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里有大学问-信息的整理与应用

      最后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这是一本关于信息处理与应用的书。每天我们都要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整理并运用相关的信息,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与创意。

    一,哪些信息需要整理?

    一类是生活记录。包括过了怎样的家庭生活?去过什么地方?吃了什么样的食物?通过记录可以提高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敏感度,并诱发他更深入的思考。二是深有体会的素材。比如读过什么样的书?考虑过什么问题?记录那些自己触动比较大,感受比较深的,或是有趣的。总之,觉得有用的就记录,即便现在用不上,以后也可能用的上。而一旦错过了记录,就可能彻底失去了相关的信息。

    二,如何整理信息?

    运用一元化笔记法对信息整理。这样做,既简单又自由。即手边常备一本笔记本,所有信息不必分类(这一块是存疑的。如果划分过细,确实浪费时间,也不利于长期坚持。可以分大类,这样有秩序),按照时间顺序记下即可。即便笔记杂乱无章,只要抓住一点线索,之后便可取用了。信息的整理就是素材积累的过程,也是为日后的知识生产提供孕育的沃土。这里边有两点要注意,时间顺序要格式化,统一为八位编码。内容索引要定位,常见内容要分类并符号化。

      要坚持记录笔记。不要怕写了没有意义,哪怕暂时没有实际意义,也要去试着写写看。请相信量变会带来质变,这些念头成为你日后深入思考的契机。另外有些事情,只有做了之后,才会不断改进。

      三,素材如何应用?(活用素材进行知识生产)

    作者提出了知识生产这一概念。即对素材不断的阅读,总结,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创意的过程。要知道创意也不过是既有事物的组合,这种组合要合理,且出人意料。比如拍照手机就是照相机与手机的组合。特斯拉不过是电脑与汽车的组合。

    要坚持无目的性的重读。不要僵化地重读,要多变换变换角度,比如从改善生活与提升工作的视角入手。在读的过程中要强化信息之间的关联,碰撞出的火花也是思考的过程。

      知识生产需要琢磨。这个过程不需要人云亦云,也不需要表达人尽皆知的东西。需要提出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出人意料的想法,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本里有大学问-信息的整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