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学通证经济015

通证经济之设计平衡


今天,我们将继续讲述如何设计通证经济体系,重点介绍通证经济体系设计的三要素。

设计的三要素总体可以总结为3W原则,WHY、WHO、WHERE,分别代表了流通的价值,为谁创造价值和流通的边界。

首先看一下流通的价值。

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现实内在价值、未来收益价值和主观价值三种价值都可以作为通证的价值存在,但是两种及以上的价值共存于一个通证个体的时候,则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使得原本的通证体系变得更为复杂而难以衡量总体价值。比如说,本来是作为货币功能进行流通的的通证,但是它有很大的涨价空间,那么是用来消费还是用来增值呢?这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如果大部分的货币都被用来进行投资增值而不进行流通,那也势必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很多项目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将三种价值分别设计成三种不同的通证,消费功能由现实内在价值体现,股权功能由未来收益价值体现,权利功能由主观价值体现,这样的经济体系在使用者看来将会变得更为简单。

但是,现实中确实还存在一种状况,虽然该经济体系中的通证没有将价值划分的十分清楚,但是依然获得了成功,那就是币安币的例子。该体系中的通证币安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用于抵扣交易时的手续费用;二是该平台会回购币安币并进行销毁,销毁累计总量达到一亿个为止。显而易见的是币安币带有了两种价值,一是消费——用于抵扣手续费,二是增值——会产生未来收益。这会产生矛盾吗?事实上,币安币的用户分成了两种阵营,一是交易量较大的人群,他们选择用来抵扣手续费用;另一阵营是交易量较小,他们则更关注未来的收益情况。

那么,发行三种通证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不见得。如果经济体系的设计是为融资而来,投资人只关注如何收益,如何变现,那么代表权利的通证将,没有存在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通证究竟为谁创造价值?我们讲过,一个体系的设计必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利益需求,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分清楚利益的分配关系。一般来说,一个体系中会存在着发行人、投资方、消费者甚至还有中介机构等等。拿消费积分的例子来说,在发行方看来,积分的最终结果是消失,不能无限制的存在,这会从发行方处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希望是广泛的流通,最终在需要的人手里发挥它的价值。这便是一个需要调和的矛盾。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流通的边界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让通证实现无边界流通,但是,无边界真的适合所有场景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很多项目中,并不需要无边界流通,但是如何确定边界,那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公司内部流通的通证,城市内部流通的通证,国家内部流通的通证,大概只有需要全球流通的通证才需要进行无边界化的设计。那么,一旦形成边界,边界处的兑换关系便成为了重要问题,如何设计兑换模型,如何解决边界处的不确定性,如何解决环境变化问题,这都是需要纳入考虑范围,更有甚者,在无法成功兑换的地方还需要设计更为复杂的策略来解决。

在设计的三要素之外,我们依然还需要思考一些其他问题。

一是通证是否能形成社会共识。在现行社会,很多地方有着法律法规的限制,有些受到了政府等监管部门的控制,将某项资产通证化还需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具有成为社会共识的可能。

二是需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与稳定。就像是比特币一样,一旦失去了钱包的密码,那么将会永久的失去这些资产,并且在比特币网络中成为冻结资产,不能再进行找回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冻结资产会越来越多,那么这种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秩序呢?这是在最初的时候容易忽略的地方,但是却是一个运行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设计一个系统之初,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各种需求,但是未来仍然有更多的挑战在迎接你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浅入深学通证经济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