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史记18:见证“写作大师书院”的诞生

一、建议

11月15日,茉莉说她有一个想法:

书院故事系列,大家都可以写。比如我写的,可以写成《书院故事之茉莉篇:悟画》。谁写的,就把名字换成谁的。这样的话,书院的故事就是多维度的,饱满很多,不知道可行不?

我非常喜欢用“书院”来表达写作班,周老师创办了“书院”,它的故事应该有更多才对。

陶语:支持这个想法!这样书院的故事可以更加丰富。虚拟书院,虽然无形,却很有凝聚力。

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发现的故事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也可以写出不同的版本。

茉莉:对,它是一种精神。我看到大家写的《写作班的故事》,它其实就是书院的一个故事,用“书院”更棒。

多视角,多人,“班”就会变成“书院”,爱了爱了。

我相信《书院故事》成为一个多种风格的系列,让它在上,人人都能看到。

读写缘:赞同!那我的学员风采又可以继续了。

茉莉:对,师姐,写起来。《书院故事之读写缘1:      》来,题目给你拟好了。

燕:建议标题后面的名字可以去除。各人写各人的书院故事也可以。不一定要在标题里注明是谁写的。看作者是谁就行了。

茉莉:但不写的话,风格会窜呀。会不会有这个问题呢?还有编号也是问题。比如会撞编号。

燕:风格很难保持统一。每个人写的都可以从“1”开始。百花齐放,也未尝不可。

读写缘喜欢写“学员风采”,也可以。不一定都要写“书院故事”。

例如,我就喜欢记录写作班日常。真实的,不添油加醋。个人的喜好难以统一。

周老师:赞同!各写各的。完全纪实也可以,也很难得!想象力丰富的人可以天马行空。

茉莉:我写的故事就得加一些醋,酱油。

燕:这是你的特色,我学不来的。

陶语:大家各写各的故事,可以建一个书院故事专题收录。

汐暮:可以写成《我与书院》。写自己和书院的缘份,成长等。

燕:这个标题可以。每个人在这里都有一些经历,体会,可以写成心得。

汐暮:我和这个“书院”是说不尽的故事。我也写一个书院系列。我主写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的人等。纪实。

茗:我在书院画画,写心得。

茉莉:百花齐放。

汐暮:要不取名叫《周氏书院》………周氏书院,在独成一派。

《周氏书院》以后人尽皆知。

茉莉:以后,只要有人一打开,《书院系列》横行,哈哈哈。

唐先生:打造成爆款。

二、提议

看到大家的聊天,我突然想到:

我们是否可以修改群名为“周氏学院”呢?这样学习的涵盖面更广,更突出个人品牌。听着也比较有亲和力,学员之间亲如一家。

想到这,我马上找到周老师,给他发微信询问。

信息刚发出,想到周老师以前说过:“写作大师”,有自我暗示作用,可以促使学员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学习。

我估计周老师不会同意改群名的想法,转瞬又将刚发出的信息撤回。

回到写作群,发现“读写缘”是行动派,在茉莉的建议下,即刻写了一篇《书院故事之一:书画结合》。

周老师说:不要用“书院故事”,那是茉莉的专题。

我便建议她用“周氏学院”,忍不住再次将自己的想法在群里公开:

我觉得“周氏学院”这个名字好。简约好记。涵盖的内容还很丰富。

有“无戒学堂”,“齐帆齐商学院”,现在出一个“周氏学院”。

相较“写作大师培训班”,比较接地气。没那么容易引起争议。

最后一句刚发出,思虑着周老师看了会不会不舒服?随即决定撤回。

不料,周老师看到了。他先看了茉莉的发言:

