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万物生》歌词:闲谈歌词是如何从诗变成扯淡的过程

原创|王陈羚亦

写在评论前的话:

文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不能只有赞美,允许批评方能进步!

在知乎上看到有一个讨论萨顶顶女士的《万物生》歌词的老话题,许多喜欢音乐和诗歌的朋友在热烈的评价和讨论。

我也很感兴趣,参与了进去,表达了一些对这首歌词的个人见解。

因为当初是在别人的评论区讨论,所以我的发言都是零零散散。

今天闲来无事,把自己当天的评论复制了回来,略加修改后,形成了一篇文章,现在发上来与喜欢音乐和诗歌的朋友商榷和分享,欢迎指正和批评。

一:首先明晰一个歌词的基本概念:

所有的歌词在本质上是一首诗!一首可以配乐的诗;

无论是在遥远的过去,还是当下的今天,所有的歌词其实都是一首诗。

l 《诗经》、《离骚》、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

l 我们在初中时就背过的南北朝诗歌《木兰辞》,这些都是有乐曲可以唱的歌词;

唐诗中合乐的诗都是歌词;

l 宋词,更是为了配乐而填的歌词,宋代的柳永歌词好到,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l 元、明、清时期,涌现的大规模流行戏曲里面的戏曲词,也都是符合诗歌基本特征的叙事诗;

l 民国到现在,歌词变成了形式更自由的现代诗。

古体诗歌在格式上有字数和句子数的限制,现代诗则完全去除了这两个限制。

甚至只要诗歌的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感情动人,主题深远,

那么句子不对仗和音律不押韵也是完全可以。

但形式自由,不等于现代诗歌就容易写。

要想写好,其实难度一点也不会比古代诗歌低。

二:《万物生》的创作背景:

萨顶顶的《万物生》有两个版本。

梵文版,是把藏传佛教的密咒 《百字明》谱曲,然后变成了一首歌。

百字明:在佛教中是金刚萨埵修法的咒语,通过修法能清除自己前世和今生所造的孽,然后可以早日修成正果!

金刚萨埵:是指藏传佛教里的金刚总持,是该教里一位法力无边大佛的称谓。

歌词的汉语意思是——

v 金刚萨埵大三昧耶,

v 请守护我,

v 请不要舍弃我,

v 请为我兴盛,

v 请对我悦意,

v 请为我示现一切之本质,

v 一切如来金刚。

《万物生》汉语版:

作词:高晓松先生

从前冬天冷呀 夏天雨呀水呀,

秋天远处传来你声音暖呀暖呀。

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

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呀。

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

两条鱼儿穿过海一样咸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来遇见人们破碎,

人们在行走身上落满山鹰的灰。

我们从上面《万物生》汉语版的歌词看不出和梵文版有关联。

(我是没有看出。如果有谁看出了,请在评论区留言。)

那么是萨顶顶女士自己有或者是西藏地区有这么一幅名画?

画名就叫万物生?

然后萨顶顶女士请高晓松先生看图写话创作了这首歌?

但我在网上搜索了好久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说法。

我也没有关系和必要去问萨顶顶女士。

既然不得而知,那就只能就事论事,用诗歌的标准来把汉语版的《万物生》歌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梵文版的歌名是《百字明》,但汉语版叫《万物生》。

我不知道是萨顶顶女士还是高晓松先生中的哪一位起了这个歌名,

但无论是哪一位,在下的内心都对您肃然起敬。

因为《万物生》这样的题目实在是大得吓人!

《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题目在《万物生》面前都会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什么是万物?

万是泛指,对不对?

如果你同意万是泛指,

那就是说:

万物生的意思是——所有事物的生长!

甚至可以理解为整个宇宙。

这哪是一首歌,这分明是人类终极问题之一。

这样浩大的题目敢写歌?我只能说非常佩服。

三:歌词具体分析;

第一句:“从前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

我在前面说过,现代诗歌如果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感情动人,主题深远,那么句子不对仗和音律不押韵也是可以的。

但是,注意了啊,出现了前提条件:

歌词里一旦前后两句,出现了对仗的字或者是词语,哪怕彼此只有一个字对仗了,理论上就必须把句子里,其他相关的字或者词语也要一一对仗。

否则,这两个句子在格式上就无法出现对称美,在意思上也就无法形成,彼此增强的互补效果。

如果第一个半句写:“从前冬天冷呀”,第二个半句是:但康巴汉子身体壮呀。

而且后面每一句都是这样,那我们无话可说。

但第一个半句写:“冬天、冷”。

第二个半句出现了夏天这样的符合对仗格式的字和词语,冬夏是反义词,那是不是接着也应该写冷的反义词:“热或者暖等”?

