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第一部分享

第一部“合作学习”——课堂的风景

         变化的课堂是一种这样的景象:黑板和讲台在课堂里消失了,课桌椅改为四至五人用的大小,教科书变成配角,各种各样的资料充实起来。教师的作用正在向学习的设计者与主持者转变。这样的课堂是所有教师、学校和学生共同希求的愿景,现在不仅是高高在上的愿景,正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之中,甚至达成了某种可能。在第一部中着重通过观察万千的课堂,探索教育实践,透过各种课堂现象,抓住合作学习的本质和意义。

一、为什么需要“合作学习”

      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不组织“合作学习”,每一个人的学习就不能成立。其二,要提高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佐藤学教授提出了什么是“学习”?学习包括三个方面,即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从既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所以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就是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1、互学与互教。最需要合作学习的,是凭借个人努力却反复遭到挫折与失败的学生,所以要对差生作出如何向同学请教的引导,指导差生向同学提出“哎,这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同步教学也就是我们说的常规教学,总的来说不能照顾所有学生,学会的大部分是中层学生,上层学生吃不够,下层学生参与频率低,整个课堂是低效的,老师教的累,学生无法突破和进步,长远发展违背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逐渐显现出来。

     2、同分组与集体学习的差别。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同一性中产生的,学习恰恰是在差异中形成。是啊,有了思维的碰撞和思考才会产生新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小组合作中,绝不追求小组内的思考与见解一致与统一,更不应该由小组代表发言,应当尊重小组中思考和见解的多样性。还要每一学生平等参与进来,而不是需要组长的领导力。合作学习的小组最好由男女生混合的四人组成,小组随意抽签编排,不要按照成绩或者个人喜好来安排小组学习。这学考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在犯同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小组里是学霸小组,或者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分组,这样就违背了学习的随机性和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教学模式转型

      教学改革,首先改变的是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于“上课”本身,未能直面关键的“学习”。这是本末倒置,“上课”是以实现“学习”为目的的,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实现必须成为“上课”的诉求。这些理念我们是应该转换一下了,原来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如此不堪一击,方向错就会走弯路,这么多年何尝不是在走弯路呢。在合作学习中,引发的焦虑和问题也要直面,不逃避,不怀疑,找原因,想办法。

1、克服闲谈。可能会有这样的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的华语不着边际、废话连篇派生出来的。而是探究的课题过于简单。

2、保障效率,认清合作学习寻求的不是传授教科书式知识的效率,而是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的效率。改善方法,依然可以提升效率。一是果断地处理单元地展开,由效地组织教学内容:该压缩地压缩、该拓展地拓展。二是把合作学习作为挑战性学习来组织,亦即高水准地设定合作学习地课题。这样,合作学习就能够融汇基础性和发展性地教学内容,使得互帮互助得以实现。

三、成功教学的秘诀

1、小组。四人男女混合小组,在小组学习中无需领导者。区分生活班组和合作学习的小组。

2、何时实施。两个机会,其一是个人学习的合作化,其二是旨在冲刺于挑战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核心意义就在于“为了冲刺于挑战的合作学习”。

3、何时结束。就结论而言,小组学习应当是随“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的。

4、教师何为。教师的活动不是“桌间巡视”,而是首先关照不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一个不漏地参与合作学习,让不能参与的学生同小组里的学生沟通起来,而不是分别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还要关照小组,帮助难以展开讨论的小组,以及推进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

      作者在第一部中还提出了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尊重教育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提升更高的教育标准,拒绝机械训练、拒绝分层教学、拒绝应试主义评价,学校改革的宗旨在于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教育应当追求的是以正态分布曲线为基轴,稍稍向高位推移、缩小分布曲线的幅度,而不是人人得百分的目标。在能力上或是个性多样的儿童借助“合作学习”,都是能够实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新观念,学以致用,不断的去实践和总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第一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