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感官》——触觉

      这是第一次参加月儿学校组织的家长读书会,由陈雨陈老师带领阅读《十二感官》的触觉一章,很有收获。这本书如果没有人智学的基础,读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本书主要介绍十二种感官的生理反应和探讨它们的心灵活动,以及各种知觉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通过觉察自己的身体进入人性的核心。

十二种感官包括

身的感官:触觉、生命觉、动觉、平衡觉(四个低阶对于0-7岁的孩子特别重要)

灵的感官:嗅觉、味觉、视觉、温度觉

心的感官:听觉、语言觉、思想觉及自我觉

      这些感官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结,总是协同运作的。比如你触摸到一张桌子,启动了温度觉(桌子是冷的),平衡觉(改变了自己原本的平衡状态),动觉(用手轻轻的抚摸桌子)等。

      当你只使用触觉这个单一的感官,会觉察到什么,又会得到什么呢?

一、边界的觉察

      先做一个练习,想像自己是一只无壳的虫,赤裸着身子在黑夜里在完全陌生的房间里爬行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这种方式,你体验到“它”。好像唤醒了你内部世界的一些本就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婴儿自身带有的一些东西,并没有被激发出来。

      这种触觉的觉醒连结到一种现象:边界的觉察,我们因此将注意到,边界紧紧相依。就像小婴儿必须要触碰几百次婴儿床,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边界。

      人类要很长时间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边界,而许多动物就不一定要化这么久的时间。虫可以分辨是东西在触碰它还是它自己去触碰到了某种东西。而海葵受到惊吓时要一再的收回触须,直到它能触碰到不再让它害怕的石头。海葵的边界觉察能力无法像虫一样。

    每个人都想象一下自己一出生,身体如何被外在的事物不断的碰触,又如何去感知自己所处的外在环境。思考一个婴儿出生时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从温暖的子宫里出来突然感觉到很冰冷和嘈杂的声音,还会马上被裹上一块布,可能会很快被放到妈妈的身边。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对触碰能力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即使离他很远,他都能感觉到好像被触碰到,但有的孩子即使是被撞到在地都无觉察。每个孩子的边界觉察能力是不一样的。

二、边界紧紧相依的知觉,是触觉所独有的

      皮肤的构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触觉固守在皮肤层次里是无法进入到精神层面的。只有皮肤没有触觉,你成了一个毫无知觉,没有灵魂的人。只有当我们体验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时,我们才会在那个世界里醒来。单凭触觉,是无法进入所谓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让你产生自我意识,体验到自己是有界限的。触觉就是为了让小婴儿从自己的大宇宙中抽离,然后开始体验身体的本质。这个体验相当于是互动、参与、属于心魂层次的东西。

    比如你看到一块石头,当你触摸它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观察它的纹理,形状、光滑程度,想像这块石头是经历了多少万年的打磨才会变得这么圆润,它都经历了什么才变成今天这样的花纹。也许只有这样你才能和它产生连结。当你观察它时,越深入可能就会觉得离它越远。

    孩子小时候对我们特别依赖,如果我们给予足够的陪伴,孩子就会获得安全感。才会产生情感上的连结。如果在小的时候他们和父母没有产生过这种连结,等他们大了走了就走了,也不会对父母有任何依恋。

三、边界的界定 

    得到知觉的唯一办法就是,你必须先从A点离开这个宇宙,然后立刻再回来和这个宇宙接触,也就是边界的界定。所以为了得到知觉,必须做两件事。从A点沿着箭头方向离开宇宙,再顺着箭头方向回到B点。这时宇宙对你而言是封闭的,此时你就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


图片发自App

(这个地方对宇宙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楚,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已。比如A点的连结很重要,比如对孩子的陪伴。也可以看做孩子在向外探索世界的同时,会不停的回到父母的身边寻求安全感,再向外。)

四、触觉的主要任务是告诉我们事物是分离的

    触觉对于人类有非常明确的功用,我们从神圣的整体中被释放出来,但又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于里,我们一直渴望去接触事物。(这里涉及到人智学的基础认识,认为人从天堂中来,又要回到天堂中去。)

      比如强烈的紧张情绪是可以触摸得到的。比如耶稣的门徒汤姆和约翰,一个躺在基督的怀里(贴近心脏),另一位则因为怀疑耶稣是否还活着而去触碰他的伤口(摸到血),谁会得到比较深的连结。只有碰触和体验才会更深入一些。

