笔记—实践—回看笔记—实践”的阅读流程,就会收获高效阅读的回馈和增益。

不要因为行动上的勤奋,从而掩盖思想上的懒惰。花点心思和时间,琢磨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看似前期少读了一些书籍,但一定会得到“厚积薄发”的阅读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1年读100本书,学会这些阅读方法,你也可以“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