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跨不过“坑”的我们

1

2010年3月,查理芒格说了一句话。

他说:“我立刻给我的每个孩子寄了一本西奥

迪尼的著作。我还送给西奥迪尼一股伯克希尔的A级股票(2010年3月的市值大约合人民币90万左右),感谢他为我和公众作出的贡献。”

那段话,说的就是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

要知道,查理是很多有志青年的精神领袖,他的人格和为人处世常令人非常敬佩。被他如此珍视的一书,我当然不会错过。


《影响力》是罗伯特。西奥迪尼所写,数年前,他以充当间谍的方式,参与到这些顺从组织内部。在这里,他洞悉了顺从执业者的绝大部分策略,这些策略数量高达数千种,每种类型都对应操纵人们行为的隐秘的力量。

令人好奇的是,查理为何对这些骗人的手段感兴趣,会有什么用处呢?看过才知道,别看不上这些江湖小把戏,这些可是有理论支撑,且实实在在能奏效的操作!

想想吧:为什么有些明明是渣男渣女,身边从来不却缺优质男女,把人看得面面相觑,而为何无人问津的总是我?

那些正人君子看不上眼的操作,被有人玩弄于鼓掌,不断逆袭摇身一变成为成功人士。很多商业成功的诀窍,跟你的勤奋和努力扯不上半点关系。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去相信末日预言?因一个教会首领的号召而集体自杀?看起来团结忠诚的兄弟会,或大牌公司们,那残酷到出乎意料的入会仪式或企业文化的传承?有些机构,他们的会员压根不管,机构能否实现当初承诺?就像婚姻,当初的信誓旦旦,最后只是把信的女人变成炮灰,失去工作,丧失赚钱能力,无力去计较当初的承诺兑没兑现?为何我经常面临,违背自己利益的选择?

好吧,看了这本说,我只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这些手段的存在,有理有据,真实有效。

罗伯特。西奥迪尼说:

“奇怪的是,尽管固定行为模式用处十分广泛,将来还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可我们大多数却对它知之甚少,或许正是因为它们总是以机械化不假思索的方式发生和出现的。”

这句话,大概是他写这本书的原因。


2

看了这个例子,我悟出我本动物。

动物行为学实验中发现,雌火鸡的母爱行为,仅依赖小宝宝发出了“叽叽”声。甚至当科学家把它们的天敌,臭鼬玩具靠近,而绑上能播放“叽叽”声的录音机。它们仍会把天敌收拢在翅膀下。当声音停止,雌火鸡妈妈会立刻猛烈攻击臭鼬玩具,而一旦声音再次响起,她又会继续照顾它。

发生了什么?这只傻火鸡不看的吗?莫非,我们也有这么愚蠢的瞬间?

傻火鸡严重依赖叽叽声,来执行母爱照料,这种依赖盲目而不假思索。

他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我们也经常是那只可怜的傻火鸡。

对此,西奥迪尼的认为:在我们身上也存在着,大量盲目而机械的顺从行为。

触发我们的也可能是一些外貌,赞美,理由,亏欠,大众意识,偏好,权威,稀有等“叽叽”声信号。毋庸置疑,我们对这些小部分信号之依赖远远超乎自己想象。

我想这大概也是查理芒格奖励他普罗大众的原因,原来,我的人生一直被这小小的信号所掌控。


3

这些小小信号灯的存在也不是全无意义,西奥迪尼认为,固定行为模式的确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比如便捷,节省脑力,也间接节省了钱,当然也给心怀叵测的人可乘之机。

小信号可以有,但不能乱发。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诺思。怀特黑德断言: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这句话,一语成谶。

我们有这么多不假思索的事情,小信号灯闪瞎双眼,怎么判断?!稍有不慎,万丈深渊。

万幸的是西奥迪尼通过分析发现:

这些高达数千种策略的绝大部分,可被分为6个基本类型。其中每一个类型,都是从能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心理原则衍生而来。

可别小看这些策略,来源于心理学,实践于社会,屡试不爽。且这种心理学属于比较新的行为心理学,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有大力的倡导。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比较陌生,然而不确定性,恰是这些心理原则奏效的前提条件。

要知道,每一原则均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自动,无意识的顺从(即一种不先思考就答应的意愿)。

