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文化

转载自《仪行天下》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年至5000年。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文明起源

一、原始建筑文明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文明,时间跨度越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由于大地湾1期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千年以上,两者在文化原貌上又有延袭承传的密切关系,因而,她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发掘房屋遗址200多座,最早的是深穴窝棚式建筑,距今7000至8000年间,这是标志着人类的居住方式从穴居向半穴居迈进的一个新起点。到晚期,已发现平地起建、居住面多以白灰面涂抹或青灰色料礓石渣和细沙混合筑成。屋前有与住室相通的“凸”字形门斗。尤其编号为F901的房址,是为止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多年。代表了仰韶建筑的最高成就,其一是建筑规模巨大;其二是工艺精良,方法进步;其三是布局规整,平衡对称。它由主室、东西两侧室和后室、门前附属物构成,总面积420平方米。

地穴式建筑

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并在墙壁、门、灶台的设计布局上还增加了防火保护层。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宫殿建筑雏形,而且开创了后世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丰碑。

建筑

二、原始艺术文明

天水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不仅是发现最早的陶器,而且陶器口沿上多绘有红色宽彩带,是中国最原始的彩绘图案。以这一独特风格为标志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大地湾文化”。 这些陶器以生产、生活用器为主,形状有圆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圈足碗、小口瓶、尖底瓶、口足鼎、平底釜、条形盘、深腹罐等.

陶器
陶器
陶器

大量早期彩陶制品以绘有变体鱼纹和鸟纹相结合的花纹为主。大地湾遗址的彩陶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彩陶之一。由此说明包括甘肃东部、南部的渭河、西汉水等是中国彩陶的故乡。自此,彩陶在甘肃久盛不衰。加之大地湾晚期F411房屋的大型地画,距今5000年,更是迄今最早且保存完整的绘画作品,这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重要学术价值。

三、文字的起源地

中国的文字,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但产生的年代不可考。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的10多种刻划符号,有类似水波纹状的;有类似植物生长的,还有以直线和曲经相交的形纹等。这些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朱彩符号,在年代上早于半坡的刻划符号千年以上,又与仰韶时代种类逐渐增多的刻划符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基至有些刻划符号与半坡的完全一致,这无疑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郭沫若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四、大地湾遗址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在大地湾一期灰坑中,采集到已碳化的禾本科的黍和十字花科的油菜籽,其中黍的碳测年代距今约7000多年,是中国同类作物中时代最早的标本。说明陇原大地最早的垦荒者至少在7000多年以前就成功地将野生黍培养成裁培黍,纠正了国际农史界通行多年的中国黍源于国外的谬误,进而确立了中国黍源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说法,证明了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最早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地,也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发祥地,这两种植物距今已有7800年左右,较之于半坡早了1500多年,两种植物种子的出土毫无疑问地认定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河谷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以秦安大地湾为代表的天水史前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许多遗迹证明了城市发生的前奏及父权制时代。所有这些“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大地湾仰韶晚期文化无疑处于文明的前夜。

大地湾和关桃园遗址发现有该时期的墓葬,但不见集中的公共墓地。墓坑呈长方形或圆形,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为王,关桃园有屈肢葬和二次葬。大地湾的葬俗流行双手交叉于胸前,腰腿一侧随葬少量陶器和石器等,其中多有彩陶。这些器物均为死者生前使用的生活、生产用品,不是专事随葬的冥器,由此可见当时的生产制作能力有限。关桃园还发现一座幼儿尸骨装殓在绳纹鼓腹罐中的墓葬,这是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第一例瓮棺葬,这种独特的埋葬方式表达了先民们对夭折儿童的亲情和 哀思,后者的仰韶文化亦承袭了这类葬俗;

大地湾文化的陶器具有鲜明的特征,易与其他史前文化区别。从外观上看,器表色泽不统一,常见褐色斑块,陶色或红或褐、或内黑外红,质地不甚坚硬,陶片分层。仔细观察陶质,多为夹细砂陶,陶片断茬处砂粒清晰可见。器物类别不多,形制简单而特殊,与其他文化判然有别,常见器物有圜底钵、三足钵、深腹罐、三足罐、圈足碗、小口壶等。大量使用的纹饰是交错绳纹或细密的斜绳纹,尤其是同一器物同时使用彩绘和绳纹,是该文化独有的现象。其陶器制法独特,在陶模上分层敷泥而成,简称力模具敷泥法,它不同于大多数彩陶文化使用的泥条盘筑法;

石、骨器种类较少,—且大多制作粗糙。石器多打制,仅有少量的磨光石器,且形制不甚规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桃园遗址灰坑中发现了晶莹的玉环,这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玉器。还出土有制作精美的石刃骨刀,这是一种切割兽肉的复合工具,形似今日的水果刀,器身为骨,刃部镶嵌有锋利的石片,后来流行于西北史前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

在大地湾编号为H398的灰坑中,发现一堆炭化的粮食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长江先生鉴定为黍(俗称糜子),但黍粒均小于现代种,反映出当时栽培技术的原始。出土的骨末、磨石、磨盘、陶刀、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进一步证实了农业已经产生,并且超越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由此说明,在中国西北地区彩陶和农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地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