“周氏书院”呢?现在“学院”两字不能直接用,有规范宣传的要求。

去年国家花大力量清理了一批用“学院”的单位。非国家审批,不能用“学院”。

随后,周老师便说:书院比学院好,独特。

别人用过的名字我们不要用。不要害怕争议,“大师”有什么可怕?天才,大师,佛,都是普通名词。

我简短回了句:倒不是可怕。

心里想的是:与其背后被人骂评,不如低调一点,脚踏实地。想做的事,不一定要公开说出来。

茉莉:“周氏书院”恒久远!没有可替代。

我见状,跟周老师强调:周氏书院,比较突出个人品牌,也比较有亲和力。007,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就很简约好记。

三、争议

没有想到,我看似一个简单的提议,会引发一场改名风波。

汐暮:“大师”两字,可能比较符合周老师的雄心。一般人却不敢用,有点狂。

我立刻补了句:我看到有人公开批判。只是没说。

周老师:佛都敢学,天才大师更不用说了。很正常。没有人批评才不正常。学佛也会被人公开评判,难道我就放弃?

学佛就是做佛,佛都敢做,做大师有何不可?批评者只是自己境界不够。

汐暮:学佛只是作为一个标准,衡量自己。知道自己位置在那,老实修行。

圣人得有行为才行。要行为达到那个标准才行。还得有道,先证道。

周老师:刻意练习成为天才,有什么稀奇?每个人都有特殊天赋,完全开发出来就是天才。如果这个观念也被批评,我只能无语。

汐暮:像孔子、老子那样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自己的道,并能广泛影响社会大众,才能叫圣人。圣人先是智者。

周老师:只有自己成为圣人,才能认出圣人。只有内心有智慧,才能发现别人的智慧。

这时,读写缘看到周老师的点评,回复道:周大师书院。

陶语:低调些好!

周老师:是培养大师的书院。

陶语:“周氏书院”不错!可以照做,口号喊那么响,有必要?别人会笑话。可能我们自己感觉不错。

周老师:笑话让他笑话去。

陶语:可这是在公共平台。

周老师:总有人不怕被笑话。为什么对别人的看法那么在意?我们又不是招不到学员。

陶语:笑话的人不在少数,还是要保持警觉。

周老师:那就让他们笑吧!笑的人越多,越证明我的路走对了。

四、决议

我看了陶语老师的话,觉得颇有道理,便附议说:

我也觉得,不必太高调。做,比说要好。说得再好,做得不够,又如何呢?

陶语老师看了我的话,一连发出几个“对”,表示认可。并针对我那句“说得再好,做得不够”,回应说:那就是笑话!

燕:脚踏实地比较好!不必追求虚名。

陶语:高境界可以向往,但是不能成为口号。脚踏实地更重要。

周老师:如果大家害怕被人笑话,可以离开。

随即,我见群名被周老师修改为“写作大师书院”。

我看到这个名字,感觉眼前浮现出一股亲切而又温暖的气息。心里暗自思忖:“写作大师书院”,其实也未尝不可。或许,周老师的想法是对的。

周老师:“写作大师书院”正式成立,不想成为大师的学员可以离开。

离了谁都行。没有学员,我正好安心写作,不用为某些人来来去去费能量。

陶语:名,不过就是一个代号而已。

汐暮:“书院”比“培训班”好。

接着,汐暮调皮道:周老师情绪又来了。

周老师:老师不是神,也有情绪。老师有表达情绪的权利。

陶语:说了半天是要修改微信群名?

汐暮:可能是“书院”比“培训班”有档次。

周老师:大家既然不能接受一些基本观念,就散了吧,免得被别人背后骂。

陶语:“书院”有书香气。

落木萧:“书院”这个名称是清流,很符合我们写作班。

陶语见周老师情绪不好,跟他说:大家只是讨论,您不必动气。

周老师:我听不到骂,也不怕骂,骂我的人都是贵人,佛菩萨。

燕:只是寻找更合适的名字。不是怕别人骂。更不是怕被人笑话!

陶语:对!