但词作者写的是“雨”字?

而且第一个半句里:“冬天冷呀”,然后就没有了,

第二个半句却在“雨”字后面又出现了一个“水”字,雨本来就是水啊!

按理说文学创作是自由的,“雨”字加一个“水”不可以吗?

仁兄,但这是诗歌啊。

诗歌讲究文字精炼,这是诗歌的重要特点。

现代诗也不例外,除非必要,否则绝不写多余的字词。

那么这明显是为了跟得上乐谱而不得不加上的字,加字也可以,但为什么一定要在已经有一个描述水的字:“雨”,还要继续在“水”上面做文章,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字了?令人费解。

第二句:“秋天远处传来你的声音暖呀暖呀”。

写出了秋天,单独看这一句没有问题,但第一个句字里是“冬、夏”,第二句是“秋”,那是不是应该有春天才完整和正常?

非常遗憾:没有!

整首歌词里都没有出现春天!

一年有四季,写了三季,就是不写春天,不可思议 !

春天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季节!

在文学作品里,特别是在诗歌里,还有比描绘春天更多的季节吗?

而且歌名叫《万物生》!

什么季节最符合这个题目?

想想常识、知识、和逻辑,是不是春天才最符合?

但是歌词里没有春天!

或许拥有有趣的灵魂的作者就是这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第三、四句歌词:“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呀。”

如果整首歌词都是这样前后没有明显关联,除了我们使劲联想,“屋后”是地理、“山谷”也是,有“雪”,就有“风”。那也是合适的。

所以单独看这两句也没什么问题。

第五、六句歌词:“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两条鱼儿穿过海一样咸的河水。”

一只山鹰不寂寞,俩条鱼倒是寂寞了?

词作者是在“用两条鱼的寂寞”来暗讽人类世界,哪些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夫妻和恋人吗?

如果不是,那按照基本常识,是不是用“寂寞”这个词形容一只山鹰更为合适?

更符合常理?

还有“海一样咸的河水”这样的比喻?

用海水的味道形容河水,是没有办法找到形容“咸”的词语吗?

而只能选择用海水来形容河水?

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比喻。

还有这个“咸”字出现在歌名叫《万物生》的歌词里,是有什么我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的独特含义吗?

前面已经说过,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词要精炼,现代诗也不例外。

如果是无关的,甚至是影响主题的字和词语,能不用,尽量不用,否则就是败笔,会影响整首歌词的效果。

所以这里突兀出现了一个形容河水的“咸”。

请问这和主题《万物生》有分钱关系?

备注:分钱:我刚刚从一成都姑娘教训她狗狗的视频里学会的词,我很喜欢这个词。

第七句:“一片河水落下来遇见人们破碎”。

我不确定是萨顶顶女士给了词作者一幅图?

里面有这样的画面?

河水落在人的头上?

如果说确实有这样的画,那这一句也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画,只是词作者自己想像的画面。

请问这一句和它的前后句有什么关系?

特别是和主题有什么关系?

如果认真读,你就会发现第七句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和最后一句的尾字押韵:“碎和灰”。

第八句:也就是实质性歌词的最后一句:“人们在行走身上落满山鹰的灰”。

任何文体都可以想象,而且鼓励想象,但无论是如何地天马行空,一定要符合常识、符合科学、特别是要符合逻辑。

所以,你尽可以大胆地描述人在云上走,比如成仙了,鹰在水中飞,可能是在捕鱼。

但经常飞翔的鸟类身上有灰?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常识和动物学知识也会告诉我们,经常飞翔的鸟儿,特别是鹰类的身上,怎么会有灰?

这个“灰”又是有什么独特含义吗?和主题《万物生》有什么关系?

当然,Everything is possible!

这只调皮的山鹰有可能从其他地方沾了“灰”,但也不至于身上的“灰”多到会落到,在地上行走的行人人头上吧?

如果一只飞翔的鹰身上竟然有灰,而且还能落到地上的人头上,那得身上有多少灰?而且得飞多低?还得考量具体的风速才能准确无误地落到地面上行走的人头上吧?

各位,你能想象得出一只高傲的山鹰,不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而是身上背着一个垃圾箱,里面装着我们不知道它从哪里弄来的什么种类的灰,故意恶作剧地往地面上行走的人们头上倾倒的景象吗?

一首歌名叫《万物生》的歌曲,歌曲里出现了这么一句,“人们在行走身上落满山鹰的灰”?

