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我的诗:逛完阅江楼我是如何创作这首诗的

好的,还是话不多说,先上写好的诗:

                    上阅江楼

万里金龙过金陵,六朝江山百千亭。

狮子山上阅江楼,鉴古知来近清明。

刚到阅江楼

先来了解一下南京名胜古迹阅江楼。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岳阳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主要是以明史和明文化为主题。始建于1374年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称帝前曾在狮子山上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其实去阅江楼前对阅江楼的相关历史,以及景点文化并不清楚。前一天晚上还想临时抱佛脚了解了解阅江楼的文化内涵,去了好有个参观的重点。然而晚上和朋友喝酒喝的有点儿多,第二天早上都有点儿起不来。但是想着不能浪费这么个利用出差游玩的大好时光,晕沉沉的依然爬起来,算是醉游阅江楼。

月江楼上远眺长江大桥

月江楼当天天气不是很好,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南京长江大桥。在来阅江楼之前,已经游览了秦淮风景区,上了南京最高的紫峰大厦,还去南京奥体观看了江苏舜天与贵州茅台的中超比赛,可以说对南京这座城市印象非常好。因为我到南京的时间是三月中下旬。这可以说是南京气候和景色最好的一段儿时间了,舒服的温度,美丽的景色,让我大饱眼福,对中山陵的陵梅花,鸡鸣寺的樱花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夜游秦淮河的时候,夜色中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亭台楼阁、莹莹灯火,营造出的软软的江南之风总是忽然间沁人心脾,让人心神荡漾,醉眼朦胧。

阅江楼的樱花

好了,有了前边对南京的好感,写这首诗也就有了感情基础。当我登上狮子山阅江楼,俯瞰南京,远眺长江大桥时,想着这座繁华城市在时间的长河里充满着那么多的故事,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令人遐想万千,“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的那种沉迷,那种感慨,一下子萦绕到心头,久久无法散去。于是就有了诗的前两句:“万里金龙过金陵,六朝江山百千亭”。一个“万里”,一个“六朝”,一个“百千”,力求表达出这座城市的悠远、悠长、悠扬。金龙当然是指长江了,把南京叫起金陵来,总是让人感觉诗意万千,“百千庭”算是对多少烟雨楼台的一种怀思吧!

我见过的最长的电梯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上图这个电梯,因为前一天喝了大酒,搞得这天四肢酸软,头胀欲裂。如果不是这个电梯,我真怀疑我能不能登上狮子山,然后在月江楼上感怀古今。我记得很清楚,在刚到山下的时候,我还找了一个石凳,歇了老半天口气,才开始上山的。其实那天酒后的身体虚弱状态,让我根本没有心情赋诗,都说李白酒后诗百篇,看来我是当不了李白了。

诗的后两句怎么出来呢?按照作诗的传统方法,后两句应该见人见事见理了。我在这里还是想做一下重复说明,我相信除了那些天才,任何一首诗,想要一蹴而就,真的是很困难很困难的。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缺乏天赋的人来讲是这样的。我想写一首诗时,总是先会在大脑里检索很多的词语,在心脏里捕获很多的情愫,然后在我脑子里转呀转。转到这个了,不行,接着继续转到那个,不行,那就再继续转。为了诗的押韵,会反反复复的去试很多韵节,用这个字儿的韵,还是用那个字的韵?哪个更适合这首诗的内容,诗的逻辑,诗的意境。找韵和确定韵这个事情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个韵的变化,就会牵扯到诗每一句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几乎会是诗的结构的变化。有时候这种变化会完全推翻你对诗的整个构思了,会杀掉你原来诗想要表达的美好意境,变成重头再来。

我们往往都会羡慕有天赋的人,这些人思维敏捷,如有神助,做一首诗,口到擒来。我相信是有这样的人的,但是也只是相信他比常人写诗快一些。或者说,一生中会有那么几首诗一蹴而就、行云流水。比如禅宗的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慧能在师傅的考验下,机智而答,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敏捷而答。我认为这些都是有限的、机缘巧合的。安德斯艾里克森的《刻意练习》告诉我们,任何的天才几乎都是努力的结果。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技巧,而这正是训练可以获得的。所以如果你喜欢写,首先就不要怕写不好。

还没有说诗的后两句如何出来的。我拖着虚弱的酒后身体,看了阅江楼上重达三十吨的石狮子,还有汉白玉碑刻的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大型瓷画。登高临下,俯瞰繁华,望江上铁轮穿梭,隐约传来鸣笛之声,身处此楼此景,遥想六百多年前大明王朝,古今兴衰更替,真如大江东去,多少风流人物,只剩江风依旧。后两句也就呼之欲出了:“狮子山上阅江楼,鉴古知来近清明”。这句“狮子山上阅江楼”指明了地点,其实当时写这首诗是想发朋友圈玩的,需要给大家表明地点,今天再写这篇文章,加了诗的题目,就已经有地点了,这就不免显得诗的这一句有些重复,但是不做修改了,随它去吧。“鉴古知来近清明”这句,主要说一下”近清明”三个字,两重含义,一个是表明时间——清明节快到了,一个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思了。

写到这里也就该结尾了,上一篇写了登华山一首诗的创作经过,加上这篇,是我在发的第四篇了,感觉点击阅读量一般,有哪位简友有什么好的提高点击量的办法没有,毕竟多的点击量与评论,对写作真的是一种鼓励。好的,下篇文章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摄影我的诗:逛完阅江楼我是如何创作这首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