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有部电视连续剧很火,叫《敌营十八年》。算了算,大规模陷入乒乓球也快有一十八年了。
其实,还远不止18年,因为从小就喜欢乒乓球,在水泥台子上就进去了,拿着黑板擦子、木头板子,打了好多年。上中学时学习紧张,而且学校连水泥乒乓球台子也没有,好像只在校外打过一两次。上大学了,也有时间了,但大学很大,乒乓球台子很小,一样没地方打。可怜的只能在宿舍的大桌子上,中间摆上喝水杯子等东西隔开了打。工作了,但两地分居想着调动、考研,没心思打。真正安顿下来了,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单位要比赛了偶尔打打。这样大概就到了18年前了。
又其实,在这18年前的若干年前,在深圳有过两三年的美好时光。那时,下了班先是篮球,后来篮球队人散了,开始专注于乒乓球,正好小兄弟王刚是河南县里正经打过球的,跟着学了两年,加上董仪卿老工程师也是高手,三人切磋比试很是快乐。小时候水泥台子上的爱好,有了比较正规的基础。
乒乓球是个上瘾的项目,18年的时光几乎是在天天打球的状态下过来的,每天基本要打2个小时。
坚持下来不易,但若真是爱好,其实也不难。
什么事都讲究出身,也就是基础。时间长不等于水平高,关键是基本功,能耐心的练、潜心的学。
糊涂人,学不得乒乓球,乒乓球太灵动;聪明人,也学不得乒乓球,因为他太灵动。乒乓球,是聪明人下的笨功夫。
看得见的、听得懂的,不等于是手上的。每个技术都需要一万次、两万次的重复。聪明人是舍不得下此功夫的,一个动作还没样子,早又急着练新动作了。
吊诡的是,下笨功夫的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进步了,聪明人还在那几个动作上转圈,把错误的动作打得精熟,把进步的空间慢慢打没了,成了老油条。乒乓球运动,实在是个升级版的龟兔赛跑。
聪明人还比常人看得远,国家队的一举一动都盯着,言必国家队。举手投足都是偶像的样子,胶皮、底板都要和国家队的一样。
业余的,就要有个业余的样子。聪明人常常人嗤之以鼻。
国家队的精灵们,一般都是五六岁就开始练球了,他们的童子功,不是业余的人能够用后来的时间弥补回来的。基础不同,整个的套路就一定不同。你打的乒乓球,其实和国家队的不一样。盲目的学,只能是东施效颦。
道理很简单,但须仔细想。好些高学问的人,常在这点犯迷糊,聪明也难。
发球、接发球,是乒乓球最重要的基本功,尤其是发球,它是唯一不受人控制的技术。但练发球太枯燥了,一下又不见效。说重要的人多,坚持练的人少。发球不好,发球的奥妙自然不懂。反过来,接发球自然不得要领。一旦输给发球好的人,常常嘀咕,他也就是发球厉害,岂不知,接不着发球,你和人家就不是一个频道的。
还有一个搓球,也是业余球手最重要的武器,一则接发球,二则控制球,人皆不以为然。
再有一个防守。人们热衷进攻,都说国家队的一上来就是爆冲,根本不把防守当回事。
发球、搓球、防守,再加一个受人控制时的过度、摆脱,是检验业余球手水平高低的尺子。
攻球、弧圈是快意的,轰轰烈烈、口号震天。拉球好、攻球凌厉的人容易博得喝彩。球友常常热衷于进攻,都想练一手弧圈把对手爆死。偶尔有一次得手,就洋洋得意,岂不知,为了这板球,他拉丢了两三分。
防守、搓球是低调的,韬光内敛、不动声色。一个搓转,一个不转,都是一样的动作。你一个下网,一个又出界,攻个什么呀。偶尔拉个漂亮的,自以为拉死了,不想人家又防回来了,还能不输?可是人家压根还没动手打你。
控制和防守,其实是乒乓球的生命,业余选手尤其如此。如果你还不明白,多看看羽毛球比赛,那是放大了的乒乓球,表象不同,实质一样。
内功深厚,波澜不惊,乒乓球水很深。以上这些都是皮毛,只是本人习球的一些呓语,不足为道。真正厉害的,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
2018年12月2日,刘国梁复出,当选新一届乒协主席。这是继2017年6月23日,他被赶下台、离开总教练位置后的464天。
还是那些人,还是那池水,刘胖撒豆成兵,风轻云谈。后无来者不敢说,前无古人没得说。又一次胜利之后,我有七绝《无题》一首:
七绝 无题
2019 4 30
风轻月半倚刘郎,
撒豆小鲜如许香?
不是洞宾嫌狗咬,
从来尤物祸乒乓。
“从来尤物祸乒乓”的“乒乓”,不仅仅是说乒乓球,大抵事物遭祸之后皆有乒乓、破裂之声。
七绝 乒乓
2017 6 26
不老廉颇泣继光,
三军居正罢金枪。
横天五马萧萧去,
万历十八哭栋梁!
祝愿,我们的乒乓球事业能永葆青春,不再有恙。
其它,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