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回魂,噢不,是诀别

误打误撞地将余华的《第七天》读完了。我想吸引我的正是名字吧,很好奇讲了什么,第七天到底发了生什么?跟欧美电影《惊变28天》之类的有什么区别?那可是一个丧尸围城、场面血腥的故事。不不不,这应该不是中国文学作品热衷的主题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其实只要回想起来《活着》也是余华写的,或者很了解这位作家,我大概就会知道《第七天》是哪种体裁了。不是丧尸,不是僵尸,但确实也有点相关,是死去的人的故事。主人公第一天便死了,他的灵魂四处游荡,辗转人间,也在人间的“那边”不断摸索、不断寻找。

《第七天》处处讽刺,描述的语气波澜不惊,描述的效果却真实、凌厉、直击人心。

讽刺一:死后火化要拿号排队,候烧区设豪华贵宾室、贵宾区、普通区;

讽刺二:死后烧了才能安息,有墓地才能烧,有钱才能买墓地。然而墓地价钱飞涨。买不起?那就烧不了了。

讽刺三:计划生育是国策,所以那被强制引产的十九个六个月大的胎儿只能是医疗垃圾。

讽刺四:一面是新闻发言人否认强拆致人死亡的新闻发布会,另一面是放学回家却发现家不见了的孩子坐在废墟上等待爸爸妈妈,而她的爸爸妈妈,正是埋在废墟下。

讽刺五:A的骨灰可能不是A的,可能是B、C、D、E、F的骨灰匀出来的,因为得想办法解释清楚某一事故中的尸体缘何突然消失,“有才”,且荒谬。(此处联想到近期花总揭星级酒店卫生堪忧的话题,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永远都是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讽刺六:“那边”的“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而“那里”,却是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很多的对比,穿插的故事,想来都是各种讽刺。总的来说,这本书很批判,有时会让你觉得:世态,真的炎凉,人生,真的是苦。

还有看得不明白的地方,那个关于前妻和鼠妹的两个故事,在表达什么呢?前妻原本拒绝了那么多的追求者和主人公过着平平淡淡和和美美的生活,可是突然就被一个风度翩翩侃侃而谈的男士吸引了,于是跟他离婚,又再婚,接着就是被利用,得病,被查,自杀;鼠妹年纪轻轻各种作,两次阻挡了男友原本可能有所发展的职业机会,为了要一部苹果手机跟男友闹别扭闹跳楼,结果真的失足掉了下去,惨祸酿成。而相反地,主人公和鼠妹的男友就显得有情有义了许多。主人公在恋爱时痴情,结婚后衷心,离婚时祝福,甚至在知晓前妻结局时无比心疼;鼠妹男友则完全不知鼠妹在跟自己闹别扭,得知鼠妹去世后如行尸走肉般,痛心疾首,宁可割肾也要给她换一个墓地让她安息……我不善良地推测这两个故事似乎有些许敌意……

当然了,全书也有温情,最暖的莫过于含辛茹苦抚养了主人公二十几年的继父了。终生未娶,一辈子省吃俭用,在孩子可能拥有更好未来的机会时,果断放手。孩子因为他的病辞职、花光积蓄、卖房,他愧疚、难过,出走,最后生命终结在路上……在人间的“那边”,父子终于得以团聚,可是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相比《活着》,《第七天》这本书是死去的故事,但说来说去,仍是人世间的纷乱复杂。

民间传说七日回魂,不同的是在这本书里,七日,主人公已完成了跟这个真实世界的最后诀别。

对了,呼应下开头,《第七天》还真是和电影《惊变28天》有共通之处,那个电影的最后也是在表达:最恐怖的不是僵尸屠城,而是:人心难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日回魂,噢不,是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