顺从高手们把这些策略,融合到自己的请求中,无论是购买,捐赠,让步,选举或赞成等。他们模仿不断闪烁的小信号灯,使之发挥出强大威力,让我们成了傻火鸡。


4

西奥迪尼的6个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个角度是从大众意识,即集体智慧影响下的3种典型病症。另一个角度是从个体,个人的3种偏好导致的巨大偏差。

其一,是社会认同心理原则,他的特点是,人们在判断何为正确的时候,通常习惯于看别人怎么如何做。

这里附上查理的一句话

“模仿一大堆人,意味着接近他们的平均水平。”

在旅游高峰期,看到标价昂贵的绿宝石饰品?电商平台的top1销量展示,某零食,某运动品牌?排满长队的小吃店?听到剧场的罐头笑声?

这时候我心里的叽叽声,开始响起,买它!

没错,这就是影响力武器之一社会认同原理。这些散发的小信号隐藏在日常生活中,频频亮灯触发我们的行为:

贵的肯定好!买!

销量第一准没错!买!

排长队的错不了!买。

而听到罐头笑声更诡异了,确定不是肌肉反射?

事实上,绿宝石事件,是作者描述的自己朋友的事,店铺绿宝石价格有折扣时,无人问津。当所有价格被X2后,出乎意料被哄抢一空。

如果我是珠宝爱好者,有一定的宝石鉴别知识,,应当不会上这个当。但当人们压根不懂时,又想伸手,这让我想起巴菲特对股票购买者的建议:不懂不碰。异曲同工,不懂又忍不住,大概率是投机行为,赔率大,结局很难乐观。最后咱只能靠自己用过信得过,才错不了。

接着,西奥迪尼说了另外一些例子中的社会认同信号,令我毛骨悚然。

数据统计:新闻媒体在曝光自杀,家暴,车祸等事件后,紧随其后必定是一年中类似行为的峰值?同时,曝光力度越大,范围越广,反应随之越明显。

什么意思?媒体曝光的负面信息,像发射出的荧光信号,信号灯一闪一闪。指引同处于困境,背景相似的人们的心理反应:是啊,这样也可以,我也可以这样做!

西奥迪尼认为,这是社会认同心理的病态例证,这些人根据他人陷入困境时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50年前,纽约皇后区街头,年轻的吉洛维斯小姐正停好车,走回附近的家,一处市中心的中高档公寓,这里平时治安非常良好。这时,冲出来一名暴徒袭击了她,她开始大声呼救,中途歹徒被开门声和灯光打断逃离。当凶手确认没有任何人前来帮助,又分两次继续袭击,导致她的死亡。然而附近并非没人,反而有多达38名目击者。事后整个过程被报道,显示没一个人阻止和报警?


如果当时我们在场,情况会有变化吗?这种看似匪夷所思的反应,说明的什么呢?

想象我们在北上广的一线城市,1环左右的中高端小区旁街道上,正是上下班,人们行色匆匆。这时,不远的处发出来一个呼救声,好像是有人被砍伤,回头探探,怎么回事?砍人?!怎么可能?啊,啊,啊,别人都没行动。我逞个什么能啊。好惨啊!!!算了,凑哪门子热闹,赶着回家呢!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上海徐汇区世外小学的,歹徒持刀砍死小学生案。其实当时放学期间,家长学生人潮涌动,凶手去砍学生时,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周围目睹的大部分人包括学校保安,第一时间没有任何人行动。应该是有4名小学生受伤,2名直接死亡,其中一名是4年级在读。事件的发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地点在2环线附近。为何学校保安也没有行动呢,事后会被问责吗?

同样,我在视频中见到过,求助于行驶途中的车辆的男人和小孩,可能是丈夫或儿子,不远处是一孕妇羊水破正倒地呻吟。这几起案件人们相似的反应,我们可以从社会原理的叽叽声来看,他们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更易被发现于混乱,人口众多,相识度低,喧闹,变化更快的城市。

西奥迪尼认为,事件原因其一,周围有其他旁观者,可能他不帮或许有人会帮。就是说,当周围人越多,每个人的相对责任就越小,面对日后的内心的愧疚感会更易释然。第二点,周围的人或许并不确定发生了什么,没意识到情况的紧急程度,集体陷入多元无知效应。