落木萧:大家的争议在于,用“大师书院”还是“周氏书院”。

汐暮:没人骂,也没多少人会关注书院。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符合书院的宗旨和方向,就是书院的代言人。

周老师:不被骂是庸才,被骂就对了。

汐暮:辩证统一论,事物不是独立的。美的反面是丑。

周老师:不接受别人冷嘲热讽,怎么可能成功。

五、终议

修改群名的事情暂告一段落,群里寂静无声。

不一会儿,“同书伊趣”看到大家的聊天,在群里发表感想:

今天一早上在医院,刚来就看到大家在讨论名称。

第三次看老师情绪上来,习惯了。

汐暮:我也是习惯了。情绪过了就好了。情绪都是由念头引发的,过去得很快的。

周老师似乎冷静下来,跟我说:“007”是高级间谍詹姆斯·邦德的代号,由于简单,广为人知,被写作者利用了。

望舒突然冒泡,笑言:这个知道,喜欢看间谍片。

群友们谁也没再提群名的事,各自舞文弄墨去了。

第二天深夜两点,周老师醒来后,写了一篇文章《开悟者(一)》,发到写作群。

文中,周老师对昨日的事件进行深刻反省,意识到:

当我们开始解释时就已经错了。真相无法用语言解释。

辩论常常无益,因为我们辩的不是同一个东西,各人想各人的,各人说各人的。越辩越感觉自己更正确,别人更错。

真理在沉默中,语言无法到达,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抵达。

汐暮看罢此篇文章,跟周老师说:昨日书院小风波,老师又开悟一次。随意赞叹!

周老师:开悟不开悟自己不知道,只是文章标题不好取,随意取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标题,希望更多人骂我狂妄,骂多了我也就习惯了。

即使没有开悟,每天装开悟,写开悟,装久了,写多了,也就真的开悟了。

不敢想开悟,不敢谈开悟,这样的人恐怕会越来越糊涂。

汐暮:原来老师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先建立一种自己的标准理念,根据地。

周老师:有人爱骂人,因为他自己没有胆量。我愿意成为天才大师,我不会骂别人狂妄,也不怕别人骂。

汐暮:建立一个口号,天天喊,按照口号行事,后来就真的到达了。这也是一种笃行的方法。

刚才读《论语》,里面提到王阳明的“人人皆可为圣人”的修身心法。和老师说的相似。

这叫“圣人情景模拟法”。用这种方法来默习,修身精进,成长进步会很快。

陶语:“情景模拟法”,这个提法不错!

汐暮:孔子说圣人之道,就是在日用常行之中,按那标准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日日不断,至诚无息之功。

不要急于求成,下笨功夫。

所以,一般人做不到,因为没人愿意下笨功夫,都想超车,走捷径。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人皆能成圣”的原理。

周老师:我活了五十五年,修炼三十多年,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写作。年轻时候就想成圣成贤,历尽坎坷,如果没有一点开悟的经验,除非我是白痴。我不能狂妄,但是也不能过分谦虚,否则何必要写作,何必培训写作者。

烦恼即菩提。把“培训班”改成“书院”也是受大家的启发。应该天天更新,名字改了,心情就不同。以后有更好的名字,我还会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东西。

汐暮:改习惯了,就忘记名字了。名字也就是个相。佛家说,不要着相。

周老师: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就是天才,善于学习、集大成者就是大师。如果这样简单的观点都被人骂,那我愿意全世界都来骂我。

成功的路是孤独的,绝对没有同行者。有伙伴的路不会成功。

写在最后:

不管写作群的群名是什么,我们都不要忘了内心的真实,敢于敞开自己,真情表达。

周老师说:我们书院没有能力改变谁,只是让大家打碎精神枷锁,勇敢表达自己。真实的自己就是天才和大师。

不论是发言还是写作,希望我们都不要丢了勇敢;不论外界的声音如何,都不要丢了胆量。

相信什么,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什么。不论将来我们是否能够成为“写作大师”,都可以为成为“大师”而努力。

在写作路上,摒弃干扰,专注内心,大胆前行,勇而无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院史记18:见证“写作大师书院”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