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初识张爱玲,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念出了张爱玲的一句语录: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出于张爱玲18岁时创作的散文《我的天才梦》。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

01 文学特点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可以说是张爱玲所有小说的基调——笔法毒辣深刻,将爱情、人生写得通透。

张爱玲的童年是黑暗的,她虽然出生名门,是李鸿章的外孙女,然而父亲却是个纨绔弟子。她生母跟父亲离婚后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

张爱玲的生命,既经历了繁华,也深味着寒凉。或许这是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



王小波曾说,“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其实男人的难,也被张爱玲写到了骨子里,以至于现在在网上耳熟能详: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有人说,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确实如此: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这种矛盾映射在她的作品中,就有华美的袍子和虱子这样的剧烈反差。

02 穿衣审美

“个人住在

个人的衣服里”

对张爱玲的另一个印象,是她独特的穿衣审美。她曾经强调“要想让别人在众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



她的穿衣风格与她的文字一样,有着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她瘦而高挑,喜穿宽袍大袖,或紧窄旗袍。颜色也是大红大绿,闪蓝艳紫。

张爱玲说:“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在大俗的色彩下,漾溢着古老文明才能熏陶出的文化雅趣与韵味。”



她发明了一个独特的穿衣方式,潘柳黛在《记张爱玲》中写道:“张爱玲喜欢奇装异服,旗袍外边罩件短袄,就是她发明的奇装异服之一。”



她是个衣服迷,对服饰的喜爱,既表现在穿着,也表现在文字。

《色戒》的开头有一段写到王佳芝的穿着:

“脸上淡妆,只有两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靛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写葛薇龙,穿磁青薄绸旗袍,被心上人看了一眼,就觉得:

“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

身上的衣服,与内心的欲望,被她写得贴切性感,暗流涌动。

《心经》中:

“她因为骑脚踏车,穿了一条茶青折褶绸裙,每一个褶子里衬着石榴红里子,静静立着的时候看不见,现在,跟着急急风的音乐,人飞也似地旋转着,将裙子抖成一朵奇丽的大花。众人不禁叫好。”

《相见欢》里:

“就她一个人怕羞不肯改装,依旧一件仿古小折枝织花“摹本缎”短袄,大圆角下摆;不长不短的黑绸绉裥裙,距下缘半尺密密层层镶着几道松花彩蛋色花边,也足有半尺阔,倒像前清袄袖上的三镶三滚,大镶大滚,反而引人注目。”




《私语》中:

到上海,坐在马车上,我是非常挎气而快乐的,粉红底子的洋纱衫裤上飞着蓝蝴蝶。

//

对于张爱玲而言,衣服恐怕永远不只是人体轮廓的烘云托月。衣服的深情款意,有颠沛沦落的寄托,也有生命状态的寄寓,这都是张爱玲对服饰的牵牵挂挂。

“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衣服是一种言语,表达着穿衣服人的性格,情绪,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

今天,是张爱玲100周年诞辰。

提起张爱玲,很多人最熟悉的是她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经典语录。那么你最熟悉的是哪一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