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买房,为了拿回1万,我亏了90万。

每一位从18线小县城出来的农村姑娘,在一线城市买房定居必然有一段故事。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柴静的博客上,那时我还是一个认为买房离自己很远的文艺女青年。

因为认为买房离自己很远,所以我从来没有关注过房产板块,偶尔看的消息也经常是一些关于楼市肯定会跌,哪里楼盘又在闹事,看的也是一些炮轰楼市的新闻,这样的信息输入下,可想而知我对买房更是敬而远之。

09年的某一天,冠先生问我,他家里存了20多万,这钱是我们用来广州买房还是他们在老家砌房?

这么重大的问题,我仔细思考了一秒钟,就给出了我当时看起来超级自豪实则愚蠢无比的回答:老人家的钱我不用,要买房我们自己挣钱买,你们家的钱你妈自己决定怎么用吧,不用问我。

人生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么被我放过了,作为当事人,却并不知情,还自为有骨气。

2010年,冠先生家的三层小别野落成了,站在二楼的大阳台看着外面成片的田野,心旷神怡,站在三楼的楼顶,感觉祖国的大好河山拥抱我,前途光明。

2012年身边的几个朋友都在广州买房了,看到她们每月要还的月供,想一想未来几十年都要背着房贷这座大山,顿时觉得自由离自己远去了,换工作的底气没有了,就这么想一想就压力山大,直接放弃这条登山路。

我和冠先生还为我们不买房的自由选择而高兴,认为这才是洒脱的人生,想住哪个小区就住哪个小区,不用为一套房子捆绑人生。

2014年身边的朋友买第二套了,劝我买房,我拿出刚看过的成功人士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只租房,不买房”的理念来辩驳,还说了租售比如何不合理,日本楼市泡沫后20年没涨之类的。

人的脑子是很神奇的,我当时看的信息全是支撑我这一理念的,那些提醒别人买房,为什么要买房的文章就这么神奇地被我过滤了,身边人买房的案例也被我过滤了。

我在自以为正确的世界里来到了2016年3月,在凤凰城也住了几年了,二宝马上要生了,开车瘾也过了,面对别人问我关于房子的问题,租房理论已经撑不起我的信心。

少套房子的人生还是缺少底气,于是开始疯狂踩盘,顶个大肚子,天天跟中介去看房,要小三房,首付要低,朝向南,一定要带公立学校,楼梯不考虑,小区物业要好,这样在凤馨苑看了好多套,要么价格高了,要么朝向不好,一直也没看到都符合条件的。

一天一个中介把我拉到了誉山国际的一个房,此楼盘靠近萝岗,仍属于新塘,业主的房产证刚过两年,房子还没入住过,业主给我看地税单,买进价格约80万,我们一看户型,朝向,小区景观,楼层,对比在凤馨苑看的盘,很是喜欢,售价90万,价格也便宜,在中介的逼单催促下交了一万的诚意金。

回到家一查,那个公立学校还没建好,现在开学的是私立学校,我最在乎的是公立学校,看过太多学校没落实的楼盘案例,心里有点不塌实。

后来,我单独去那个楼盘复看,那天风很大,在观察楼道时,消防门被风带着重重地关上,“啪”地一声,墙边掉下一大块瓷砖,吓得我赶紧坐电梯下去,对这新楼盘的质量充满不安全感,越想越觉得这个房子不合适,于是要求中介给我退诚意金,中介自然是不愿意,说因为我下了诚意金,把别的买家推了,这个钱不能退。

我们咨询了其它做过中介的朋友,告诉我们这个钱可以退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签合同。

于是我又跟中介商量,一开始说只退一半,后面说要扣2000,几个回合下来,一万全部退给我了。

这一仗,我自认为打得很漂亮。

又看了好几个楼盘,都没有下定金,肚子开始发功了,坐月子,休产假,买房一事因为家人意见不一致搁置一旁。

战争的结果是有后延性的,一年后,我被啪啪打脸,2017年初,广州楼市的大水漫到了新塘,我当初看的那个房,同户型,挂盘180万,90万到180万,我人生第二次可能增富的机会又被我放过了(现在挂盘价约170万)。

而我就在2017年5月份搬到当初要买的房的对面楼,天天可以看到当时的错误决定,誉山国际的公立学校在2018年建成开学了。

如果说以前我对房子是涨还是跌完全靠看新闻或听各路专家的说辞,这一次的教训,让我实实在在意识到了房子大涨的威力,眼睁睁地看着手里的钱缩水,见证了时间的威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同一套房子,要多花一倍的价钱才能买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的收入没有变化,要买的东西却贵了一倍,开始思考工作赚钱变富有这一命题的概率有多大。

