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10大元素
驱动生命活动的进行:
物质、能量、自我复制、细胞、细胞间大分工
构成智慧的基石:
感觉、学习、社交、自我意识、自由意志
生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01 进化:生命的主人
在生命科学的视角里,人类是演化的产物;人类自己能主导和控制的东西其实很少
02 逆转进化:人类命运的拐点
基因编辑:重写生命密码(对人体遗传物质进行修改和设计)
移植记忆:创造智慧
对抗死亡:永生的顾盼(节食与换血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延长生物的寿命)
03 从“博物学思维”到“生物学思维”
一般来说,快速理解一门学科最好的方法是,找到这种理解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经典物理学出发点,牛顿力学
古典经济学出发点,供求规律
本门课程:寻找生命科学出发点
博物学思维:分门别类地研究生命现象,但不追问生命活动的底层逻辑
生物学思维:跳出细节,抛开生命现象表层的纷繁多样,试图找到普遍规律
生命元素
一、物质
04 理解生命,需要多大的脑洞
问题:如果让你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新的你出来,什么东西是必不可少的??
05 烧瓶里的原始地球
仅仅利用水(模拟海洋)和大气(甲烷、按期、氢气模拟原始地球大气)的成分,在烧瓶底下加热,模拟原始海洋的高温,在短短一周之内,就能在一个小烧瓶里,生产出几种氨基酸
二、能量
06 生命以负熵为生
活着就是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 生命以负熵为生)
吃东西或者晒太阳这种日常行为,其实是生命体在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吸取能量,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维持生命现象
07 能量之源:葡萄糖
问题:生命赖以生存的负熵,是如何具体推动生命活动的?
葡萄糖的两个明显优势:
-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稳定,一旦被制造出来,在地球生命体内部,可以储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制造葡萄糖的原料又极容易获得
- 存储的能量很容易提取
葡萄糖:C6H12O6
当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葡萄糖分子中的氧原子、氢原子和碳原子被强行分开,这个时候需要能量;分开之后这些原子又能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化学物质,这个过程释放能量;只要第二步释放的能量超过第一步,加和的结果就是能释放多余的能量;比如分解产生乳酸、酒精或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些过程中,多少不一的能量就被释放出来,驱动生命活动
我们吃饭 --> 转化成葡萄糖作为能量存储起来,等待身体的调用 --> 跑步健身时,消耗葡萄糖释放能量,变成肌肉收缩的利器
08 能量货币:ATP
问题:身体如何调用能力,变成力气呢?
ATP:三磷酸腺苷(高能量状态)
ADP: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脱去一个磷酸基团,低能量状态,脱去一个磷酸基团时,蕴含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就被释放出来)
ATP货币如何使用?
例子:1个葡萄糖分子分解成2个乳酸分子,这个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正好能用来生产2个ATP(若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多能生产几十个ATP)。生产出来的ATP用来干什么?
在身体需要合成蛋白质的时候,每安装1个氨基酸,需要4个能量货币。就这样,能量之源葡萄糖通过ATP这种能量货币,就和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ATP,能量交互能变得非常方便
09 细胞内的水电站:ATP合成酶
问题:每个葡萄糖分子,彻底分解到底能用来生产多少个ATP?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白天需要电的时候,水流持续发现;晚上电富裕的时候,用电重新泵水
按照米切尔的模型,可以想象,细胞里必须得有一些东西能够形成物理屏障,就像水坝挡住水流一样,阻挡住某种物质的流动,这样才能存储势能;在这一层物理屏障的两侧,肯定存在巨大的物质浓度差别,就像水坝的坝体内外,水位差可能有上百米。
科学家发现在细胞内产生ATP的地方:一个叫做线粒体的细胞器,它的膜厚度只有5纳米,而这层膜的两侧,氢离子,也就是质子的浓度差别及其显著,以至于跨越5纳米,电压的差别机油150毫伏,换算一下,这个电压的强度赶上闪电的电压了
直接证据:约翰·沃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获得了蛋白质机器的立体结构
总结:生命活动是怎么样利用能量的
第一步,合成葡萄糖储能。生物体利用自然界的能量,比如太阳能,合成重要的能量储备物质葡萄糖,作为生物电池,随时待命
第二步,能量转移给ATP。当生物活动需要能量的时候,葡萄糖能够被分解,释放的能量被用来生成能量货币ATP
第三步,ATP释放能量。能量货币ATP,能够为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源
10 生命来自热泉口
问题:生命为什么选择用水力发电站这种方式来制造能量货币呢
本章总结
(C)既然葡萄糖可以产生能量,为什么还需要“中介”ATP?
ATP存储能量的单位更小,生产能量的化学反应更容易发生
ATP与ADP之间极易发生相互转化,从而完成能量的释放和存储,这个过程循环进行,似的能量生成和利用更高效
三、自我复制
11 自我复制比永生更重要
物质+能量构成的生命有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们没有办法传续自己的生命。可能几秒钟、几分钟、几个小时就死亡消失了。生命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够代代相传,直到有了今天的你和我。
地球生命存在两个缺陷
第一,生命形态抵抗意外的能力非常弱
第二,地球环境不是永恒不变的(大氧化事件导致了生物大灭绝)
自我复制能弥补生命形式的两个缺陷
第一,避免意外
第二,不精确的自我复制让生命延续
12 自我复制的降维打击
自我复制的机制:DNA
蛋白质:空间尺度上非常复杂,在时间尺度上又瞬息万变,所以不适合进行自我复制
DNA:化学性质简单,一维线性的
碱基分子一共有4中,氨基酸分子一共有20种。3个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一共有64种组合(>20),若4个碱基对应1个氨基酸,那就会产生256种组合,比氨基酸的数量大量一个数量级,太浪费。所以3个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效率最高
13 自我复制的实现:DNA双螺旋
DNA双链,本质上是信息完全抑制的两个拷贝
14 DNA复制的两大难题
先有DNA还是先有蛋白质
假如先有DNA,因为DNA分子化学上非常稳定,所以啥都干不了,只能慢慢地在环境里降解;假如先有蛋白质分子,它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推送生物化学反应(像ATP合成酶那样制造能量货币),但蛋白质具备非常精细的时空结构,如果没有DNA作为媒介,是很难被复制的
地球生命起源的早起,有可能就是这种RNA分子,独立承担了今天分别属于DNA和蛋白质的功能:既能实现信息的存储和复制,又能催化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反应
15 RNA:生命的起源
16 病毒:RNA世界的余晖
四、细胞
17 生命演化进入快车道
18 “看不见”的细胞膜
19 第一个细胞是怎么形成的
三种假说
假说一:千疮百孔的细胞膜(自由出入)
假说二:能够翻转的细胞膜
假说三:ATP合成酶的小孔是天然通道
20 细胞的能量革命:被吞噬的线粒体
五、分工
21 多细胞生命的诞生
单细胞生物如何变成多细胞生物
如果单细胞生物分裂之后,产生的两个细胞没有分开独立生活,而是一直黏在一起,那这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产生的后代细胞总是不分开,总是固定在一团,那一个多细胞生命就产生了
单细胞为什么要变成多细胞:为了更好地吃与避免被吃
22 伟大的分工,沉重的代价
分工解决生殖和运动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