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前认清这5个套路,你会省下一大笔钱

今天你又买买买了吗?

现今社会,往购物车里面填充商品已经成了与“吃饭睡觉”齐平的日常。但你有没有想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钱或许你根本不用花?

说好只买一把牙刷,却不小心多加了一套护肤品;

本来只想上街散步,却排队买了最新的网红奶茶和面包;

……

如果在你身上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你也不必焦虑,这并不意味着你是傻瓜。

要知道,全球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写出风靡世界三十年的著作、《影响力》的人——罗伯特·西奥迪尼,跟你也是一样的。

罗伯特·西奥迪尼十分坦诚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容易上当的家伙”,他总会订下自己根本不想看的杂志,买下并不想去的舞会门票。

但值得庆幸的是,罗伯特虽然自己花出了不少冤枉钱,却也因此干上社会心理学的行当。他深入到销售员、广告商的世界,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参与式观察研究,他的研究成果集结为经典著作《影响力》——一本风靡全球的书籍。

直到现在,这本书还常年在各种图书畅销榜单上,同时它还是《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目之一。

《影响力》囊括了罗伯特的全部研究精华。他从上千种“让你乖乖听话掏钱”的策略,找到了5种基本套路。

为了让你毫不犹豫点击“下单支付”和掏出钱包,商家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处处为你设置“陷阱”。但你若对这5种套路心知肚明,就会为你的生活省下一大笔钱。

1

“贵的不等于好的”

一分钱一分货,我们从小就被这样教导。“价格贵=东西好”。当人们发现自己先要某件东西,但又对其不了解,就会用上这条准则,于是常常选择贵的那一个。

但这样真的正确吗?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的开头就举了个例子:一个开珠宝店的朋友生意难做,于是把价格半价出售,他给销售员一张纸条写着1/2,但太潦草,对方以为要价格翻倍。但没想到,平时卖不掉的珠宝,却被抢售一空!

这种现象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当人们对一样东西并不了解的时候,便存在认知盲区,此时只能根据简单的“价格”标签来判断,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判断法。

比如在旅游景区售卖珠宝,其消费者都是各个地方来的游客,他们并不了解如何专业鉴定珠宝的优劣好坏,于是根据价格判断,“贵的就是好的”,只要多花了钱,就感觉自己买到了好货。

我曾经遇到过一件小事,让我深有感触:某天我和朋友去游乐场,由于要玩水上项目,我们分别购买了手机保护袋,有个朋友购买了10元款,而我购买了15元款。我心中想,贵一点质量一定更好。然而没想到,我的那一款没多久就进水了,反而是朋友10元买下的保护袋更牢靠。

同类型的东西,由于质量、品牌、市场供求等差异,价格会存在不同,但某些时候,高昂的价格或许只是商家打出的“迷惑阵”:为了让你误以为这件商品比别的更好!

当然,这种手法在人们熟悉的领域一般不太好用。比如菜市场的土豆,就算卖到天价也不会有人觉得它有何与众不同。

图据 图虫创意共享图片

2

免费的礼物并不一定真的免费

人类社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那么我们应当尽量回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你处在任何文化环境中,这一原理都适用。

人类社会对此的认同有多强大?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讲了一个小故事:

1985年的埃塞俄比亚,穷困潦倒、饿殍遍地,干旱和内战摧毁了食物供应,但其红十字会的官员却向墨西哥捐赠了5000美元,以帮助当年墨西哥城地震的灾民。人们感到困惑不解,后来发现,原来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墨西哥向后者提供了援助。

巨大的文化差异、千山万水的阻隔,严重的饥荒,几十年的岁月,眼前的私利……这么多不利因素,都没能阻止埃塞俄比亚人报恩的需求——偿还人情债的义务感战胜了一切。

多么令人惊讶!如果留心观察,日常的消费生活中尤其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家十分有名的糕点连锁店,它价位不低,却生意兴隆。

然而有一件事让我非常纳闷:这家品牌长期在店里推出免费试吃,不论是最新款式,还是招牌点心,总被切成小份放在店内各个角落。它们分量足,口味丰富,随便怎么逛,总能随手拿来尝尝。即使一份试吃被拿完了,很快又端出一盘来。就算你没有太大兴趣,也会有长相漂亮的售货员把点心端过来,笑着对你说“尝尝吧”。

最初我以为,这家店财大气粗,不介意免费送几块糕点,如果人们觉得好吃,自然会买这款产品。但我后来突然意识到,背后没这么简单。

免费试吃,其实就是一种互惠。人们会在心里觉得,“我免费吃了你的东西,就应该买点什么”。这种想法看似不起眼,其实影响深远。

比如我经常随意进店看看,并没有打算买什么。但因为品尝了太多新款蛋糕,总觉得不好意思空手离开,便买下个别小点心,实际是在心中暗暗为“免费试吃”给了回礼!

