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参加2021年阳信县“三名人选”暨“三专”提升培训心得

题记:拭去心灵的蒙尘,站在慈悲的高地,方能看见盛放的和被折损的玫瑰;看见教育远方的山峦,云雾如仪。

    10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2021年阳信县“三名人选”暨“三专”提升培训学习,满满两天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有辛苦的劳累,有家人的付出,也有我自己满满的收获。

一、认清自己,做好规划。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暑期的我在局长的带领下100多人奔赴南京,感受苏派教育的魅力;今天,我坐在阳信第二实验中学的会议室里,却能聆听到南京市知名专家和教授的报告,心生太多的感动。江苏省特级教师杨友红老师引领我们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境界?你对学生,对教材,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吗?一名老师有自己内在的学养气息吗?扬州市邗江区教师发展中心靳中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上树立这样的目标,立大志,做名师,做大师,引发教师崇高的使命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方面均有建树,独树一帜。可以说,在靳校长的引领与带动下,他的老师找到了前行的航标和远方的灯塔;汪四楼教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做一粒种子,寻找前行的方向;蒋厚德校长则告诉我们人生的处事哲学,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这其中的“择高而立”就是告诉每一名教师要树立做名师的思想,心之所向,行动跟之。多年前,著名学者崔卫平就这样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这句话是不是也同样适合说给我们每一位教师: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教育的模样。你怎么样,教育就怎么样。你是什么,教育就是什么。你光明,你的孩子们就不再黑暗。老师们,让我们内心笃定,寻得所爱,树立远大的目标,走进学生的生命,唤醒学生精神深处的自觉,然后内化为个性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从而和学生一起走向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二、坚持行动,做好专业。教育在思,行动在根。教师的职务,就是做好自己的专业。先让我们一同温习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上得特别成功有人好奇,就问这位老师的课备了多长时间?老师说:“为了这节课,我足足备了一辈子,但对于这节课的现场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杨友红教授告诉我们:一个主宰课堂的老师是最懒的老师,一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老师,一定要做无边界的准备,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回想我们自己,老师做久了,教材太“熟”了,曾经备课的初心在周而复始的重复中早已被我们丢在了身后,提本进班上课成了常态,不再读书,不再思考,教学也就成了单调而重复的工作。于漪老师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教师要用“洪荒之力”塑造自己。怎样塑造?那就是备课先做读者,读懂教材,在真懂上下功夫。三遍五遍,十遍八遍,来回往返地读,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涵,从思想内涵到语言文字,从结构框架到细节点燃,从细节巧施到缜密构思,从查阅资料到文献佐证,把文章读到字已不躺在纸上,而是站起来与你对话。即刻起,我明白了“用最初的心,备永远的课”真正内涵。深知,这需要读书,需要磨炼,需要在平日课堂教学的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很庆幸,我是一个这两年学习力在逐步增强的人,我似乎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珍惜读书的时间,今年暑假,我先后阅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阅读教学教什么》、黄厚江老师的《语文课堂寻真》、王君老师的《一路修行做教师》、还有县师训办陈主任为我们推荐的《论语 大学 中庸》,接下来,我读教育类书籍、育儿类书籍、儿童文学、名著小说……我躲进氤氲的书香世界,让书熨平心灵的皱纹。在夜深人静的子夜时分,在夕阳西下的暮色里,在晨风晓露的清晨,在艳阳高照的午后,心都在书香中沉醉……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读了大量的绘本故事:《我有友情要出租》《爷爷一定有办法》《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没有简单的说教,让学生在故事中浸润,孩子们在枯燥的学习中领略故事的精彩,有了精神高度专注的时刻,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在阅读中享受生命的成长!近年来,我也尝试着自己去解读教材,去思考每一节课,不参考任何资料,不借助任何外援,不做教案教参上的搬运工,渐渐地,教学中不过分苛求孩子,也就没有“拔苗助长”举动。一切都顺其自然,就象春风吹拂下万物复苏,百花芳香中蜜蜂翩翩采蜜一样。心灵有了归属,天地有了大爱,不断输入与输出中锻造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三、放大格局,做好无用之事。“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道”的问题。当听了南京市建邗区教师发展中心汪四楼教授的报告后,颠覆了我先前的很多教育思想。我是个随性的人,因而感性认知较多。汪教授告诉我们要用数据说话,当我看到汪教授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实地考察后,一幕幕惊心的画面,一项项详细的数据,让我感受到了汪教授用飞鸟的视角窥视世界教育,从而有自己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只不过有的井大,有的井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突破认知的边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力争做有思考力的教师;中国未来的教育没有答案,未来留给真正有思考有准备的人;错误不是世界的尽头,我们要用宽广的胸怀庆祝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始终走在试错改错的路上;一个长期在低阶思维生活的人,他的灵魂往往是枯竭的;教育的本质是服务,教育的管理需要智慧,校长尽最大努力让校园称为教师、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可以说,在丰富的阅历背景下,在一个人长期的思考与研究下,汪教授带给我很多新奇的教育思想,梳理过程中,反思我们的教育生活,我发现我们很多教师都被功利化的生活格式化了,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而忽视了思想;过于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过于追求“有用”,而忽略了“无用”,不知道“无用”方为“大用”。记得蒋勋老先生说过,当你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学生停下匆匆的脚步,去凝视一朵开花的树,去伸手轻轻触摸春天刚刚萌芽的嫩叶,就觉得这个孩子还有救。那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需要在烦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放空自己的内心,出来走走,和学生一同欣赏一轮朝阳,一同参加一次比赛,一同去记录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的,语文不需要那么多道理,生活、自然,才是语文课最好的道理。当你放低身价,换个角度去看与孩子们同行的路,便觉得处处有趣,时时珍贵。“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让我们做一枝敦厚宁静,从容淡定,美丽而坚韧的蔷薇,因为每个人都无法预设自己的生命会有多少种可能,但我们可以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行动,努力地绽放,把每一个当下变成我们心中期待的最美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