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没有告诉你的

最近在戛纳斩获金棕榈的韩国影片《寄生虫》大热,豆瓣评分达到8.8之高。小时候看过日本漫画《寄生兽》,看到这个片名以为讲的是生物变异,又想起前年的《釜山行》,心说韩国人拍惊悚片真是有一套啊。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影片开始有蟑螂的镜头,但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变异,和我的预想南辕北辙。故事讲述了生活在地下室里的城市贫民宋康昊一家,在机缘巧合下通过种种设计上位,从接任家庭教师开始接连替换了管家和司机,最终举家为富人朴社长一家打工。当朴社长一家外出露营,宋康昊一家鸠占鹊巢,搬入主人豪宅中完成从地下走到地上的转变,野百合也有春天。但野百合的春天毕竟是暂时的,当朴社长一家因为暴雨提前回程,宋康昊一家不得不像蟑螂一样狼狈四散而去,重归地下。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最后,躲在朴社长豪宅地下室的前管家丈夫由于老婆的死去导致精神失常,重返地面在朴社长儿子的生日派对上复仇,向宋康昊一家捅刀。而在一片混乱中宋康昊也失去理智,拔刀刺死朴社长。

影片的讨论点集中在宋康昊杀死朴社长的动机。在朴社长一家雨夜提前回程的慌乱中,宋康昊老婆一脚将企图从豪宅地下室跑上来的前管家踢回去,导致前管家跌到并产生脑震荡,这是直接死因。也正因为此,前管家丈夫开始了复仇,用石头砸晕宋康昊儿子,用刀捅死宋康昊女儿,最终在与宋康昊老婆的缠斗中死亡。正常来讲,前管家丈夫是祸首,但祸首已死,在自己亲人受伤的情况下,应该先救人。此时宋康昊却拔刀冲向自己的老板朴社长,表面上看是没有逻辑的。然而,导演在整个影片中,一直在铺一个线索,就是“气味”。通片提了不下六次“气味”作为富人穷人对立的线索,一家人躲在茶几底下的那段中还专门给了宋康昊揪起自己衣服的闻的镜头。导演想讨论的也许是富人对穷人造成的伤害可能是隐秘的,也是潜移默化的,但这样的对立终将会达到一个爆点。

在影片的最后,宋康昊为逃避追捕躲进了豪宅的地下室,过上了寄生虫的生活。儿子通过摩斯密码读到了宋康昊的信,并立志通过努力买下豪宅让父亲走出地下,影片在儿子的幻想中戛然而止。导演奉俊昊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样的梦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按韩国人的平均收入计算,买下这样一套豪宅需要547年。

到此,整个影片的故事和焦点已经很清晰了,但我认为有几个点本片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一,谁是寄生虫?影片对这个问题基本没有讨论,明白给出生活在地下的宋康昊一家和躲在豪宅地下室的管家丈夫就是影片名所指的寄生虫。但是这个问题放在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原教旨的社会主义国家,朴社长才是寄生虫,靠资本剥削底层人民过活,这不是寄生在劳动人民中万恶的资本家是啥?当然,这个脑洞可能只有接受过特定意识形态教育的人才能开出来,也不能怪奉俊昊。

第二,寄生虫何以为寄生虫?影片中给到的信息很少,一是暴雨淹了地下室,一家人睡在体育馆的那场戏,儿子问宋康昊“计划是什么?”,宋康昊说“没有计划”。穷人家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暴雨,就让一家人不得不睡体育馆,命运不是他们可以计划的,或者说计划的难度大到不想计划。还是一个信息,也是影片中相当出彩的一幕,就是前管家企图从地下室跑上来的时候,宋康昊老婆转身猛地一脚,将前管家踢回地下室。这场戏一方面视觉冲击力很强,另一方面也隐喻了寄生虫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残酷,有些狗咬狗的意味。我们现在说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实际上更多的是底层与底层竞争,穷人和富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第三,寄生虫与宿主如何和谐相处?我想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比影片中所讨论的富人对穷人潜移默化的伤害最终导致爆发的线索更加重要。前些年很篇的一片网文《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也讲的是社会的分层,HR观察同时来银行实习几个年轻人,分别来自公务员、商人、知识分子和农民家庭,结论是公务员和商人的子弟可以更好的融入职场。这样的现象背后其实是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在社会价值观单一和趋同的环境下,那些符合这种单一价值的会得到更好的反馈,而这样单一价值的传递往往源于上一代已经得到正向反馈的父母。罗素说:“千差万别是幸福的本源。”如果社会能对不同的价值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各种“气味”多一些包容度,让不同行为模式的人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认同,而非看谁有钱就叫爸爸,圆滑世故就是每个人都要追求的优点。这个社会要学会给有趣幽默的人点赞,给有梦想的人捧场,给有观点的人表达的机会,给棱角分明的人以敬重。当价值真正多元起来,我们的焦虑就会少一些,也许那些“气味”就会不那么刺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寄生虫》没有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