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特别在乎他人的看法吗?
你会总是以他人的感受为中心,忽视自己的感受吗?
当他人批评自己时,你的情绪会有巨大的起伏,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吗?
如果这些问题中有是,那么你很可能拥有讨好型人格的某些特征。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正是讲诉关于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一生。本篇文章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女主角松子与同松子类似性格的人的命运成因,以及探讨如何改写命运的方法。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深度解读文,全文约4500字左右)
导语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由日本导演中岛哲也拍摄一部歌舞电影。这部电影在当年惊艳了无数业内外的观众,获得2007年日本电影学院奖,以及2007亚洲电影大奖无数提名与奖项。
该影片以倒叙的形式,从第三人称女主角侄子的角度,来讲诉整个故事,让故事充满了客观性,同时试图以喜剧夸张的外核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让观众在好笑之余,更是为女主松子的命运而心疼落泪,引人深思。
影片主要讲诉了日本女性松子一生被她身边的人不断嫌弃的故事。在电影中松子是一个爱幻想的人,经常坐着各种白日梦,她从小就不被父亲所爱,总是想着讨好父亲。
长大后,她单纯的信任着她身边的人,却不断的被背叛与欺骗,而每一次伤她最深的就是她的亲密伴侣。
她在影片中遇到的四个关键的男人,完全就是现代版渣男的放大版,可就算是这样糟糕的亲密关系,对她而言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救命稻草,一生缺爱,一生索爱,却最终没有得到爱,这就是松子一生的命运写照。
松子的一生看似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又何尝不是许多童年缺爱的人,生活不幸部分的放大版?
若重来一次,松子能否改写她的命运剧本,又或者和松子有类似特征的讨好型人格能否改写命运?
01讨好型人格(焦虑型依恋)的成因
讨好型人格的通俗解释是指忽视自己感受而去一味讨好他人的人,而更专业的解释,讨好型人格其实与焦虑型依恋类型密不可分。
美国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与焦虑型,而后两种都是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当婴儿的需求都被父母及时回应与满足时会形成安全型依恋,当婴儿的需求完全被父母冷漠对待时会形成回避型依恋,而父母时而满足时而不满足婴儿的需求则会形成焦虑型依恋。
形成焦虑型依恋类型的人在长大面对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时,会形成与养育者关系的同样的内在模式。
比如焦虑型依恋面对亲密关系时,会非常焦虑,容易担心被抛弃,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的需求不能被满足,进而就会想去讨好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是因为从童年起,他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就处于一种,时而能被时而不能被满足的不安全状态,所以长大后自然会形成类似的不安全状态,也会更容易吸引到那些,类似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的人,来继续童年的模式。
这在心理学上也称为强迫性重复。影片中的松子就是在亲密关系中经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强迫性重复,不断的吸引到像他父亲一样,冷漠对待她,需要他讨好的男人。
影片中松子从童年时期起,父亲就很少给予她爱与关怀。但在一次看喜剧的过程中,松子对父亲做了一个鬼脸,而这个鬼脸第一次赢得父亲的微笑。
于是松子开始不停的用这个鬼脸去讨好父亲,这个鬼脸的表情也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篇,在长大后的人生中,每当她被逼急了就会做这个表情。
这是因为她从童年就习得这个表情能讨好父亲,获得父亲的爱与认可,于是长大后在遇到危机时,潜意识觉得这个表情能讨好外部世界,获得外在的爱,认可与接纳。这也是松子向外部世界的人讨好一生的开始
。
02讨好型人格的问题
1.没有边界感
我们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拥有自己的界限感,需要理清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是他人责任,而讨好型人格的第一个问题就来源于没有边界感,过度替他人负责。
电影的第一次冲突,来源于松子被学校冤枉偷东西。从学校的这段,也可以清楚看到松子的讨好型人格。
松子代替学生向他人道歉,当松子希望学生自己去认领他犯下的错时,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但松子竟然跪了下来求学生去认错,仿佛有错的是松子而不是学生,最终这位学生有意的冤枉了松子。
