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使命感激活你的生命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说来惭愧,入党这么多年,只有去年我才算真正用心去学习了党史。这一年,也是我看红色电影最多的一年。《1921》、《永不消逝的电波》、《长津湖》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可能还是《长津湖》,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彻骨的寒冷似乎还能刺痛我的神经末梢。有时候我常常会想,现在这零下不到10°C的天气都冻得让我直打哆嗦,那么当年在长津湖的战士们面临的可是零下38°C的极寒天气,他们究竟是靠什么坚持到任务完成,难道仅仅只是惊人的意志力吗?

    就在这两天无意中刷到了一个视频,中国政法大学郭教授的一番话却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触。他说:“我们今天为什么好多年轻人嫌累,要躺平。一个人如果把价值的聚焦点放在自我的身上,你一定会累。红军长征,苦不苦累不累?你准备好你的羽绒服,准备好你的越野吉普车,准备好你的小皮靴,你走完两万五千里,毛主席的路线,你能活着回来,也挺不容易的。年轻人认为,这是这样,可人家草鞋露着脚趾头,走完两万五千里,为什么。使命?所以,一个人啊,一旦放在小我的悲欢离合,咀嚼着自己所谓的得失成败的时候,你一定会累。而且在看到别人的所谓的成功,你好多牢骚就会来。人要活出一个状态,此生,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是有使命担当的。”

    通过学习党史,我们知道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毅然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先烈以铮铮铁骨、流血牺牲守初心、担使命。和平年代,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锋模范以赤子情怀、无私奉献守初心、担使命。但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却很难真正做到肩负使命激情澎湃的工作和生活,更别说创建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了。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然而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是什么呢?听过最搞笑的解答就是,你愿意把自己的命使在那件事上,就是使命。所以我们要充满使命感地去工作和生活,首先得先把那件事给整明白。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很有意思的支撑,一个是使命感,一个是激情。但经过科学的调查,人们发现在工作中使命感要比激情重要的多。那么究竟什么是使命感,使命感是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周恩来总理在12岁那年就找寻到自己终其一生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使命感,他才在战火硝烟中,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鞠躬尽瘁,为中华之腾飞而操劳。从经受战火洗礼到引领新中国建设热潮,他始终将生死置之度外,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壮丽诗篇。

  而使命感究竟是什么,用生活化的思维去理解,我认为最起码是被需要。中国人一向重视亲情纽带,家族观念至上。在过去,光宗耀祖算是每个家族一辈子放在心里的期望。一个家族的崛起总需要一些人的努力和付出,于是有许多人承担起家族复兴的大业将自己的人生与家族的命运相连在一起,正是有了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一个家族才能兴旺发达。在社会的变迁中,家族观念不断演化,但家庭亲情观念仍是人的本性。例如:孩子需要父母,而父母为了孩子的需要可以倾尽一切无条件的付出,在这种付出中父母作为个体又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最基础的使命感。

    再说到郭教授的那一番话,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我而活,他可能会充满激情的过一阵子,但绝对不可能充满激情的过一生。当你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品尝着自己的酸甜苦辣时,你可能真的会像那只青蛙一样永远跳不出那口井。当你真正跳出那口给自己设限的井时,你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特别是当你感知到自己是真的被需要时,你的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你不再是作为孤单的个体存在,你的生命会和更多的生命通过一种神秘的力量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命感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它让你的生命活得有状态,从而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泉;它让你的生命活得有质感,从而激活出源源不绝的灵感之泉。就让使命感激活你的生命,去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使命感激活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