第一次开始反思学的理财知识,之前学的理财课程基本也是不推荐买房的,比如理财巴士和徐彬说投资,都是推荐基金定投的,我定投了大半年,本金少,即使有赢利也是很少的。

因为写作,2017年底,认识到区块链投资,跟风ICO的一个币,试水投入3000,涨到了6万多,第一次发现投资的疯狂,卖了部分换回现金,这样入门了区块链投资,相对基金定投的收益,区块链投资实在太疯狂,相对来说,我是较理性保守的,即使看币价疯涨,我投入的钱也不多,当千币齐落时,我百万富翁的纸面财富梦消失了。

我当时写过一篇币项目的文章,项目方奖励1888个币,当时币价15元一个,如果换成现金,这篇文章的价值就是2万8千元,可我没有把它换成钱,当这篇文章还值8000元时,我依然没有把它换成钱,一是认为这钱是白得的,二是不甘心赢利不在高位,三是认为它未来还会冲高,然后它的价格一路下滑,两年后的今天,此币价2分钱一个。

这一段经历让我认识到参与投资的魅力,时间在投资里真值钱,以前没有这样强烈的感觉。

见过区块链投资的大涨大落,我对买房稳定的渴望越发强烈。

在学习社群,听完玉米在2017年,如何在手头只有一万多现金的情况下,购入了重庆和杭州的两套房的故事后。

我开始研究如何钱不多的情况下也可以买房,然后发现了有一个叫“多军”的群体,他们把买房当事业,目标就是积累大城市优质的砖头,增加平方米,入坑学习,发现了原来不曾想到的买房路上的科技树,也纠正好多认知上的不足。

比如之前的理财老师都告诉我,房子交易成本高,变现差,如果急用钱,卖房是来不及的,而股票和基金都是T+1,当天交易,第二天就到帐了,当时我就这么信了。
现在我知道,其实房子也可以当现金用,把房子抵押银行再贷款,获取银行的低息长期贷款,这种贷款对普通人来说,必须有房子才能拿到,而银行根本不认股票和基金这种抵押物,要换成钱只能卖掉,行情不好就只有割肉出局了。

房子除了居住属性,还有金融属性,作为投资品之一,只有房子在首次购买是可以享受3成首付的杠杆,一套房子,7成是银行贷款的,这么好的杠杆只有房子可以做到,而股票和基金是没有杠杆的。

有杠杆和没杠杆的区别有多大呢?
同样30万资金,买房的话,可以买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而买股票和基金只有买价值30万的,如果他们同时都翻倍了,即房子涨到了200万,股票和基金涨到了60万,按5年一波大行情算,减去房子的利息约赢利90万,股票和基金赢利30万,这就是有杠杆和没杠杆的区别。

这也引申出能贷款买房就尽量贷款买房,比如同样100万的房子,全款100万,看似省了利息几十万,实则少了杠杆,少了撬动财富的机会,因为全款只够买一套,3成首付可以买3套,按5年一波行情,即涨50%,为方便计算,把交易成本简化,一套是赚50万,三套则是150万,这又是百万财富的差距。

是不是加杠杆就好呢?投资的本质是优质的标的物,如果投资品亏损,那杠杆越大亏损越大。

所以说大城市才有房地产,大城市的房子才能强金融属性,老家的房子只有居住属性,30万在一线城市买房做首付和用30万在老家建一套房,同样的30万,5年后财富差距又是百万之差。

买房是唯一可以凑六个钱包的投资行为,而其它投资基本很难说明家人为你凑齐资金,钱不够的情况下,收罗家人钱包开发信用卡额度,提前上车,利用时间发酵增值财富。

家人都爱房子,有家的人都喜欢房子。
通过买房才知道,把家族的资金调齐运用到更增值的地方是高财商的行为,而之前我却认为用长辈的钱是啃老,这种错误的观念让我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买房机会,实在是没有财商的表现。

比如我之前认为市中心的房子很贵,所以之前看房看的都是新塘,其它区域我都根本没踩过盘,其实在广州天河区也有便宜的小区。

比如我之前买房既想要价格低,又想要小区漂亮房子漂亮,还有户型啦装修啦,不知道房子的核心价值,找不到核心需求,所以看来看去,房子迟迟决定不了,时间一拖,看着房子翻倍。

首次买房的人大部分是新房癌,梦想的生活就是花园小区,开车进出小区,保安敬礼,标准人生赢家的配置,这都是被广告洗了脑,满足这些的条件,能承受的价格的房子都在郊区,而忘了房子最核心的价值恰恰是地段。