这看似是学校冤枉了松子,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松子的讨好型人格,她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边界感的过度为他人付出,最终吸引了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影片中的第一个冲突导致松子无法在过去的生活中继续生活,于是她被迫从原生家庭出逃。
这也是电影的第一扇门出现,女主角松子被迫被推出这扇门,试图寻找新的生活。
这也意味着,她的觉醒与独立,这是对过去过去痛苦生活的逃离,也是意味着她有着对新生活的勇气。
可惜她只是身体逃离了那个家带给她的伤害,她的内在灵魂却一直受到原生家庭给她的影响,这让她在亲密关系中,将伤害一次次重演。
2.过度向外索取爱
每个人都需要向外索取爱,同时付出爱,但讨好型人格因为童年时期的缺爱,会以讨好他人的方式,过度向外界索取爱,而她们索取的对象往往是更加缺爱的渣男,于是她们往往身心受损的讨好他人,却只得到了一点点爱。
影片中,当松子冲出原生家庭,迎接她的第一段亲密关系是竟是一个家暴男,这让她的生活再次陷入绝望,因为她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她试图从这个家暴男这里得到自己欠缺的爱,可惜得到的却是家暴。
家暴男自杀后,她以为生活会陷入更深的黑暗,却没想到赢来了新生活的转机,
她遇见了第二个男人,这个男人比起家暴男对她很温柔,生活陷入了短暂的美好,又或者是她幻想中的美好。
第二个男人表面温柔,其实只是为了从她身上套消息,赢得自己的利益,只要他侵犯了他的利益,冷漠暴力的本性就会露出,松子再此被嫌弃。
电影中也在关系结束时,闪现她之前原生家庭被伤害的记忆,这也可证实原生家庭深深影响了她的亲密关系。
3.容易受外在关系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型依恋关系的人,更容易受外在关系环境影响,对外在关系环境会呈现出一种过度反应的模式,通俗来说,如果外在环境是有爱的,他们会特别开心,而外在环境如果没有爱,他们则会特别失望与崩溃。
松子经常在电影里说一句话,只要不是一个人就好了。
影片中每当亲密关系陷入松子幻想中的美好时,松子总是能显得特别开心,而每当失去关系却又容易受到极大的打击,这种心境的夸张变化,电影里以松子歌舞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松子遇到的第三个真心喜欢的男人普通却安全,可惜因为之前杀了人,她却被关进监狱,在监狱中,她靠幻想而活,对男人的幻想,对爱的幻想。幻想支持着她度过艰难的岁月,却又在她碰到现实时摧毁了她。
讨好型人格心情的急剧变化,也是来源于生命早期得到的爱是不稳定的,是讨好得到的。
在之后的生命中也会不断的向外去讨爱,得到外在的爱就会状态很好,失去则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她们一旦碰到能给予她们一点点爱的人,都会紧抓不放,害怕失去,哪怕这种爱是她们用讨好的形式得到的。
松子在第三次对男人失望后,好不容易拥有了真实的关系,与同性好友建立了友谊,却因为对她人美好生活的嫉妒与羡慕,让她在一次远离了真实关系带给她的滋养。她逃到哪里去了呢,她再一次逃到了渣男的怀里。
影片也进入了高潮来到了最戏剧性的冲突,松子的第四个男人出现,他竟然是当年冤枉她的学生。
4.不能辨识真正的爱
讨好型人格因为生命早期没有获取过真正的爱,于是也无法辨识,什么样的关系是滋养自己的,什么样的关系会带来伤害,她们只是一次次吸引与被吸引那些需要她讨好的人来到自己身边。
影片中松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只要有男人在她身边出现,这个男人说爱,她这就认为这就是爱,迫不及待去索取去付出,却看不见这个虚假的爱背后的副作用,对她而言爱情与男人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永远都无法看清现实的关系。
在她最后的男人被追杀时,她竟还在幻想一家三口的幸福场景,却意识不到这个男人带给她了多少麻烦与伤害,最终男人进监狱,她依然没有想过为自己而活,而继续为了她幻想中的关系而生活。
可惜,松子第四个男人最终还是逃避了她,并认为松子是一个无条件给予爱的,神一般的人物。
这大概是他对讨好型人格极深的误解,讨好型人格的付出看似是给予爱,其实是希望通过这种讨好他人的方式来获得爱。
她的内心其实有很深的愤怒,但为了获取爱她隐藏了她的愤怒来讨好他人,只为得到她幻想中的爱,可惜通过讨好得来的虚假关系,却从未真正满足她的幻想。
对松子而言只要不是一个人,仿佛就能减轻她存在的痛苦与虚无感,但这仅仅是她的幻想。事实上每一次向不对的人讨爱的结果,就是一次次被嫌弃被伤害,最后遍体鳞伤,身心受损。
在电影中松子被她最后一个男人嫌弃后,松子被推入第二扇门,电影进入最后一幕,她开始对所有关系绝望,彻底回避所有关系,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自暴自弃,讽刺的是她依然幻想从电视上的偶像身上得到爱,得到回应。
松子的悲剧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缺爱,成年后对亲密关系的执念,又无法辨识什么是有爱的关系,总是向外界讨爱,不相信自己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哪怕没有男人,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让自己生活变好,而不是自暴自弃。
03若重来一次,松子能改写命运吗?
