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能将一手烂牌打成人生赢家

看完埃利奥特·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我只能用羡慕妒忌四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

阿伦森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杰出研究奖。

不仅如此,他还娶了相爱的姑娘,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说是人生赢家也不为过了吧。

与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阿伦森并非出生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是在贫民区长大的,从小就是一个性格腼腆、资质平平,活在哥哥光环下的普通小男孩。

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就是原生家庭,一个人性格上的缺陷,或者命运的不顺畅,都可以与他的原生家庭挂钩,一切的事情都要从童年开始追溯。

但阿伦森用自己的经历生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可以不受儿时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全新的自我。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绝非偶然,阿伦森能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这样出色的成就,绝非一件偶然的事,我们从他传奇的80年经历中,或许可以找到一点启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我。

1、弄清楚我将成为谁,将与谁同行

阿伦森的一生都非常幸运,每次机会都被他恰到好处的把握住,与其说幸运女神垂青他,不如说是他自己选择成为了怎么样的人。

在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听从导师的马斯洛的建议申请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但他很快就发现成为优秀的临床心理学家并不是自己的理想,于是,就放弃了去那几所学校读研的机会。

他始终坚持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一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

他宁愿暂停下来想清楚成为怎样的人,也不愿意随随便便走向某个自己不想去的方向,也正是因为这样,阿伦森才获得了后面去卫斯理大学任教的机会,是他选择了机会,而不是机会选择他的。

如果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恐怕自媒体隔三差五就会告诉你同龄人已经抛弃你了,能从一片混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尤为不易,也许我们更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将何去何从?

阿伦森自己也说过,娶薇拉是他这一生做过最正确的决定,虽然那个时候,无论是他母亲,还是亲戚们,都认为他应该娶一个经济条件更好的女孩,就像他初恋女友芭芭拉那样的。

但薇拉和阿伦森遇见的其他女孩都不一样,薇拉总能引导他发现生活的美妙,培养他对高雅艺术的欣赏品位,他觉得如果能和这样的女人共度一生,该有多美好啊。

事实证明,阿伦森是正确的,正因为娶了薇拉,他才拥有了长达几十年的幸福生活,如果当初娶的是芭芭拉,生活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可想而知,选择在一个正确的伴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2、找到愿意毕生都想从事的事业

阿伦森对自己的工作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无论是教学备案、心理学实验还是写作出书,他都非常认真对待,常常和同伴们一起讨论心理学上各种问题,在饭桌上激烈地讨论某个课题,更加是家常便饭。

对于工作,阿伦森好像永远有着用不完的能量,即使到了退休年龄还继续任教,视力下降了依然想办法继续教学,如果不是内心有充足的驱动力,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说实在,我是非常妒忌阿伦森的,并不仅仅因为他在工作上取得的那些硕果累累,更是因为他的这种忘我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这样一下子走到人生尽头,多让人羡慕。

即使过了几十年,当阿伦森回忆起年轻时在斯坦福、哈佛等名校任教的经历时,细致到当时的环境,和同伴工作时讨论过的一些问题,甚至是彼此间的玩笑都依然记忆清晰,字里行间是藏不住的饱满的热爱之情。

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于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谋生工具,别说热爱了,连敬业两个字也可能做不好,工作质量马马虎虎应付过去就行了,总觉得工作日无比漫长枯燥,根本不会像阿伦森那样投入无比大的精力,当然,我们也享受不到他那样的快乐。

在上一家公司,我的领导就是这种对工作怀有很大的热情的人,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她在工作中总是眉飞色舞,带着满满的热情,我们整个团队的人都受到她的感染而变得生机勃勃,那时候加班到再晚也不会觉得是一件多煎熬的事,反而对未来有着一种莫名的希冀。

我见过的这类人不多,但毫无疑问,这些人无论男女,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在工作中表现非常出色,无论去到哪个公司都是受到重视的。

当然了,他们和阿伦森一样,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经过不断寻找自我,才发掘到自己真正所热爱的事业,从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但可别以为这是我们怠慢眼前工作的借口,恰恰相反,他们对待工作都是非常认真敬业的,正是经过这样反复的努力寻找,才终于找到愿意奋斗一生的事业。

如果能成为这样的人,无疑是非常幸福的。

3、周末一定要留给家庭,与朋友保持友好联系

如果一个人只是不停的工作,对家人非常忽略,而导致一大堆家庭矛盾,这样算不算人生赢家?

应该算不上吧,毕竟他在家庭和朋友方面输了。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是和事业一样,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收获的,甚至有时,付出了还不一定会有预期的效果,但如果什么都不想做,像空气一样存在,就能收获家庭幸福美满,是不存在的。

阿伦森虽然在工作上十分投入,但绝对不是一个不分日夜的工作狂,他会参加朋友举行的派对,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与好友保持长久的联系。

事实上,阿伦森也多次得益于朋友们的提点与帮助,他担任《社会心理学手册》合编者时,与好友加德纳一起工作时便使他获益匪浅,在加德纳的鼓励下,他开始撰写关于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相关章节,社会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这样诞生了。

对于家庭,阿伦森从不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妻子和儿女,每个周末都是家庭日,他从不允许备课、写论文、学术报告会和其他事物占用周末的时光,阿伦森对待周末的原则是:人在家,心也在。

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要做到可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人是陪在家人身边,可心思都扑在手机上,隔几秒看一下消息,刷一下朋友圈,这根本算不上是陪伴,勉强算是碰巧坐在一个屋子里。

无论是对妻儿、朋友的关爱,还是被他们所爱,都让阿伦森感到无限温暖,让他足以骄傲地回答,此时此刻,是他人生这趟过山车中最喜欢的一段。

阿伦森用一生的荣光岁月告诉人们,虽然我们没能含着金钥匙出生,甚至还拿到了一手烂牌,但依然可以尽自己所能打好这副牌。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能将一手烂牌打成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