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比写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

《顿悟的时刻》我读了两遍,第一次读的电子书,走马观花的阅读,并没有引起多少共鸣。

在书架上浏览,挑选近期要读的书,发现这本《顿悟的时刻》,早在我读电子版书时,已经买了纸质版。它居然被我冷落了这么久。

重新读纸质版,果然和读电子版时的感受不同,边读边画线边思考。《顿悟的时刻》开拓了我的阅读视角,学着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书中的人物和内外逻辑,而不仅仅是看故事看热闹。

《顿悟的时刻》作者张悦然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项。

张悦然在书的前言部分写到:“阅读可以说比写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

因为最近读书比较密集,我特别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幸福感真的是远远超过写作带来的身心愉悦感。

5年前,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重拾我的爱好。于是在线上报名写作培训班,开始学习写作。虽然到目前为止,没写出什么名堂,日后亦难写出什么大作,但毕竟也尝试过写书评、写故事文、写小说。亦有数量不多的文章过稿,故能充分体会到写作码字的不易。

《顿悟的时刻》一书有两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讲述小说写作中的人物情感支点;冲突中的不稳定关系;情节发展中的内心共振及顿悟时刻;以较远的观察者视角叙事;最后以虚构世界的合拢结尾。

无论是人物、冲突、情节、视角、结尾,每一个环节都有很详细的对应作品分析。张悦然精读六十部外国经典小说,在这本书中呈现的片段,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不影响阅读吸收,反而打开新的阅读视角。


第二部分,讲述村上春树、门罗等五位国外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分析。

我目前的读书还处在泛读阶段,从泛读到精读,对我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悦然说:“读的比较多的作家是因为喜欢,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我写作中思考的问题。”

《顿悟的时刻》是文学同行者的阅读指南。张悦然把自己读书的思考都写进了这本书中,对写作者、阅读者都有很好的引领。

张悦然用大量篇幅解析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及晚期创作风格。比如《科莉》这篇,她说,门罗小说里很多有先天缺陷的主角,以名字作为题目,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类人的天性和弱点,导致了他们的命运。

科莉的父亲非常富有,科莉虽先天腿有残疾,但很开朗乐观。已婚的建筑师霍华德来科莉家做客,很快两个人成为秘密情人。

霍华德明确表示不会离婚,科莉也很满足这种关系。有一天,霍华德写信告诉科莉,他们的私情被曾在科莉家干活的女佣发现了,现在这个女佣在他的朋友家干活,他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撞见了女佣。

女佣扬言要告诉他的妻子,除非定时给她一些钱。科莉担心霍华德要中止和自己的关系,提出由她来支付这些钱。霍华德接受了科莉的提议。

这样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科莉偶然听到清理院子的工人说那个女佣早就死了。科莉才意识到,钱都到了霍华德那里,可以补贴家用,带妻子旅行。

张悦然在书中写到:科莉是一种人的缩影,她们的天真和善良很容易被利用。或者说,那正是恶人可以安置他们丑陋欲望的地方。

门罗的很多小说还有一个主题是“逃离”。她说,逃离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更是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逃离看起来是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探寻,其实是一种对内在自我的审视。

读到这段话,想起我一个朋友,他处在离婚的边缘。现实生活中,他有太多的不如意,工作没着落,妻子不体贴,和家人关系紧张。他打算独自去新疆旅行,临出发前,对我说,旅行回来就离婚。

几年过去了,他依然没离婚,和妻子的关系也缓和了。肉眼可见,他从新疆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言语不再偏激,整个人都变得谦和克制。谁也不知道新疆之行,发生了什么?他不说,我也没问过。

我理解朋友的新疆之旅就是一次短暂的“逃离”。虽然最终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但在“逃离”的过程中,他一定想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审视。

看张悦然的小说解析很过瘾,对门罗的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顿悟的时刻》给我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如果对写作、阅读有兴趣的爱好者,不妨翻看这本书,相信你的顿悟时刻或许会被书中的某一句话照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比写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