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1 - 为什么惩罚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正确方法?


为什么体罚不是一个改变孩子行为的好选择?

在之前看到了一篇文章,谈到为什么教育孩子的时候,体罚“短期有效,但是长期有害”。在这里我无意讨论文中其他的观点,我只想用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临床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短期有效”也是一个不怎么正确的结论。此文并不是严格的科学论文,更谈不上严肃科普,我作为一个刚刚上完大二年级临床心理学学生,欢迎各位的批评意见。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些行为主义,尤其行为主义在临床心理学的应用之中的重要概念。

什么是行为 (behavior)?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行为。在行为主义的定义之中,“行为”是一个生物体与环境互动的方式,这种环境可以是私人的,也可以是公开的。这里的公开(public)指的就是生物体之外的环境,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发脾气(having a tantrum),他可能会大哭,可能会开始随地乱扔他的玩具,这些都是你的孩子与他的外在环境互动的行为;而这里的私人环境指的就是他在自己心里说的话,比如你的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说“我很生气,我很伤心”。

什么是操作制约(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与大众较为熟悉的古典制约(classical conditioning),也就是经典的巴甫洛夫实验一样,操作制约也是一种对任何生物体都很重要的学习机制。但是与经典制约(也就是一个生物体的本能反应“延申”到本来不具备引发这种本能反应的刺激源,比如在狗学习到铃声之后会出现食物的时候,狗会开始分泌唾液)不同的是,操作制约是指生物体通过每一个行为随之发生的后果,增加或者减少这个特定行为的频率,根据后果是令人舒适还是令人厌恶的。打个比方,比如如果每次你打开电脑,都会立刻受到一次电击,你就会降低打开电脑的频率(这个例子看起来很像是杨叫兽“治疗网瘾”的方法,但其实不然,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这样的后果有四种可能,这里我想讨论的体罚可以算作正处罚或者阳性处罚(positive punishment),因为体罚是向孩子的环境给与一个额外的,在行为之前并不存在的令人厌恶的刺激源。

为什么体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我们不进入到复杂的儿童心理学或者发展心理学。只要我们利用最基本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就可以看出体罚不仅不是对待儿童的最好选择,而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几乎都是最差的选择。

1. 处罚本身并不能使孩子产生你想要他有的行为

在临床干预之中,我们第一个遇到的概念就是惩罚本身并不能产生新的行为,因为惩罚不能在生物体本身的行为库(behavioral repertoire) 里面产生新的不曾存在的新行为。打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从来都根本不会自己穿衣服,无论你怎么打他,他都不可能因此学会穿衣服的方法, 而你的惩罚很可能的造成的唯一结果就是,你的孩子回避自己穿衣服的行为,进而拒绝学习穿衣服的行为等等。这些我们在第三点的时候还会再次提到。

2. 大部分体罚都不能达到处罚的效果

在理解操作制约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一个行为的后果必须发生在行为的当时或者立刻紧接着行为,否则后果就失去了改变行为的能力。而大部分的体罚,都并不是发生在行为的当时。比如说,当你的孩子带回家一份你不满意的成绩单,于是你选择体罚孩子。这个体罚后果并不是紧接着任何一个你可能本来想要改变的行为(比如花更多时间学习,花更多时间复习)。而这个体罚的行为,反而惩罚的是“诚实地给你看他的成绩单”这个行为。

3. 体罚与其他大部分处罚一样,会制造压力(stress)并可能导致逃避行为(avoidance behavior)

即使你的体罚,或者任何类型的惩罚,确实出现在了孩子出现你不想要的行为的当时,惩罚本身也会给孩子制造很大的压力。如果结合我第一条提到的,当一个孩子面对某种情况的时候,他唯一所知道的行为会遭受惩罚,他却又没有其他的更好的行为,这种情况最常导致的后果就是逃避行为。比如说,当你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正确打扫房间的状况下,他打扫不完美的这个行为受到了惩罚,结果就是他会选择避免去打扫房间。而这样的逃避行为最常见的后果之一就是逃避行为的一般化(generalization),而一般化的结果就是他将会开始逃避越来越多的事情,一开始是打扫房间,后来可能是一切家务。并且如果体罚继续存在,这个逃避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而另一个最常见的结果就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孩子孩子会在你的体罚中学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难逃体罚,于是便放弃一切努力。

4. 体罚最终很可能成为内化的持续惩罚

绝大多数的体罚都是伴随着言语上的批评甚至人身攻击。而当这种情况持续足够长,次数足够多,这种语言的批评和人身攻击会慢慢变成孩子的自我对话(inner dialog)的一部分。当他面对其他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他已经不需要你的惩罚,便可以在自己做任何事之前便开始对自己的惩罚。这样的结果就是失去做任何事的动力,甚至抑郁行为(depressive behavior)。

5. 惩罚唯一可能有用的地方,所谓“短期有效”,也不那么准确

惩罚,尤其阳性惩罚,通常都是作为最后的手段,只有在其他任何方法都没有效果,或者对象处在即刻的危险之中的时候,才会被采用。但是即便如此,惩罚也永远不会作为唯一的手段。比方说你的孩子跑向满是车流的公路,在这个时刻可能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声叫嚷,甚至批评。但是如果你的行为仅限于此,那么孩子还是缺乏如何正确过马路的行为,你还是要同时在事后解释你为什么大喊并且教给孩子如何正确过马路,并且帮助孩子保持这种行为。

结语

哪怕我们不进入到讨论体罚本身对所有其他精神层面的影响,体罚和大部分惩罚一样,都是效果最差并且问题最多的一种试图改变任何人行为的方法,当然这里也包括孩子。

我本来打算此文继续讨论为什么奖励(reinforcement) 才是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方法,篇幅所限,我们下次再聊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Ep. 1 - 为什么惩罚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