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窥探
类型:悬疑
集数:20集
豆瓣分:8.7分
【推荐理由】
一、对人性的探测深不见底
1、人性,是经不住一丁点试探和诱惑的。
2、人性的善意一旦被激发,是不可逆的。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在剧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
这是一部集悬疑、烧脑、推理、伦理、破案于一体的剧集。
脑洞大开的故事瞬间、密集的高能反转、人物角色的复杂性、错综复杂的棋局布局,让你观看时,不知不觉的福尔摩斯上身。
原以为,以我多年看悬疑剧的经验和缜密的分析推断能力,能够很轻易的猜到真正的凶手是谁。
谁知,第一个我猜到的凶手在第3集就下线了,第二个我猜到的凶手第6集就领盒饭了。
直到第15集,我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并且经过后面3集的“洗礼”才逐渐平复心情,忍痛接纳TA是真凶的事实。
人性充满复杂和未知,就像这部剧的故事走向一样,让人难以预测。
总之,这部剧会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你对它最初的想象和理解。
二、这部剧就像满是干货的一本书
这部剧是我看过的所有悬疑剧里面,唯一一部,没有任何浪费的一部剧。
任何一句台词都没有浪费,包括主角、配角、龙套的台词。
二刷回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句台词,要么是在指向某个目标,要么是在揭露某个秘密,要么是在展示人性。
任何一处镜头都没有浪费,包括对话镜头、拍摄的路人镜头、风景建筑的镜头,每一个镜头里面都暗含线索。
当然,我是在二刷、三刷的时候,才注意到种种令人惊叹的细节,镜头所至的地方,都有破案的痕迹和思路。
就像一本全是干货的书一样,没有一句话是废话,没有一个场景是可有可无的场景,剧中的每一分钟都有存在的意义,且不可或缺。
剧中的每一个坑,后来都被填上了,前后呼应得让人汗颜——这是极少见的能把所有坑都填完整的悬疑剧。
不得不感叹导演、编剧、制作方的用心良苦。
三、演员的演技炸裂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是观影较多的小伙伴,在《窥探》中一定能捕捉到《七宗罪》、《神秘拼图》、《变脸》、《变身》、《记忆碎片》、《恶之花》等多部经典悬疑剧的影子。
然而,这些影子丝毫不影响你的观影体验,更不会让你跳脱剧情,这得益于演员的精彩演绎。
《窥探》赢得诸多好评,不仅在于它大胆的题材选择,巧妙的悬念情节设置,演员的精湛表演也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体验。
在大家惊呼演员演技“实在太牛”的同时,作为一部边制作边播的韩剧,《窥探》最后一集的播出也是惊心动魄。
据悉,播出前一晚剧组才结束拍摄,而在第二天晚上十点就是正式播出的时间。当天晚上九点的时候剪辑才刚完成!
虽然时间短,但是在剧集的质感、空间选择、镜头运用、剪辑上,《窥探》都保持着tvn一贯的精品标准,实在是今年值得一看佳作。
基于《窥探》——我的思考和感悟
一、关于道德伦理
提问:如果在一个新生命到来之前,就能够查出胎儿是否携带变态杀人犯的基因,你是否支持国家立法,对那些有可能成为变态杀人犯的胎儿,进行强制堕胎?
整部剧围绕这样一个挑战社会伦理的主轴线展开。
剧中博士Daniel获得诺贝尔奖金,其主要课题就是:高智商反社会人格生来携带“变态基因”,通过胎儿基因检测,可将反社会人格扼杀于腹中,从而清除人类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统府女秘书长一力支持,并出台一项筛查全部胎儿基因的法案,但遭到申议员一票否决。
因为博士的研究记录表明,变态基因与天才基因一模一样。
一个携带“变态基因”的未出生的孩子,除了99%进化成变态杀手的可能性之外,还有1%的可能性是天才。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赌那1%的可能性吗?
天才基因与变态基因几乎一模一样难以分辨,是宁可错杀1个天才也不放过99个变态,还是置之不理任其出生开启养蛊模式?
携带变态杀人魔基因的人,是应该直接在胎中扼杀,还是能通过成长环境来改变呢?
剧中的末尾,新总统把投票权交给了民众,尽管民众最终的投票选择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但结合剧情来看,也合情合理。
然而,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否意味着一定对所有人有利?
如果你的孩子通过胎儿基因检测后,发现有99%的概率,在长大后可能成为变态杀手(或1%的可能成为天才),你会选择把TA生下来吗?
