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15期《少有人走的路》NO13海鹰

拆页十五

P182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的信仰都来自其文化环境。欧州人大概认为上帝应该是白人,非洲人则相信上帝是黑人。印度人更容易成为印度教徒,并形成相对悲观的世界观;生长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人大多会信奉基督教,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比印度教徒乐观得多。我们通常很容易接纳周围人的信仰,并把口耳相传的东西视为真理。

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我们信仰的培植者,他们的影响不仅在于话语,更在于他们处事的方式。比如,他们之间如何相处?他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对待我们自己?如果说世界是大字宙,那么家庭就是小宇宙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P184

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信仰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在斯图尔特心中,世界充斥着邪恶和险。童年时代,他必须严格地遵循“家庭小宇宙”的法则,不然喉咙就会被上帝割断。他生活在近乎残量的成年人的阴影之下。当然,并非所有父母都像斯图尔特的父母那样不可理喻。在世界这个“大宇宙”中,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也有着不同的孩子和父母。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斯图尔特的信仰和世界观,可能仅仅适用于他成长的家庭,而在更加广阔的世界里,他的认知显然不切实际。尽管事业一帆风顺,他却生活在恐惧中,认为上帝随时会割断他的喉,这是典型的移情现象。许多成年人的信仰,其实正是移情的产物。

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无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的影响,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心理学家布兰恩特·韦吉曾对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深入研究,发现美国人和俄国人在对人性、社会和世界的理解上存在着惊人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双方的交往和谈判,而双方却浑然不觉。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美国人觉得的俄国人怪里怪气,在谈判桌上的言行不可理喻,甚至可能心存歹意,而俄国人对美国人也有同样的反感。我们都熟知“盲人摸象”的寓言,其实我们就像寓言里去摸大象的瞎子,没人知道这个巨大的怪物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一味坚持自己的“小宇宙观”,为此不惜与别人对抗,不惜把每一场争执扩大化,甚至将其演变成一场战争。

P185

科学与信仰

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字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本书主要论述这段旅程的初级阶段。从本质上说,这一阶段就是不断前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

本书的主旨之一,就是探讨增加认知、扩大视野的意义。我说过,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人未知的领域。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抛弃狭隘的人生观。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似乎不做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我们更容易保持现状,更愿意使用以“小宇宙”为基础的旧地图,不想让旧有观念遭受丝毫损伤。但是,这样就会与心智的成熟之路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信仰提出疑间,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久被视为真理的结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为此,我们必须从科学起步,别无他途。我们应该逐步以科学的信仰来代替父母的信仰,向小宇宙法则提出挑战。科学的信仰,旨在帮助我们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去认识世界,更新人生观与世界观。如果盲目沿袭父母的信仰,我们可能不会有任何改观。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信仰,理应从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

我们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有成熟的心灵。完全沿袭父母的信仰,就会处处碰壁。那么,什么是科学的信仰呢?科学是复杂的世界观,它具备若干重要信条。所以,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其重要信条包括:字宙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观察,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宇宙的运行遵循若干规律,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人类易受偏见和迷信的误导,在解释宇宙时易犯错误;人类要形成世界观,理应具有足够的怀疑精神,理应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由此总结出观察字宙的经验。还有,除非经过亲身体验,否则我们就不可以自以为无所不知。另外,科学方法的提炼,虽然来自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可相信单纯的经验,唯有多次重复实验而获得的经验,才是值得信任的知识。还需要补充一句:只有在相同情况下,其他人通过类似的经验,也能够得到一致的结论,才能证明经验可靠在上述信条中,关键字眼包括“真实”、“观察”、“知识”、“怀疑”和“经验”等。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信仰。为摆脱童年经验、文化教条、父母似是而非教导的“小宇宙”,我们必须怀疑自以为了解的一切。只有凭借科学的态度,我们才能把个人的“小宇宙”经验,转化为广大的“大宇宙”经验。我们必须信仰科学,迈开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第一步。

「I,重述知识」(必选)

“小宇宙”经验、“大宇宙”经验是什么?科学的信仰是什么?

小宇宙的经验指的是一个人童年的原生家庭的环境,以及在这个家庭中生活的经验,还有在这个家庭中生活所形成的信念、想法和价值观。

大宇宙的经验指的是社会环境,在不同的人文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思想道德环境下所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

科学信仰是指世界是客观的,有其自己的运行客观规律。我那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认知这些规律。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这些规律。


「A1,激活经验」(必选)

盘点你的人生信仰,有哪些是当初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后来经历了什么让你有了变化,符合或接近了科学的信仰。

遇见更好的自己

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的确有很的多的信念,关于生活、关于做人、关于人生,父母言传身教。从小看到爸爸共同分工合作照顾家,彼此的关心和体贴,也学会这样去经营自己的家庭。爸爸作为医生不仅仅通过医术助人,在金钱上也给予身边人很多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只要是身边人有需要,和我爸爸开口,他必将尽力帮忙。妈妈做事情喜欢尽善尽美,力求完美,为此妈妈对我们姐弟的要求很高,所以我们都非常努力,很在意他人的评价。

很在乎谈对自己的评价这一点对我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因为在乎评价,想做一个好人,自己很努力,积极向上,也的确获得了一些好评。但是同时给自己压力的同时,也因为过于在乎他人看法,让自己失去了自己,不自信,界限感少。还会有委屈感。

2014年我开始学习心灵成长的课,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需要,可是思维惯式的调整很挑战,但是学的是要回去找父母做功课,就是让父母给自己道歉。我内心很打鼓,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父母毕竟已经给了我们他们所拥有最好的,怎么能去找他们呢。这不是要气死父母的节奏吗?

2015年我遇见了阿德勒,上了阿德勒初阶工作坊,使得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发生,而是我们赋予了它什么意义,我们人是有选择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而且重要的不是看你拥有怎样的特质,而是看你怎么去用。我第一次重新看待自己热情、乐于助人、在意别人的感受这件事情。2017年开始系统学习阿德勒,随着学习的深入,看到自己的课题,也更加理解自己,不再被那些羁绊。阿德勒作为心理学,是属于科学信仰是,是对人心理研究的科学。

随着阿德勒的学习和分享,感受到自己内在生发出来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我是热情、爱分享,把别人放在心上,所以也成就了我去做一名老师,一名家庭教育者、一名阿德勒心理咨询师,自己在生活中也帮助了更多的人。

所以很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父母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也感谢我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生命获得新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A2,规划运用」(可选)

面对孩子的成长,你最不希望传递给他什么信仰,那么你将如何做才能实现?

面对孩子我最希望传递给孩子的是遇到事情的胆怯,以及先生的急躁脾气。我希望孩子无论面对什么,内在有足够的力量,敢于表达自己,同时在表达的时候能够儒雅,心情气和,这也才是真正的力量。

1、尊重孩子的个体,在尊重中让他体会到尊重。

2、鼓励孩子,鼓励他合理的表达自己。

3、情绪管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4、把犯错看成是机会,而不是不可饶恕。

育儿是一个过程,理论容易,实践中需要我们慢慢去做。停一停,想一想,更接纳包容。育儿先育己。


PS:拆页为武汉珞珈分舵李真老师选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75c301b3fba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15期《少有人走的路》NO13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