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在

      从新学期开始看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用了三周的时间看完了。虽然读得浅薄,但既然读完,总要写点什么,记着点什么吧,所以写下这些文字,随想而发。

      看这本书大多时间是在毛概课和晚上睡觉之前。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很有触动的是开篇描写母亲的这篇《纺车声声》。我记得当时在上毛概课,我看着看着湿了眼眶,还擤了好几次鼻涕。文中描写作者儿时与母亲的生活,当时父亲在文革时期被拉去改造,与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相依为命。那时候日子总是很艰辛,母亲虽然柔弱,但为了家庭孩子却格外的坚韧。帮人洗衣服、没日没夜的纺纱,教孩子读书。或许是因为写母亲,又是苦难,所以总是想到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以前总是去医院,后来喝了很长时间的中药才把病治好,但身体却也不如做姑娘的时候。我看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她穿着白色的高跟鞋,黑色的打底裤,白色的衬衫,梳着乌黑的马尾,还留着刘海,坐在床前的凳子上翘着二郎腿,白皙紧致的脸上是姑娘拍照的笑颜。我一直觉得母亲那时候好美,那种青涩的美好。有次又翻开这张照片,夸母亲穿得真好看,父亲偷偷告诉我,是母亲穿了她姐姐的衣服特意拍的呢。不过,我觉得很适合母亲。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总是羞愧难当,一股情绪涌上心头。

        现在的母亲早已被家庭拖累出深深的皱纹,炊烟染白了头发。她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家里,洗衣烧饭锄地,样样没落下。平时在家,我心疼她做这么多活太累,帮着母亲做家务。但是,我总嫌衣服太多,还要天天洗,然而,母亲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年复一年在河边浣洗呢。冬天的河水更是刺骨,她那么弱小,是怎么把厚重的棉袄洗干净又拧干的。所以,很早,我就下决心一定要给家里买个全自动的洗衣机,这样母亲就不用天天洗衣服了,冬天的棉袄被单也会好洗很多。只是到现在我也没能实现它,总是挣不了那些钱。但是,我想过不了多久我会买上的,这会是我给家里添置的第一件家电。母亲是很节俭的人,一件衣服能穿很久,还会捡我的衣服穿,平时也很少买衣。她总穿着旧的缝补的衣服下田做饭,印象里,我每天看见她穿着宽松的裤子扛着锄头,带着草帽出门的背影,然后多了一身的泥土和疲惫的黝黑的面容回家。她只有在出门的时候稍微换一身干净的好一些的衣裳。母亲她也从来不用护肤品,冬天简单的涂些防干燥的霜,也不带些首饰。买东西总会和人讲价,她就是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妇女。用她的勤劳和节俭帮丈夫守着这个家,照顾着孩子。

        母亲为我们两个孩子操了很多心,我时常想是我把母亲的身体拖垮的。尤其是上高中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住校学习。可能是没能习惯这样的生活,一开始就生病了。总是咳嗽咳了一个月都没好,母亲打电话问我好一点没,我说好些了。但她还是放心不下,来学校看我了。那天是周六,我在教室里上自习,她突然出现在班级门口,叫我的名字,我顿了一下,又立即跑了出去。在办公室里,我看着母亲,母亲看着我,两个人一开始什么话都没说,都抹起了眼泪,然后她说我黑了也瘦了。后来,我又一直腹泻,挂了很多次点滴,吃了药也不见好,医生说可能是水土不服。于是母亲就住在离学校稍微近一点的亲戚家,说近其实也只是比家离学校近。母亲每天中午送饭给我吃,然后晚上让我在宿管阿姨那里热一下接着吃。这样天天往返,但也总不是办法,后来决定在学校边上租房子,照顾我的起居。一直间歇地吃了大半年的药,腹泻才好了。后来听她说起,那几天住亲戚家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老是失眠。

        我的母亲和贾平凹的母亲一样,和全世界的母亲一样,都是坚韧的,坚毅的,充满爱的。每次说起母亲,怎么都说不完,怎样都不够去形容她的爱。我怕是一辈子都不能去填满文字对这份爱的缺憾。我要用我热忱却不及的爱去爱她,和他们。努力照顾好自己不让他们牵挂,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了。

        这或许就是我当时读这篇流泪的原因吧。

        读这本书的时候还读到一句话

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初中抄好词好句的时候抄到过,却不知道是出自谁笔下的。现在,在这里找到了他。

        我虽是女儿,但总有一天也能为父亲分担,时常陪伴。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处给我很深印象是写秦腔,这篇被纳入“第三章 大地的魂灵——有敬无畏”里。正是陕西这片故土赋予了秦腔的魂灵,作者也怀着敬畏的心写下这秦腔。我虽不懂,却也被这描写所打动。眼前就是一片宽阔的戏台,精致大气,架得很高。那锣鼓叮叮哐哐地闹台,大喊大叫的秦腔就开始了。台下的人都挤着头看戏,又时时评评这演员演得好不好。就如书中所说“秦腔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的”。我也在这篇文字里感受着这片热土上陕西人民对秦腔的执着。

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读贾平凹先生的这本书,很静谧很有趣。他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先生总是能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上体现出自己的处世态度——追求内心的安宁。先生对事物的形容描写精辟且幽默。我也记下了一些。

在街头看人的风景实在是百看不厌,初入城市的乡民怎样于路心张望,而茫然不知往哪里走,警察的指手画脚,小偷制造拥挤,什么是悠闲,什么是匆忙,盲人行走,不舍昼夜,醉汉说话,唯独其醒。
闲人的钱并不多,就如同时髦女子的精致的小提兜里总塞着卫生纸一样,可闲人不珍贵钱,所以显得总有钱。
……我那一个小时是越读越快,囫囵囵地读,犹如肚子很饥的人见到了饭菜,狼吞虎咽,大有那种肚子已经饱了嘴里还想再吃的贪婪。

        我觉得有些和我生活有相通之处,有些确如生活,先生会发现更多,写得仔细认真,日常里的各色行人的面孔竟形容得这般贴切。

        先生时不时的会收集些古物,拿着在书房案前观赏。他总能从这些静物中感受到它们深处的脉搏,从中得到独处的乐趣。

        我喜欢独处,独处让我觉得自在,仿佛全世界都是我的,也往往熨平了心中愁苦的皱纹。独处让我更深刻的思考,此时,我与自己的灵魂更贴近。我不用去想其他的人和感受,不用去思考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我只管自己看见的,闻见的,触摸的,自然给心的交待。我随心写下,再用相片收藏每一刻的动容。心底是思念的人,眼前是欢喜的景,只用我的眼睛盛满这个世界。

        我也喜欢热闹,那是不假思索的畅快。

        自在,是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