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 与自然和谐共处

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意:
孔子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用弋射的方式获取猎物,但是从来不射取归巢栖息的鸟兽。


纲,也是一种钓鱼的方法,用一根纲绳横贯河流,下面挂一排多个鱼钩。钓而不纲,说句白话,就是不一网打尽,要留有漏网之鱼。而射猎的时候不猎取没有防备之心的归巢的鸟兽。都是孔子宅心仁厚的一种反映。“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

就是说不止是对人要有仁心,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儒家思想中重视这种天人合一的关系,主张万物万事要和谐共处,对万物心怀仁德,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万事有节制,不滥杀狂捕,以致破坏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古代还是蛮重视这方面的,物资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缺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执政者还是乡人的捕猎都很有节制。比如大规模的狩猎一般不放在春季,因为这时候正是动物孕育下一代的季节。而乡人捕猎也是如此,遇有失孤的小兽也总会抱回家养起来,砍树时也很有规划,只砍高大成才的树木,而幼苗往往被留下来待它长成。

历史上有种鱼“范蠡鱼”,起因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蟊离开越王勾践后,经常在洞庭湖中垂钓,钓到大鱼就烹而食之,钓到小鱼就放生湖中。后人为纪念范蠡就将他放生的鱼称之为“范蠡鱼”。他还因此写成了《养鱼经》,是我国第一部养鱼的专著。

在经济高速发达的时期,物欲横流,只关注利益,而忽视了其它方面。我们有一段时间滥采滥伐,是违背了这种自然规律,故而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大量动植物的灭绝,环境的恶劣,大气候的变坏。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不仅仅是危害了社会层面,也对自身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不到蓝天,黄沙弥漫,灰色雾霾。童年时,夜晚在打麦场里,月光下甚至可以看清书上的字,现在大白天,不开灯一切都是昏昏一片。

破坏着很容易,而要想恢复却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就如同上次由果子狸与蝙蝠所引起的疫情,一时的口腹之欲,却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很多时候,并不是想弥补想恢复就可以达到的,失去的生命永不再来。

这一点上实在应该向先贤看齐,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享受如斯美景,欣赏万物复苏。

曾经看到报道说国宝级熊猫被降级了,因为在国人努力下,退耕还林,建立保护区,各种措施下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达上千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希望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我们就有眼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述而篇》|| 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