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读书日记

学习内容:《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第一章

说起“谈判”这个词,眼前立即就会浮现出“两拨人坐在一张长桌两头,非常严肃的谈论某个问题直至达成某种协议或者谈判破裂”的场景,但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有谈判的影子,还价、与孩子的沟通都可以视作谈判。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与“良性谈判”相对立的“恶性谈判”这个内容。

恶性谈判在很多时候,即使谈判最终成功,也会给对方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谈判代表始终顽固的坚持己方的主张,一味确保己方的利益,完全不尊重对方的利益。一味的蛮不讲理,会令对方产生“自己是被迫作出让步的”的感受。

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以前的经历。

我以前是老师,自己没有特意研究过沟通交流的方法,对于教育学生的方法几乎都来自自己成长的经历、以及前辈的经验,面对学生犯的错,总是带着“要让犯错的学生认识到错误,不认错不行”的高压手段,通常“教育”之后就结果来说可能是成功的,但对于孩子来说绝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恶性谈判”了。

但反过来看,想要达成“良性谈判”,就比较好理解了,也就是能够让双方都感受到对方最终自己各方面的利益,认可对方,感受到做法的公平,并且相信双方都能遵守协议条款。

其实用一个词就能概括,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习惯四“双赢思维”,当谈判双方都感觉到自己“赢”了的时候,也就是一种良性谈判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读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