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迷途

从生命出现的那一刻起,就被时光的推手推着向前,选择众多之中的一条路,体验一种人生,在不断的选择中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自我。

在这场时光之旅中,先从无知到有知,再从有知到无知,最终还是无知的,正如庄子所言“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那在有限的时光里,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呢?老子说自知者明啊,第一件应知的事,便是自己。

前段时间的我,像站在人生岔路口的流浪者,迷茫、虚无占据整个内心。朋友那句你想要的是什么你自己清楚吗?让我受到强烈的震撼,我时常思考,多次陷入逻辑的死循环,多年来经过无数次抉择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大厦,也开始摇晃,仿佛一推,便会倒。这注定的遇见,也仿佛是见自己的必经之路。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啊!很多烦恼、人生困惑不都是庸人自扰吗?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客观,每个人都活在自我构建的独立世界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我曾误入探索他人世界的迷途之中,时常陷入一种偏执。任何一种对他人世界的定义和认知,都会随着对方的变化而被否定,这种否定太多就变成自我怀疑了。他人精神世界的边界本就由他人决定,我们对他人世界的认识多是冰山一角,管中窥豹似的了解,又怎么能下什么结论呢?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驾驶我的车》,写的是一52岁的男演员家福49岁时妻子离世。他和妻子感情上没出问题,妻子也是演员,俩人收入、人气在圈内差不多,彼此信赖,彼此认同,但妻子竟有多名情人,家福总觉这个事还是弄清楚一点好。家福因擅长表演,妻子离开人世后他与妻子的情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男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他就想是不是自己身上有了致命的盲点?妻子的情人一番话说出了理性认知:哪怕再是理应相互理解的对象,而要完完全全窥看别人的心,那是做不到的,人说到底,那样追求下去,只能落得自己痛苦。说到底,我们所能做的,大概是与自己的心巧妙地、真诚地达成妥协。如果真要窥看他人,那么只能深深地、直直地逼视自己。

于我而言,与自己的心巧妙地、真诚地达成妥协,就是决定自我世界的边界,尊重他人世界的边界,理解生命与生命的不同,在人生的迷途中,也有勇气继续前行,获得内心的安宁,当然这需要更多的历练,在不断前行的人生路上慢慢体会杨绛先生那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的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