我理解多元无知是,当事件突然爆发在陌生环境中时,人下意识是看看周围。还有那么多人,哦,大家都没有行动,说明我不行动是可以理解,合理的。

另外,西奥迪尼认为,当有人陷入危险中时,周围有很多人和周围只一个人,相对来说,后者的帮助可能更有大。因为如果他不施援手,他本身也难以承受的随后而来的愧疚感。

正如前几年发生的刘鑫案,在最危险的关头,保护了刘鑫的江歌,反而被刘鑫寒心的关在门外,导致了死亡,同时也开启了江歌母亲漫长的寻求公义的讨伐。当媒体曝光这类令人寒心的结局,是否会触发集体智慧对谨慎救助的社会认同呢。类似众多的事件,西奥迪尼发现,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更多的并非是冷漠,自私。因为一旦有人伸出援手,案例也显示出逆转,立即会引来更多的帮助。因此,他认为根源在于引发社会认同的叽叽声反应。有人不作为,叽叽声响起,引发一群人不作为。有人援助,叽叽声响起,引发更多的人援助,仅此而已。所以,当我们在公园长椅上,突然发现自己动不了了,意识到自己可能中风了,看着来往的人群,没有人注意到你,该怎么办?

因此,西奥迪尼给出的建议是: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盯着他,直接指着他说:"你,穿蓝夹克的那个先生,我需要帮助,请你把我送到安全的地方,请你叫救护车来或请你快报警"。这时,紧要关头,首先要解决的是消除不确定性,告诉别人明确指令,要做什么。

在明白了社会认同的原理后,我们似乎也可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

对于患有狗恐惧症的儿童,或者自闭,社交恐惧的儿童,研究表明,给孩子播放示范影片,就是你希望孩子能和狗狗愉快玩耍,孩子能融入集体等等这些行为出现。你最好的策略是给他们看类似的行为,即使是示范影片效果也非常明显,每天坚持看20分钟,半个月就能有效,而且一旦孩子克服恐惧后,效果并不会消退反弹。

不管年龄相仿,打扮相仿,或兴趣相仿,背景相仿等等,更容易使社会认同影响威力产生。看看我们做选择时,有多少是因为朋友吧。

这就能解释榜样的力量,对人们的影响有多深远的原因。同样,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积极的正能量,我们也能利用社会认同,主观去选择模仿我们想成为的人。

5

其二,当心承诺与一致的警报。

偷窃实验研究发现,没给承诺的人容忍偷窃,有给对方承诺帮忙照看,阻止了盗窃?

c国大量依靠承诺一致压力让战俘顺从,先引诱战俘温和态度反对a国,和平陈述。一旦顺从小要求,战俘发现被迫回答相关实质内容,最终调整自己变为“合作者”?

买车先用小甜头优惠收买人心,达成成交之前,假装弄错收回甜头,最终客户仍会买单?玩具商的饥饿营销:大量替代玩具在售,而广告玩具售空,因为家长对孩子给了承诺,替代玩具也被售空。与此同时,大家发现广告玩具开始大量销售,他们发现又得再买一次,因为之前答应过,狡猾的玩具商们让家长们买了两次?电话询问时加上“今天感觉如何”或“希望你今天感觉不错”,成单率从18%增加到了89%?当你收到一份请愿书,不小心签了吗,最后发现与你所想的差别太大,最后又用另一种说法自愿其说?

同样,冥想会招新演讲,当经历被人戳穿原理和质疑效果后,人们已明知是幌子,仍然义无反顾拿着仅有的钱报名?

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末日预言论?发生在教会组织的集体自杀行为?

没错,这就是承诺与一致原理,它通过小小的琐碎的要求,来达到实现最终控制你行为的效果。要知道我们对这些叽叽声,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反应,那看看它的威力,我们必须知道在行动时保留撤回的余地了。

1978年11月18日,人民圣殿教领袖人物吉姆。琼斯知道自己牵涉谋杀案,难以自保,组织可能解散,他召集信徒要求大家集体自杀。最先响应的是一个年轻女性,她走上前喝了一勺,喂了一勺给自己的孩子,两人倒地而死。其他人纷纷效仿,这次集体自杀事件死亡人数高达910人。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当时人们大部分是平静且自愿的。

西奥迪尼发现,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教会组织中都会出现"末日预言"论说法。当作者与同伴潜入其中,出乎意料的是,教徒们并非一无所知。在预言破灭以后,他们明确知道谎言破灭了,而他们急于改变的不是自己,是社会证据,即众人。并幻想着发展越多的人入教,就越能证明他所做非错。

