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十日谈:第四日——平凡

当开始准备着手写“独立思考十日谈”系列的时候,我问过几个朋友,他们感兴趣哪些话题,有人说,想让我谈谈商业的本质。我笑,这么高深的话题让我谈,还真是瞧得起我。朋友说,薛老师,相信你。看看,捧杀就是这么来的。

无论愿意承认与否,我都是芸芸众生一子,走在这条平凡之路上。

我有个社群,里面大多朋友以精英自居,是的,他们配得上“精英”二字,在各自领域内都取得一定话语权的成绩。最近都被封在家中之后,这个社群变得异常活跃,每天都有几百上千条信息,转发的消息几乎是集上海各个社群之大成,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每个阵营都有数不胜数的转发消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一开始每条转发的消息我都会点开认真看,然后发表观点。毕竟,谁还没个八卦心呢?渐渐的,我看的越来越少了,觉得累,也觉得很撕裂。时不时看到希望,时不时感到绝望,情绪高低起伏。后来发现,这其中大部分消息,其实是没有办法得到证实的,我被一堆不知真假的消息左右情绪,瞬间感到自己特别傻。

再后来,我觉得这些疯狂转发消息的精英们,也有点傻。上海的三月,让很多精英被打回原形,露出了底裤。

精英们大多都是有领导力的人,而库泽斯和波斯纳在《领导力》中阐述的第一原则就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当中,明确价值观、树立榜样、言行一致,是基石般的存在。不知道那些转发各路信息的朋友,是以哪一条为准则在指导自己的行为。我并没有批评任何人的意思,因为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我没有权力指责任何人。只是觉得,一方面展现自己的领导力,一方面引导他人情绪走向——我愿意称他们在“引导他人情绪走向”,而不说他们是缺乏独立思考,毕竟都是聪明人,连基本判别认知都没有,何称“精英”——实在不像是真正具备领导力的人。没有人是他人的上帝,我们都是平凡之路上的行进者,内观是多么重要。

当我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专业智商测试中达到148,摸到了门萨俱乐部的门槛。被一些朋友冠以“聪明”,自己也颇为得意骄傲了一阵子。多年下来,我越来越发现,门萨级智商,不是骄傲的资本,是狭隘的枷锁。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出类拔萃的,其实都是扯淡,生活会用现实的鞭子把我从虚幻泡沫中狠狠抽醒。

前些天看到则哭笑不得的新闻,在虹口的一个公园里,俩老头因为俄乌战争的观点不同,大打出手——稍有独立思考的朋友都懂,这就是吃饱了撑的。

为什么这么说?

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出“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事务,比如健康、饮食、子女、工作、大国政治等等,这就构成了每个人的“关注圈”,在这个圈子里,有些事务是可以被我们所掌控的,这就是“影响圈”。柯维说,观察一个人是否积极主动,只要看其把精力投入在哪个圈子即可。毫无疑问,“影响圈”才是走向内求的道路。

每个人都面临三类问题:可以直接掌控的(问题和自己有关),可以间接掌控的(问题和他人有关),没法掌控的(超出能力范围,比如已经发生的)。积极主动的人一定从影响圈开始解决问题,如果过多关注那些没办法掌控的事情,深陷关注圈,最终很容易变成怨天尤人的“情绪奴隶”。

所以,有没有能力从“平凡”走向伟大,有没有能力判断消息真假,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论走过多少名山大川,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都记得从影响圈出发,尤其在当下,面临着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无论是振臂高呼“加油、挺住”,还是不停的说“打脸、糟糕”,都不如看看自己能掌控什么。毕竟,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这种方法才是最能帮助到自己的。

朴树的《平凡之路》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里面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知道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立思考十日谈:第四日——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