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性与人性

禽兽,因为无法自主控制牠自身的行为,而任其野蛮、残暴的性情肆意喷发,伤及其他动物或人类,牠这种野蛮、残暴的性情谓之兽性,这是兽性最原始的含义。

然而现实中,兽性却更多地应用于那些有极其凶残行为的人类,具备那些兽性的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为人的资格,而更适合将其归类于禽兽。

我们这里要谈及的兽性是与人有关的兽性,因此是完全区别于上述意义的兽性。

这里要说的兽性,是指我们不能一味地逆来顺受,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唯唯诺诺、奴性十足。这就是鲁迅曾提出的人应该有点兽性的兽性。

当时适逢外敌入侵中华大地,人性丧尽的外敌强权如强盗般在我神州大地疯狂抢劫财物,凶残地屠杀生灵,残暴地蹂躏中华儿女,更有国人奴颜婢膝地甘当外敌的走狗,一起残害同族。

在这种国将破、家即亡的形势下,鲁迅先生提出的人应该有点兽性,这种呼吁激发了中华儿女满腔的热血斗志,举国上下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

■这种兽性,是为维护人类正常权益而激发的兽性,是战斗的兽性,是反抗的兽性,是正义的兽性,是从属于人性的兽性。

和平年代,如果每个人唯家长、老师、上司的意志为尊,万事因循守旧,没有丝毫自己的创新,机械地执行一切,这样势必会失去创造力,难以推动时代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挑战精神去开拓创新,顽强的闯劲去攀登科技的顶峰。

■这种为了个人或人类进步所磨砺出的挑战精神、拼搏精神,即是新兴人类的兽性。是进取的兽性,是攀登的兽性,是拼搏的兽性,是人性的兽性。

和兽性相对的是人性。

人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正因其具有了人性。

人性,有先天而来的部分,也有后天雕塑而就的部分。

如《三字经》言“人之初性本善”,即善是人性里先天具有的部分。

而欧阳修的《诲学说》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为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是为强调人性需要后天的锤炼。

人性先天具备的那部分如同人先天具有的吸允机能一样,芸芸众生无别,但造就各个个体人性不同的则是后天锤炼的那部分。后天锤炼出的人性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

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坚实的传承为基石,那创新也只会如浮萍一样飘摇不定,无处生根。

当然,如果只有传承而失却创新精神,我们也只能固化不前、了无生机。

我们借人性来传承,我们凭兽性来创新。人性与兽性在一定水平上的平衡需要我们来维持。因为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的话,这种进取的兽性也就偏离了人性的控制,变成了偏激与野蛮的代名词。

超越的人性,就是努力塑造我们作为人的完美品质;超越的兽性,就是激发我们潜在的能量为人类进化而奋斗。

只有在人性控制下的兽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



s

你可能感兴趣的:(兽性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