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论——我心中的茶文化

茶以自然之物为用,以品悟之道为神。茶之味,在于清而淡;茶之道,在于中而和。茶术,煮于形,贵于心。

茶香怡人,茶气养心。“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茶道形成于封建时期的初期,自源头起,便广受重视,深得欢喜。

白水煮茶,倒也是有章法的。等茶事俱备,平心静气;观形闻香,展现仙颜;观音入座,沐淋甘泉;待兰香宜人,金汤映眼,方可光泽甘露,品啜神韵。不愧,宁静已久,格贵致远。

而煮一壶好茶最讲究的实则是水。《茶经》有言,“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自古以来,人们便十分讲究煮茶用水的选择,大抵则是“清,活,轻,甘”。清代的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水之大用不仅因其为茶之色、香、味之载体,也是因为水质好坏对茶汤也有不小的影响。若取清、活、轻、甘的水煮茶,不仅得一壶甘醇香郁的茶汤,而且仅是看一眼,也是一壶惹人欢喜的晶莹清透。

沏水煮茶,沁香烹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是透过茶文化,都可所窥一二。煮茶,讲究茶具,茶叶,茶水,火候,手法,环境,甚至是泡茶品茶者的修养品质——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言行举止,以及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泡茶技能的掌握,做到神、情、技合一,自然会带来一股天然的雅致。而中国,从不缺懂茶的人。从神农氏到陆羽,从苏东坡到吴觉农。不经意间,茶道已随中华文化流传了上千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盛于唐宋,兴于清初,至今稀微,却绵绵不绝,未曾中断。然幸于新时代——在诸多目光与心血点滴于传统文化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汉服,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也终有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茶道。

煮茶贵有道。会有一天,我心中清爽有力的茶文化盛开出一朵青绿的花,默默缠绵,久香不衰。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煮茶论——我心中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