这样的句子描述这样的无厘头情景,我是打破脑袋也想不通这是什么意思?

Ø 这是神话,还是动漫?

Ø 我不是抬杠,

Ø 这符合科学吗?

Ø 不要告诉我这是艺术,

Ø 艺术是从哪里来?

Ø 艺术是不是来源于生活?

Ø 生活是不是要符合常识和科学?

你说你见过一条长100丈的蛇,我们半信半疑,但如果你说蛇长10丈,宽10丈,那我只能对你说:“大哥,你赶紧有多远滚多远。”

这首汉语版的《万物生》的主歌词到这里就没有了。

请问有哪一位看出:“万物生”了?

在下也算是多多少少读过几年书的人,但就这么八句歌词,横读竖读好几遍,一句一句拆开分析,结果是非常惭愧,愣是看不出这八句歌词是从哪里体现出“万物生”这样宏大的主题?

词句格式不对仗,音律时而押韵时而又不押,句子前后严重缺乏关联性,立意看不出,感觉不出,如果不说歌名,仅仅只看歌词,我不知道哪位高人可以猜出这首歌是在描写万物生长?

任何文体都要有一个立意,可以不积极不乐观,但一定要能打动读者和听者的心和感情,从而给读者以美和艺术的感受。

如果只是选择一个大而无当的主题,用含糊不清,甚至是不知所云的词句牵强附会,故作高深。这样的歌词不是诗,自然也不是一首好歌词。

所以再次重复开头的观点——

好的歌词都是一首诗。

不好的歌词多半是在扯淡!

画蛇添足部分:

疫情期间,困在家里没事找事写的闲谈,到此本来已经算写完了,但在评论区看到有朋友不以为然,甚至连“你说人家不好,那你写一个出来瞧瞧”这样怼人的话都说出来了。()

一个食客评论一个菜在色香味上欠妥,厨师不接受,对食客说:“嫌我做的不好,那你炒一个瞧瞧?”

什么道理嘛?()

但自己刚好有空,于是瞧瞧就瞧瞧。

食客也不是天天下馆子,点外卖,都是成年人,谁还不会炒两个菜。

因为不知道真实的创作背景,也没有办法严肃地重新写。

决定尝试着改动一下原歌词。

在不增加句子数和字数的基础上,同时也不改动原歌词中的关键字词。

只把一些不太符合常识和常理的部分做一些改动,然后看看效果如何。

题目改编为:藏地行走

题材内容改成为:一首简单描述藏区高原风情的歌曲小品词。

如果拍MTV,歌者可以在青藏高原上边走边唱。

《万物生》这样的题目实在是太大了,我敬而远之。

改编版歌词及注解

1、从前冬天冷呀 可夏天就暖了呀,

注解:(冬对夏,冷对暖。)

2、秋天远处传来朝圣的歌声心里静呀,

注解:(用“朝圣”这个有明显指向的藏传佛教词汇,点出诗歌吟唱的地点是:西藏。)

3、春天到了屋后还有白茫茫的雪呀,

注解:(把春天加进去,一年四季完整了。我的家乡也是一个冬春寒冷的自治区,所以我知道西藏的春天仍然到处都有雪。特此说明,无知无畏的朋友且慢喷。)

4、山谷里那面金旗帜仍在随风飘呀。

注解:(“旗子”改为“旗帜”,这一句改动不多。)

特别注解:前四句都保留了原歌词里非常儿歌体的“呀”字。

5、一只寂寞山鹰在两条鱼上低飞,

注解:(把形容词“寂寞”加在一只“山鹰”前,使其更符合普遍常识,两条鱼总比一只鹰快乐些。)

6、两条鱼儿穿过波浪掠起的河水。

注解:(去掉“海一样咸的河水”中雷人的比喻,加上:“波浪掠起”四个字,使歌词更符合真实情景。)

7、一片河水在渔者的蓑笠上破碎,

注解:(保留关键词:“河水和破碎”,去掉:“人们”,加上“渔者的蓑笠”。一是“渔者”就是人,二,把真正的古典名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词语“蓑笠”和意境加进去。使歌词增加文化意味。)

8、船中人翘首望,鹰在翱翔翅在挥!

注解:(原句子中的“人、鹰”仍然保留,“灰”改成“挥”,“翱翔”一词,用形容山鹰的孤傲增加一点歌者志向高远的联想。)

完结,欢迎批评指正!


原歌词和改编版的对比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析《万物生》歌词:闲谈歌词是如何从诗变成扯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