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随便问一个人都会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
事实上所谓的焦虑不过都是自己无能的抗拒,正如王小波所说: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所以为了摆脱焦虑,也是因为这种心态,嗅觉灵敏的商业体裁开始频频出现,各种课程,每天打卡这些为了摆脱焦虑的产物一波又一波的诞生。
可事实上,我们永远抗争不过自己的本能,那就是贪恋舒适带给我们的堕落。
甜品确实很好吃,抖音确实很精彩,平躺在床确实很舒适,所以自律总是被无休止的颓废打败。
于是又会陷入焦虑,实际上我们所有人只不过是因为天性如此,并不是自己的错。
周岭的《认知觉醒》,就深刻阐述了这个问题:
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自律,而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
我们从未认识过自己
1,大脑
在《认知觉醒》中提出,困惑我们所有问题的来源皆是因为大脑。
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我们拥有智慧的大脑。
地球上的生物从无到有,经历了十几亿年的进化历史,人类的大脑也由进化从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
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本能脑,产生于大约3.6亿年前,主管生存,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
情绪脑,产生于大约2亿年前,主管情绪,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
理智脑,产生于大约250万年前,主观认知,它也是人类独有的大脑皮层,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
从另一个方面看,本能脑和情绪脑掌握着我们大部分神经元细胞,同时还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
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数量都可以看出,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因为情绪脑和本能脑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
2,焦虑的根源
因为情绪脑和本能脑的掌控,我们总是想即时满足,就像金庸先生的小说里那般一夜之间成为高人。
急于求成,想做很多事情,避难就易,立刻想要看到结果。
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寻找干货文章,点击收藏,但今后可能再也不会点开;他们的新年计划非常完美,在出炉的那一瞬间,就像自己已经完成一样,但没过几天,那计划就不知所踪了;他们有时也“勤奋”得出奇,疯狂提升自己的阅读量、践行“一万小时定律”,每天坚持做同一件事,但始终与成功无缘;他们刚有了一点点改变,甚至在还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就会急着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将要开始新生活了,但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很快就会消沉放弃;他们看到自己与同龄人有很大差距时,就会变得非常焦虑,然后去报很多课、读很多书、做很多事,并期望立即看到变化。总之,他们希望只读几本书就能博学多识,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少吃几口饭就能变瘦,读完一篇干货文章就能立即改变……
这些书中所罗列的坑,都是我们踩过的坑。因为急于求成,到最后什么都做成。
那些优秀的人与普通人 除过自身的努力之外,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延迟满足。
缺乏耐心就看不到全局,不知身在何处。
也自然不会懂得耐心带给我们的复利,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积累,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迅速上升。
3,问题模糊
因为基因的影响,我们不愿意主动耗能,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我们愿意做任何事情,总是在逃避,所以跟在我们身后的问题总是很模糊,对于它没有清晰地认识。
所以我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就像身后有个影子,它能影响你,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回头看去一片模糊。
这种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而迷茫和恐惧又使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动遭遇各种困扰,继而影响人生的走向。
因为模糊,我们也总是游走在自己擅长的边缘,没有清晰地介入自己的潜意识,从而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依靠内心驱动力,改变自己
1,刻意练习专注
目标明确,不是练习几个小时,而是在练习的范围内几次不出错,或者一定写完某些东西。
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好的学习模式是,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线。
2,在舒适区边缘大量练习
舒适区边缘也称为拉伸区,它的意思就是: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比如刚开始运动,就给自己定20几分钟不要时间太长,随着日积月累,时间长度自然而然自己会增加。
学习的时候一个小时坚持不下来,就坚持半小时。
“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以前一直以为多花时间才能学好、才能达到效果,其实那是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想要快速见效,这样反而不容易坚持。”
3,深度学习
如今这个时代,接触最多的就是快餐式文化,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十分钟了解一个知识。
想要深度学习,就要接触第一手的资料,书或者原版论文。
输入给自己之后,要去输出,然后践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看了那么多书,怎么转眼就忘了。
因为你从没有真正的把一本书里所学到的知识去梳理,然后再输出,再进行实践。
4,选择深入你的触动点
无论是阅读一本书还是看一部电影,都要深入自己触动的点。
那个触动点是你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枚扣子,仔细回想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
因为它在本质上也是在一点点的走出舒适区边缘。
改变从现在做起
作者周岭有改变人生的五件套: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
想要根本性的发生改变,缩减自己的欲望,冷静思考自己的目标,只要一件事坚持下来,紧接着会一件一件的坚持下来。
愿更多想要改变的人,从此时起改变。
种下一棵树,要么是二十年前,要么是现在。
放远目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