我在誉山国际住了两年之后,确实觉得进广州就像进城一样,交通不便,在‘多军’的观念灌输下,扭转了我的买房观,我在反复听了子安老师音频课程后,买房目标开始转向市区的老破小,2018年底在广州市区疯狂踩盘。

这次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买房,不够首付就筹钱,人生第一次踌躇了几个小时,拔出了最艰难的借钱电话,感谢那些信任我的朋友和亲人,永生难忘。

2019年初办完过户手续,拿到红本的那一刻,心终于落下了,我也成了“多军”的积极拥护者,目标积累红本数量。

富人的财富来自资产的增值+负债的贬值

很多人认为负债是不好的,其实负债也分好的负债和不好的负债,怎么分辨是好的还是坏的呢?即这个负债可以带来资产的增值,可以产生好的现金流,它就是好的负债。而如果负债消费就是不可取的。

同理,信用卡用得好,可以增加我们的资产,用得不好,就会被每月账单压得翻不了身,不是不能借钱,而是要想清楚借钱用在哪里?是在消费还是在投资?怎么能还上?

信用卡科技树弄得好,个人可以撬动一百万的额度,试问今天,你可以在哪个渠道给你借这么多钱呢?

在之前,我是不敢负债的,怕自己乱消费还不上,在自己做了包租后,我对负债的观念完全改变了,因为我知道投入的这个钱怎么能赚回来,比如投入30万,可以包租30套,能做到一年回本,每月进账2-3万,长达6-10年,一次性投入,长期被动收入,维护时间成本很低,这样借来的钱,我不怕还不了,借钱有信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没有如果和假设,事后诸葛亮都是因为当初认知不够,我们永远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生活的挫折在提醒我们需要补的认知部分,你遇到的问题可能其它人也遇到过,咨询那些遇到同样问题并走出来的人,虚心请教,会发现问题还有如此解决方法。

如果没有为买房痛哭过,也许不会有后面一定要在广州买房定居的决心,因为不敢承担房贷的压力,想享受轻松的生活,也因为傲慢和无知错过几波机会,然后付出更大资金和努力去追赶房产这班车。

如果知道这是普通人迟早要上的一班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早些做打算,早些学习房产相关知识,也许财富上了一个阶层,但人生没有如果,这些都是学费。

兼听则明,在之前的买房决策中,凭自己的喜好过滤内容,没有深入了解,站在门外听风就是雨,并没有好好去验证一下双方的事实和数据。

现在我的观点是:
如果你非常牛逼,其实买不买房都没关系,类似唐骏一样的人物,行业翘楚,大城市欢迎的人才,怎么都会有你的一席之地,因为你的能力可以让你任何时候都能买房,所以不需要担心房价上涨的问题。

而如果你是普通人,那么借助城市的红利,借助大趋势就是你需要研究的功课,你自身的努力+大势的助推,就拉开了你与他人的距离,一步就是百万财富的差距,多那么几步就是千万财富,普通人需要奋斗多少年才能有百万千万财富呢?把握住了机遇,你就获得对应的时间自由,这时间你可以用来慢慢思考人生,折腾一个有意思的活法,你的内心是宁静的,因为你有房子增值托底。

父母是孩子的起点,我想当初到省会上学,多么羡慕家在省会的同学,我如果现在不扎根在大城市,我的孩子也得像我当初一样很拼命才能在一线城市立足,可能对于我自身来说,我是在广州打拼的这批同学里买房晚的,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现在怎么都是早的,想通这一点,很多事情就释然了。

如果你认为你现在学习英语会不会太晚了?那么想一想,当你有孩子上大学时,有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老爸老妈,会不会为你自豪呢?如果你的孙子有一个会说英语的爷爷奶奶是不是很棒呢?是的话,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

如果你认为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子已经这么贵了,现在上车会不会太晚了?那么请你想一想,当你孩子毕业工作了,你们在一线城市有房子是不是给了他更多去折腾人生的空间呢?而不是工资交了房租后,根本没钱看世界交友。是的话,那么现在筹备一点也不晚。

如果你认为自己学习新东西很慢,想一想“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别人学一遍就会,那么我就学一百遍,别人学十遍就会,我就学一千遍,无非是花得时间更长点,没关系呀,让自己健康地多活几十年,任何在你看来太晚了的事情,对于你的后代来说都是早的。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任何人不可能教给任何人任何东西”,我们只能领悟到我们能领悟的部分,我们只能看到我们认知到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州买房,为了拿回1万,我亏了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