与以往浪漫爱情剧不同,这些年的韩剧日趋本土化,对现实的批判和反省极为犀利,敢于触碰道德伦理的边缘。
几乎所有的爆款剧如《信号》《火星生活》《365:逆转时间的1年》都在深度反思主流文化,借着西方的宗教拷问社会和人性,并以具有东方色彩的因果轮回达到警世的效果。
《窥探》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变态杀人倾向的逐渐形成,是天性决定还是后天的催化更起作用?是基因影响更大还是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更大?
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今天我们可以打着”天生变态基因”的门槛去扼杀胎儿,明天就可以以别的特征为门槛继续合法的剥夺生命,不是吗?
只要人类存在一日,精神病态的基因就不会完全消失,而我们总会不可避免的与精神病态者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识别他们,如何与他们相处,才是一个更实际的问题。
二、关于共情
《窥探》编剧创作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2017年的“仁川小学生被杀事件”。
犯下血案的富二代女被告毫不在意也无法感知被害者家属的痛苦,审判后她只说了一句:
遗憾的只是天气这么好却没法出去看樱花。
被告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跟我们正常人有着不一样的“变态基因”。
因为在变态的脑中没有“镜像神经元”,所以无法感知他人的痛苦。
因此她完全没有负罪感、同情心、恻隐之心、后悔之类的感情。
被告无法感知被害者家属的痛苦,她觉得遗憾的只是天气这么好却没法出去看樱花。
被害者家属要背负伤痛活下去,加害者却能心安理得的过日子。
编剧对这个现状忍无可忍,于是开始构思《窥探》的故事。
他要让剧中的变态因为自己所犯下的事情而感到心理痛苦、去反省、去赎罪。
《恶的科学:论共情和残酷行为的起源》的作者,剑桥大学精神病理学教授西蒙·巴伦-科恩,将共情机制分出7个等级。
6级:高情商者,始终关注别人的感受。
5级:共情轻微超过均值,女性均值。
4级:接近均值的共情。男性均值。
3级:知晓障碍,可能会对此做一些掩盖或者补偿行为。
2级:仍然有共情障碍,但他们对他人感受有些许体会,不会发生身体攻击。
1级:可能伤害他人,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反思,也会表现出懊悔。
0级:完全没有共情。他们无法体会悔恨或内疚。
0级进一步细分为五种:
1、零度负面P型
“反社会性人格”——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遇到一点小小的阻碍就会暴力相向,对别人的情感完全麻木,对他人权利完全漠视,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2、零度负面B型
“边缘型人格障碍”——往往有自我毁灭、愤怒和情绪波动,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方式。
3、零度共情N型
“自恋型”——言行举止可能冒犯别人,但不太会做出残忍举动。他们真的完全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得多。
4、典型自闭症。没有攻击性,他们会把人当做物品,毫无关心。
5、阿斯伯格综合症。虽然共情缺乏,但是系统化的能力格外强大。他们在数学、艺术等方面的天赋会很高。比如电影《雨人》中的主角,有缺失,也有补偿天赋。
亚瑟.乔拉米亚曾说:“共情是那种能看透别人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们想法、感受他们情绪的能力。”
事实证明,一个在共情量表上得分较低的人,完全可能在干预之后提高同理心。
同理心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认知同理心,第二是情感同理心。
认知同理心,即我们了解他人的观点、了解他人看事物的角度,了解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情感同理心,是一种能够以适当情感回应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
这部分是互动的,我们可能会被对方感染情绪、与对方共感共情,唤起自己过去类似的情绪经验,从而体会到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情感同理心和认知同理心之间彼此独立,能在情感上强烈共情的人不一定也善于理解他人的认知观点,反过来也是。
认知同理心很强的人,能够很快的发现事情的根源和对方的需求,很容易进入自己的判断,过早帮对方解决问题。
事情是做对了,但对方的情绪没先被回应,就很难转化为行动。
此时就需要情感同理心回应对方感受,让对方感觉到“我是理解你、支持你的”,才会愿意聆听和采纳你的建议。
情感同理心的人很容易被情绪主导,跟着对方进入对方的情感立场,融入/沉浸对方的情绪中,此时就需要认知的同理心帮忙踩住界线,分清楚“你是你,我是我”,让自己的独立意识起作用。
原则上两者并用时,同理心才会真正完整。
罪犯,当然不能宽恕。
然而,伏法不是结局。
“如果我们把另一个人当作十足的恶人,那就是没有把他当作人类看待。
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善念,即便那只占到他们全部身心的0.1%,那么在关注他们的善念时,我们也就把他们看作了人类。
认可、关注并且回馈他们的善的部分,就是在帮助他们的善的部分成长,就像在沙漠中浇灌一朵小花。”
我知道上述这段话,太理想化了,然而,我还是愿意相信人性和爱,你呢?
本文由“疯子与书籍”发布,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