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在《我的写作生涯》一书里,对美国大学的各种写作课抱有怀疑。
他认为,许多写作新手就像刚出道的魔术师一样迫切地想知道在暗箱之下的秘密,他们希望几节课就能学会写作魔法的技巧。比如:
怎么设置机关,
怎么让人物讨巧,
怎么卖弄修辞......
但是史蒂芬金认为这些都是在多读多写之后,可以摸索出来的。
他觉得写作课唯一珍贵的好处,就是:它在最初的几节课里告诉你,你为什么要写作?
为什么要写作?就是激活属于自己的写作源代码。这也是源于美国的创意写作课最重要的优势。
一个写作新人,只有激发了足够强烈的写作源动力,才能真正把那些看似老套的技法玩出创意。那个创意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有趣灵魂。
曾经有人问作家哈金,说,怎么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写作?哈金说,在上了一个学期的创意写作课以后,你有没有强烈的写作冲动。如果没有,那就算了。
一个写作者如果没有激活自己的写作源代码,只是去学所谓的换元法,去模仿成熟作家的技巧,或者听各种“写作套路课”,终其一生也成为不了作家。
这就像东施效颦一样,东施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美,没有发现自己为什么要笑。
纯粹只学技巧的课,实际是一种误导,会让人逐渐丧失写作的热情,丧失写作的纯真,最终不过成为码字机器。
那么,什么是写作源代码呢?其实,我们看一看高产作家就知道了。
他们终其一生只是在试图解决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题,只是不断重写和追问自己的童年秘密,只是不断地去面对自己的创伤或者是在写作中追寻他可能的人生。
比如卡夫卡,
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处理和父亲的关系;
莫言的写作从饥饿的童年经验开始,
延伸到苦难与孤独;
福克纳写美国南方的阴雨绵绵,
鲁迅写自己的鲁镇......
他们的写作源代码,一旦被激活,就有无穷的传奇、无尽的故事。
很多人写作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灵感枯竭,叙述无力。这是因为没有激活写作的源代码,没有打开创意的引擎。
因此他们只能去迷信所谓:
怎么开头,
怎么结尾,
怎么取标题,
怎么设计爽点
......
这些肤浅的写作套路。
这些套路其实很简单,但它们没有灵魂。
灵魂在于你独一无二的内心深处的痛点、内心深处的秘密、内心深处的难题。
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桥段、自己都无法沉浸在设计的冲突中,怎么可能感动读者呢?
真正的冲突是作者内心的冲突:
是作者直面一个真实的困惑你的人生难题,你通过写作去追问;是剖析一个你自己的或别人的秘密;是在写作中去过你想过而不能的人生。
当源代码激活以后,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故事。
带着被激活的源代码,去阅读作品,就能看到别的作家的源代码,在此基础上细读和拆解,就能真正学会有灵魂的写作技巧。
当读得多了,就会发现作家们的师承关系,就会发现在处理同一个难题时,不同作家的手段有何不同。
无论是纯文学写作,还是类型文学写作,都是先激活源代码,然后去阅读经典作品。
在阅读中不断从自我的源代码经验里找故事,而不是从别人的作品里找“要洗稿的桥段”。
通过仿写大师讲故事的形式,模仿大师的语调,灌入自己的源代码,这就能写出有自我灵魂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提一个反面教材,比如郭敬明早期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抄袭的《圈里圈外》,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郭敬明没有北京生活的经验,他完全彻底地去模仿人家的北京故事,那肯定是抄袭了。
同样的青春残酷物语,如果他激活了自己的源代码,灌入自己的故事,而只是模仿庄羽的语调,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品。
没有激活源代码,没有自我创意的痕迹,这就是抄袭。
怎样激活写作源代码?最好的方法是:
在阅读过程中,借鉴美国创意写作工作坊的形式,通过阅读和拆解大师作品,然后自我化用,刺激自己的灵感,找到自己的写作源代码。
激活自己的写作源代码,写出高质量作品,出版一部小说集......在共读共写训练营(超链接)就可以实现:
在这里,高翔博士会按照:
作家的调查与构思的方法、语言风格、Tell和Show的技术、人物、故事构造、思想深度积淀,这6个角度系统地带大家创意阅读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