    我们用触觉来感知事物是否存在,另一方面也用它来表达亲密友好的关系,比如父母有时会去抚摸孩子的头。

      一个关于触觉的奇妙现象,一方面你感受到木材的坚硬,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它是一块好木材,通过触摸感受到愉悦,想要和它有着亲密的连结。是触觉将自己与其他相关联的事物分离,但是你又想与他产生连接。这是人类先天的渴望。

五、是触觉将我们与其它相关联的事物分离,但又想与它保持亲密连结

    华德福幼儿园的教室里都是天然的材质做成的玩具,比如孩子们用来玩游戏的小碗,制作的工序都比较复杂,这些拿在手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精致温润的玩具,它好像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在陪伴孩子,对孩子的触觉发展比塑料玩具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带孩子们去远足,让他们去感知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比如每片树叶的纹理都不一样,这样看上去是不是觉得它们好像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物体。但你触碰一块石头,一片树叶时,你会体验到它,感觉愈靠近它(碰触到它),却感觉离它更远(觉察分离状态)。

    不要带孩子去过于嘈杂和人多的地方,接触很多的气味。它会破坏孩子的感官,发展不出对周围人、事、物的感受。也发展不出更高层次的感受。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聆听山里的气味、风的味道。比如在寂静的山里突然传来一声鸟的鸣叫声,那种感官上的愉悦是有助于孩子感官的发展的。(每日带儿子去山上待会,看着他在草丛里玩的很专注,一个小虫子,一片豆荚都能玩很久,听到小鸟的鸣叫会喜悦的笑出来,大自然才是最滋养孩子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幼儿园里有的孩子玩沙里会非常投入,又是筛,又是倒。而有的孩子不会去玩沙子和土,他们会觉得很脏,在远足里有时会要求他们屁股着地向下滑行,有的孩子一离开地面就会拼命的拍打自己的屁股,一个劲的说脏。在清理幼儿园小池子上面的杂物时,会有孩子说真恶心。从这里可以看到言语对孩子的影响。在这里会看到深层次的问题。,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不断的碰触它,拥抱它,甚至有时想要划清界限,但是想要连结的心却从未断过。它为我们建立起边界,让我们跟外界分离,从整体中脱离,但终究还是依偎着它。

    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就是我们自己的手指,可以触摸到全身的每个部位。但小孩子只有到了二三岁能说“我”的时候才能摸到全身。

六、触觉的最大秘密就是知觉边界的能力

      它在教养孩童里有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个婴儿是母乳(接触母亲的胸部)和奶瓶(接触奶瓶),这两者对孩子的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出生后被送到保温箱里的孩子,等到稍大些时也会深受影响。相反,一个孩童在幼时受到抚养人的疼爱,拥抱,(籍此方式让你离开天堂,但没有丧失想到回到天堂的渴望)。长大之后和前者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别。

    老师分享做完晨圈后,有的孩子就会挂在我的身上,那是渴望拥抱的饥渴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给予孩子触觉的品质就是给予孩子心魂的品质。比如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怜悯路边的乞丐,都会带入孩子的成年生活。

      有妈妈分享亲戚家孩子因早产在保温箱里待了一个月,等到七八个月时各方面的发展指标都落后,后经打听去了上海治疗三个月后恢复正常。治疗的方法就是用各种东西给婴儿洗澡,对婴儿进行抚触,比如黄豆等等。

      和孩子玩挠痒痒的游戏是对他们有益的。但只有孩子成长到可以对这个有反应的年纪(5岁后,需与天堂分离到某种程度),这个动作才会让她愉悦。但非常小的婴儿是无法和你玩这个游戏的。在这里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还没有过周岁和他玩这个动作时他很开心,有几位妈妈分析了一下,可能孩子实际是感觉不到痒的,他只是为了和大人互动,因为大人想要愉悦他的那种精神他是接受得到的。另外自己也无法给自己搔痒。( 已经很久没有与女儿一起瘙痒了,以前的误区是认为只有小小孩才喜欢。最近这几天晚上都和女儿一起做挠痒痒的游戏,我们俩都很享受。)

      每天发生的平凡事物里都有它深含的意义。高层的世界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很多情感的连结都是平常之事的堆积。

七、触觉对应的高阶是自我觉

      自我觉不是指:你可以跟自己说(我)或者你领悟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指:对于和你交谈的人、与你相处的人,你能够觉察到他就是一个独立的我。

    如果没有触觉,人类就无法变得有意识。像有些人没有意识的去伤害别人,去做事情。同样的,他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他也无法去觉察。

      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体验过程。通过触觉,事物到底透露了什以讯息给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二感官》——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