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的思维模式

一、这一章属于方法论,便签法的目标是提升学习力,拆解原则是反求诸己。拆解原则第一是自我导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第二是要让书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自己为书负责,第三是一次进步一点点,只要用上书上一点的东西就好。第四是简单易用。辅助工具是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分别用来写I、A1和A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目的是提醒自己在哪一页上有便签学习记录);一支笔。

二、I、A1、A2的具体描述

(一)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四个标准:1.诠释: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2.准确对原文的知识点解读准确。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炼。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误区是附会旧知。因为人们在遇到陌生事物时会感到不适,这时如果将陌生事物强行理解为已知事物能够快速的消除这种不适,另外一方面是小时候学的归纳中心思想强化了人们附会的习惯。这个误区应该是我以前踏入过的,但还不自知。所以总觉得这本书写的没什么新意,很多都是自己知道的东西。

如何避免踏入误区?

附会的思维模式会很明显的体现在爱标签上,只需要对你写的I标签问自己,若是没读那段文字I标签上写下的这些,我知道不知道,如果答案是我早就知道,那么就可能在附会旧知。

新知和旧知之间区别在于界定边界,学习能力越强的人越能辨析多个维度上的区别。类比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陌生事物,为了避免类比沦为附会,可以要求自己多用几个类比来帮助理解。

(二)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四个标准:1.鲜活:自己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认知。2.故事:叙述完整,清晰体现前因后果。3.对应:与原文或I标签的关键信息有明确的对应,案例贴切。4.反思: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识。

误区:泛泛而谈

避免“总是、经常……”要用“有一次……”,一定要清晰具体。

(三)A2:自己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目标:SMART原则: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结果导向、明确的截止期限。

行动:具体到步骤、人、时间、频率,是否有助于接近目标

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或I标签

可控:是否为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是否可量化程度如何,行动显性化如何?(可用“冰箱法”检验是否可行可控)

常见误区: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

决心下多了会导致决心泛滥,像通货膨胀从我要到我一定要到,我无论如何必须要。

感慨发多了,会把自己活成“智者”,整个人都鸡汤化,特别擅长评论,特别擅长抒情,特别擅长生化,特别擅长泪流满面,特别擅长批评与自我批评……惯于表决心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擅长发感慨的人往往吧感动当行动,还误以为自己的领悟能力很强。

敲出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觉得很心虚,有点想把自己往上面靠,感觉自己一直也在读书在成长,读后感也一直在写,只是一直停留在“感”,把感慨当行动,还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很强,飘飘然。

三、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

要求自己在转发文章时,问问自己“能不能加上自己的转述、转述时能不能体现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是否可以补充自己的经验?能否加上自己的应用和行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放弃转发。这个时间自己的大脑也得到了锻炼。

四、感悟

(一)一个人几乎不发朋友圈,让人很容易产生质疑,这个人不太注重自己的影响力。

这一点也是有点敲醒我,以前听果妈讲过也听其他的培训都讲过,要打造自己的朋友圈,打造个人IP,不过我也就在听了培训的那段时间心潮澎湃,发几次朋友圈,平时真的懒得发,或者也觉得没什么能发的。根据这一点我写了自己的A2.目标是2020年新年第一个月每天一条朋友圈;行动:早上六点半起床看书,早上7:40-8:00之间可以将书中的内容+感想+个人经验发圈,也可以晚上睡觉前10:30以前发圈;如果有活动,一定要发活动剪影+感受收获;如果哪天忘记发圈也要发条晚安圈。加油!

(二)自己做不到就去教别人

真正的改变确实很难,这句话是我一直在做的正面管教,现在正在招募正面管教互助小组成员,我想佳慧大家工具,然后一起践行。

五、拆书七部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章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