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唐代大墓,出土一件国宝级文物,揭开消失的吐谷浑王族

众所周知,祁连山脉是我国境内重要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西部边境,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其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曾称“南山”。西汉初年,匈奴击败月氏占据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域,派霍去病出兵河西走廊,攻下祁连山和焉支山,迫使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降汉。隋朝时期,隋炀帝曾西征吐谷浑,迫使其最终归降;唐朝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祁连山一带归属吐蕃国。南宋时,西夏占领祁连山地区,后西夏被蒙古大军所灭,祁连山地区属蒙古范围。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祁连山发现唐代大墓,出土一件国宝级文物,揭开消失的吐谷浑政权。

甘肃省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北面的山上,村民在修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意识到事情严重的村民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文物部门闻讯后,派出考古人员赶往现场,并逐级上报国家文物局,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后,最终决定对祁连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位于三面环山的山岗之上,距离武威市大约35公里,地处祁连山的北麓。随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进驻,经过考古勘探墓葬为长坡带墓道的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封门、壁龛、甬道和墓室等组成,据此判断这是一座唐代时期的墓葬。墓室为正方形结构,长约4.2米,宽约4.1米,深约3.9米,墓室用青砖砌筑而成,墓顶从残存可以看出为尖顶穹隆顶。在墓室的西侧放置棺床,其底部铺着一层白灰,而在白灰之上还铺有一层草席,但大多都已经腐朽。

经过考古人员仔细清理发掘,墓葬内清理出土大量陶器、金属器、漆木器、丝织品、革制品及粮食作物等220多件文物。壁龛中清理出彩绘俑,随葬器物散乱地堆积在地面,甬道里面葬出土墓志,除此还有天王俑和镇墓兽等。墓棺长约2.56米,宽约0.9米,中间高约1米,在墓棺周围堆满了大量骑马俑、人俑,而俑上面都是穿着衣服。墓志的出土让考古人员十分兴奋,因为它是揭开墓主身份的关键,墓志呈正方形,志盖上面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九个大字,大概意思是“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铃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大周时期,甘肃祁连山地区属吐谷浑政权,以慕容为姓,从大墓的规制看慕容府君很有可能是吐谷浑王族,而墓志记载的内容证明了专家的推断。

墓道的壁龛中挤满了彩绘俑,墓门上方的壁画,都彰显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覆盖在墓棺上的织锦,每一层都令人大开眼界,团窠连珠双龙纹及宝相花瓣,交替着朝向的大象,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提取。在墓棺的周围考古人员还发现几枚核桃,一千多年前的核桃竟然保存完好,另外还有发现一千多年前的马扎。墓志记载,墓主为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享年42岁,慕容智系拔勤豆可汗、青海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慕容智之母为唐朝第一位和亲公主,即唐太宗李世民之女弘化公主,慕容智死后,按礼制于“其年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大可汗陵”为首次出现。

考古专家表示,这是国内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墓葬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明确,陪葬器物多种多样,对研究吐谷浑历史起到了关键作用。祁连山吐谷浑大墓的发现,揭开了消失千年的古国,墓中出土文物轰动考古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肃祁连山唐代大墓,出土一件国宝级文物,揭开消失的吐谷浑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