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No.3《大标题还没想到》之项目管理中目标管理背后的秘密

No.3《大标题还没想到》之项目管理中目标管理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题目叫《大标题还没想到》,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定义这个系列组文章。这个系列组文章可能想到什么写些什么。可能是自己的思考,可能来自于实际问题,可能来自各种可能。所以不能明确叫什么大标题。

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 来源于目标_百度百科

在No.1《大标题还没想到》之重新定义项目和必备的项目管理知识中,我们谈到项目的目标就是具有可交付的成果。项目的失败,有时候就是没有达到项目预期的可交付成果,也就是项目的目标没有达成。

注:本章讨论的项目是一个缩小范围的项目定义,主要讨论的是中小企业内部的改进项目或者有明确客户的交付产品。

那么,失败的原因是项目的目标不清晰吗?根据我的经验统计,往往不是这个原因。

中小企业的改善项目,通常上级/高层都会给出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且是具体的数据,比如不良率降低到x%,或者PPM要低于200,功能不良要0PPM等等。客户开发的项目也非常清晰,有图纸或者规格书作为基准。

为什么有清晰的项目目标,项目却失败了呢?甚至我们很多老板或者高层还会发出这样的疑惑:每个部门和人员都没错(项目的每个部门和人员都100%完成了自己责任的事情),项目却失败了(丢掉了)!?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个结果,是我们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对于项目目标的管理出现了偏差。我们在错误的地方发力,而在应该发力的地方直接忽视。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1. 项目的目标确定可以很快,因为一般来自于高层,客户的改进需求或者方向(良率,成本,竞争对手,客户投诉等等)。
  2. 开展项目分解,制定推进计划;
  3. 制定相对应的部门的绩效方案;
  4. 检查进度,结果,调整偏差。
  5. 重复以上过程,更多时2-5步骤。

这个过程大家都在使用,也没有问题。
我理解的出现偏差是以下方面:

  1. 在开展项目分解和制定推进计划前,我们需要增加一个动作:目标的讨论和共识的达成
    1. 对目标的讨论,可以让项目参与者/相关方充分的了解项目的目标是如何来的,其价值是什么,大家是否充分认可这个项目目标。
    2. 有了对项目总目标的充分理解,才能思考小团队或者个体的目标和职责的调整;
    3. 收集相关方的需求和需要。 在PMBOK第六版中,项目范围管理中的5.2收集需求,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4. 通过讨论,就会有不同的意见表达,甚至是争论。这个是好事情。要好于目标和任务分解都“好好先生“,推进过程”困难重重“,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总结时说“这不是我的意见,我有不同看法,只是你们都没有问我”。通过民主集中制,大家能够达成共识。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要建造一个3层楼房,逐层分解后,到最小的工作可能是要挖一个排水沟。这个排水沟有图纸,长宽深和路线都有图。图纸的数据都是正确的,责任人只知道工作是排水沟,作用是什么不清楚。按照图纸挖了就OK。但是如果我们让这个人知道我们建造的房子是住宅,这个排水沟是厨房的。那么,他可能就有一些建议,能够改进图纸的设计和建造。比如防止老鼠的栅栏增加等等。
  2. 流程和职责的变革;
    1. 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在团队作战中,有些流程(工艺)需要进行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责会有一些不同,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目标的讨论和共识的达成来推动。当团队全体、各个部门都能够从总目标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变革的主动意愿和措施。而不是单独的上级布置任务,分解KPI指标。在OKR工作法中,有推荐列出未来4周的计划重点事项,就是团队相关方可以查看并提前做出调整的可能。
    2. 变革的流程和职责,不一定是每一个项目都要变化,而是让团队成员有变革的思想准备。
    3.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也有变革的可能。大家有了这样的意愿,就会主动寻求变革;在项目出现偏差时,就会主动跨部门沟通,主动反馈;在项目的推进中,要调整流程、职责和相关的KPI大家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和必要的;
    4. 流程和职责的变革,是从全流程的运作效率来变革和划分的。要避免都把本部门的职责往外推。
  3. 绩效的变革;
    1. 改变按照本部门绩效考评的原则。因为这些KPI是自己部门定的,及时获得上级批准,也是自己部门leader提交的;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的情况都不利于总目标的达成。
    2. 绩效要首先从项目总目标成功来分解。项目失败,不管任何一个部门做的多好,所有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都没有任何的绩效;这样才能够推行总目标的职责落地,才能让所有人员盯着项目的总目标,原因改变和流程和职责;就不会出现每个部门和人员都没错(项目的每个部门和人员都100%完成了自己责任的事情),项目却失败了(丢掉了)的情况;
    3. 从项目贡献程度来考虑团队项目绩效,而不是从团队工作量和职责来考核;
    4. 从项目推动的配合度来引导项目绩效。
  4. 文化的变革;
    1. 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打破部门和流程的壁垒;
    2. 引导团队全体项目总目标考虑问题,而不是部门职责的出发点考虑项目的文化;
    3. 尤其是部门的leader,是这种文化变革的关键人物。因为这些变化的思路和考虑角度不一定能100%成功,但不成功时,大家会更加习惯性的回到原来的方案和思路上去(毕竟那个已经习惯了);
    4. 这种变革需要leader的前期考虑,策划和引导,需要所有成员的群策群力,将工作做到初期;PDCA循环,P就让大家参与讨论并共识(可能还有相互的学习提高)。
    5. 这种变革不是和原有的管理方法,项目方法的决裂,而是融合。是为了更高效的成功加了措施和方法,更好的形成了合力。

这些不是一时一日之功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还需要人员的能力的学习、改变才能支撑。只有团队都变化了,才有可能发生说希望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07No.3《大标题还没想到》之项目管理中目标管理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