其实很难说,若松子自己依然觉察不到她这些讨好型人格的问题。哪怕重来一次,她可能仍然在糟糕的亲密关系,不断索取,不断付出,却最终不断被消耗,但现实生活中的讨好型人格却是有极大可能来改写命运。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明星事实上也有讨好型人格的影子,如台湾歌手蔡依林,欧美天后泰勒斯威夫特。
这两位都是很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例子。
在蔡依林出道早期,她曾经不断试图通过努力,向她人证明自己,想要他人认可自己。
努力是她早期的标签与符号,她在早期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歌手,总是试图以讨好大众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却还是收到了不断攻击她的声音,这是很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特征。
与松子相同的是,她也曾经历爱情不顺,遇到渣男被劈腿,但最终她开始觉醒,在最新的专辑中她开始传达远离渣男,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的理念。
她不再讨好任何人,也没有那么努力了,反而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蛋糕,享受人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一味节食,终于她的专辑没有那么努力了,却一片叫好。
泰勒也是如此,同样的事业达到世界巅峰,却在她最新的自传体影片传达出,原来她一直都是在使自己变成外界想要她成为的好女孩,她一直都是在为外界的掌声而活,她也不断节食,不断讨好大众,可身心俱疲。
这也体现在她的亲密关系身上,一次次的亲密关系的失败被媒体争相报道。
可最终在她的影片中,她提到当她开始不把关注点放在外界的评价,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疯狂节食时,她在周围建立了真正的支持性朋友关系。
同时,她也开始做出表达真实自我的专辑,开始拥有了接纳真实的她的亲密关系。
她终于不再仅仅只为外在的掌声而活。
04 改写命运的方法
因此讨好型人格如何改写命运呢?
首先,第一点,讨好型人格要树立边界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不是,不为他人的行为感受负责,勇于切段对自己有伤害的关系。
第二点,学会辨识什么是有爱的关系,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亲密关系,而是在周围建立起支持自己的朋友网络,建立起真实有爱的关系。
第三点,放弃对幻想中关系的执念,不再讨好他人,做真实的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投射到男人身上,而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照顾好自己,学会自己给予自己爱,而不是过度向外索取与付出。
松子在影片的最后在墙上刻上了,身而为人,我很抱歉,因为她一直认为这一切都是她的错。
在电影心灵捕手里,治疗师在治疗有心理问题的男主时,就曾经不断对他重复,他童年遇到的伤害不是他的错。
而松子与跟松子有类似问题的人们也需要明白,童年遇到的伤害,成年中亲密关系遇到的伤害,都不是你的错,但我们可以为自己负起责任,不再向缺爱的人索取爱,而是自己给予自己爱,与真正能互相滋养的人建立起好的关系。
爱是一切心理问题的开始,也是一切问题的终结,希望每个遇到类似问题的人都能拥有真正的爱,相信你自己就是爱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