西奥迪尼在《影响力》里对此做了精准的剖析:

免费样品的真正妙处在于,它同样也是一份礼物,能把互惠原理应用起来。推销的人提供免费样品,表面上不过是为了让消费者晓得他们的商品,暗中却把礼物天然具备的亏欠感给释放了出来,十足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柔道手法。

图据 图虫创意共享图片

3

看到排队就忍不住想买?

你不是一个人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购物平台挑选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实在不知如何选择,于是点击“按销量排序”,从卖得最多的下手?

《影响力》点明了这背后的玄机: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网红奶茶店里三层外三层的排队态势也应证了这一点。

为什么这些奶茶店这么受欢迎?它们的饮料真如此好喝吗?当看到人山人海的场景,人们就会在心中冒出天生的疑问。越是难排队,人们就越是想要试试,哪怕要为之付出2个小时的时间。

罗伯特对此的解释是: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并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其次,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的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在做反应。

商家显然对此套路了然于心,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网红店”都被爆出招募排队专人充场子。这类“充场”就和演员一样,不过雇来的人是扮演顾客。

虽然也不乏许多店家确实价廉物美、口碑甚好,但当你在选购商品的时候,除了看销量高低、排队人数的多少,还是要静下心想一想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更能避免花出不必要的钱。

4

套近乎就是喜欢你?

或许对方只是想卖产品!

如果你喜欢的人向你提出一些请求,我想你一定不会拒绝。这不让人感到意外,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商家和销售也再利用这一点向你卖产品!

分享一个我个人的经历(相信许多人都曾有过):在理发店理发,某位Tony小哥边做发型边聊天,他问及我的工作、呆过的城市、喜欢的偶像等等,并不时表示赞同和认可,偶尔还惊讶地说出相似的经历。有了共同话题,交流变得轻松愉快。但当发型服务完毕,小哥话锋一转就向我推销起了年卡。

老实讲,第一次遇到这种场景时,我还有点犹豫。因为交流愉快,让人不太好意思拒绝。但作为一名理智的顾客,我最终没有办理这张年卡。

看起来仅一念之差,这背后却藏着商家设下的“陷阱”。

正因为人们容易同意自己“喜欢的人”的要求,因此当商家想要向你推销商品时,会千方百计让你“喜欢上”他们。

或许你会质疑,哪有那么容易就“喜欢”的事儿?谁都不愿意被牵着鼻子走,但有时就在不知不觉间,“套路”便发生了。罗伯特在《影响力》里列举了让他人“喜欢上”的5种策略:

一,人们喜欢漂亮的人。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尤其在这个颜值至上的社会。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保险销售、房产中介等都穿得西装笔挺、形象挺拔;而经常对接客户的销售人员,通常也有严格的着装标准。

二、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所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假装在若干方面跟我们相似,有意识地讨我们喜欢。理发店小哥正运用了这一点谈话技巧。

三、人们喜欢听好话。不论是“你的皮肤真好”,还是“你可真有品味/学识”,赞美的话语总是让人心生愉快。如果客户开心了,说不定就会多买两件东西。

四、人们喜欢有合作关系的人。有些销售人员为了提高客户的好感,会努力营造出为对方争取利益的氛围。比如新车的销售员会悄悄对你说,他能在老板面前帮你争取几个点的折扣。看起来很努力,但可能这些优惠背地里早就设定好了。

五、人们喜欢与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关联的事物。针对男士的商品,比如汽车、酒的广告里总是出现性感漂亮的模特,虽然很多男士不愿承认,但他们对有美女的广告印象,总比没有的要好。

既然商家的“套路”防不胜防,有没有方法能够避免这种诱导?答案很简单,运用理智考量你需要购买的商品,关注自己的需求,只根据交易本身的好坏做决定。

图据 图虫创意共享图片

5

商品越稀缺,人们越想要

去年AJ限量版球鞋发售,在某地一家门店引起排队狂潮,有男子疑似插队被群殴。这样的新闻听上去不可思议?明明AJ限量版球鞋价格不菲,为何人们如此狂热?

因为物以稀为贵

当人们相信一件东西有非常大的价值,而自己却可能得不到时,这种恐惧的心理比对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制造稀缺感”的销售套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的营造数量上的稀缺,比如饥饿营销的小米手机和AJ限量版球鞋。而另一种则是营造时间上的稀缺。

每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便是这一手法的集大成者。“错过等一年”,所有的商家都在告诉顾客,是时候下定决心购买了,不然错过这一时间段,就再也遇不到如此优惠的价格,甚至根本就买不到了。这种压迫感常让顾客感到不安,但却正在这样的“威胁”下,人们趋之若鹜、自愿买下了更多的东西!

稀缺性与紧迫感息息相关,而紧迫感促进人们的行为。

想要破解这一套路,其实也很简单。现如今,“限量”这个概念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促销的套路,人们最好是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如果赶上限量促销优惠,同时也有实际的需求,那么不妨参与一下,但大可不必不顾需求不顾预算地冲动购物。 

赚钱不易,买买买时代,学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图据 图虫创意共享图片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钻进小书窝(ID:lieinbooks)

转载请联系后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买买前认清这5个套路,你会省下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