西奥迪尼认为:这些行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也显得言行一致)的强烈愿望。一旦作出选择,我们立刻会受到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承诺的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倾向于用行动证明自己之前选择是正确的。

西奥迪尼认为教会中的自杀行为属于社会认同的影响,但我认为承诺和一致影响似乎在先,社会认同在后。它符合先做出选择后迫于内心和外部压力,按承诺用行动证明正确的行为。而后面的自杀,或其他行为,是跟随受周围人群的社会认同。

比如女性选择伴侣时,明知他有很多恶习,在选择后她相信,当他们在一起后他会慢慢改变。结果是男的一成不变,女性却变得全盘接受,甚至觉得自己更幸福了?

各个兄弟会残酷折磨的入会仪式?非洲部落严酷的成年礼?军事团体中严酷的“新兵训练营”?西点军校约翰.爱德华兹被开除,因为折磨新生,但事实是他并没按惯例折磨新人而被开除?

为何如此违反自身利益的事,能得到本人和父母的同意并执行?

研究发现:费尽周折猜得到的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而团队成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能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生存概率。

西奥迪尼认为:对于一个想建立持久凝聚力和卓越感的团体来说,入会活动的残酷能带来一项宝贵的优势。

严苛的入会仪式越能强化新人对承诺一致的自我麻醉。

所以,西奥迪尼认为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一旦同意,可能影响自我认知,使我们顺从后面可怕的要求。此类行动体现的藏在小小承诺里的普遍影响力使人惊恐,小小行为不仅可能影响我将来形象,更可能会逆自我去改自身形象,最终掉入铺好的陷井里。

他的建议是:首先可以留心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反应,其次提醒自己盲目顺从别人的要求是愚蠢的,想办法拒绝及时撤退为妙!

最后,如何利用它来帮助我们:

承诺一致能有效用于亲子沟通,孩子对强大威胁下的顺从,是短暂而不持久的。比如打骂只能起到短暂作用,并不能真正改变孩子行为。但是如能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去相信孩子的自我满意感,责任感。通过引导孩子的主动追求并承诺,来触发孩子对承诺一致的后续行为,能有效提高亲子沟通的效果。


6

其二,警惕互惠原理的叽叽声。

西奥迪尼的观点:互惠原理是能用来获得他人顺从的有效策略,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效力实在太强了。有些要求,要是没有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

误差:一个人靠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即使你不喜欢的也不好意思拒绝。注意它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我们的善意和不设防使我们极易落入亏欠触发圈套,让别人以小博大,达成不公平交换。

收到陌生人的贺卡,来自陌生人的帮忙?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有人邀请参加聚会?有的国家在受灾时给我国捐款?有人给你顺便带了瓶可乐,聊了一会后,他想要你帮个忙:买他的新车抽奖彩票,价值20元?乔装成行人的教徒硬塞给你玫瑰花再向你募捐?某议员长年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摸爬滚打,帮了我方许多忙?国家禁止官员接受礼物和恩惠?基汀向5名参议员提供130万美元竞选经费,后来这5人代表他和联邦管控对干?为得到选民的投票,给各种各样的小恩惠?有人给你搬过家,当他需要竞选?收到赠送的免费样品试用装后?安利的不收费试用后?在战壕里 ,接受了俘虏给的面包?黛安.路易之前的困难时期拒绝特殊照顾,生病拒绝送来的食物,在教主要求全体自杀时,她侥幸逃生?有人帮你发动了汽车,一个月后这个未成年要求借两小时车,结果新车毁了?酒吧男性给女性买饮料,最后肉偿?

西奥迪尼认为即使我们不喜欢的人,只要在提出请求前,先小恩小惠下,就能极大提高成功率。

另外拒绝后撤术,它比直接给恩惠再要回报更有效。这些有违我们利益的病态例证问题在于:它先提出一个夸张的要求,再假装后撤到真正目的,利用知觉对比产生的巨大错觉触发的补偿,亏欠感,责任感和满意感,而人们顺从乖乖上当。

电影剧本过审查,故意夸张过界言语,使大部分内容被保留下来?政客说压根没人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但跟他之前提的100万美元的荒唐数字比,25万美元可以接受…因为不想让对方空手而归?孩子都知道的一匹看不见的马,竟能找妈妈换回这么多饼干?

我本人深有同感,收到别人的好意,总觉得心里有点不好意思,恨不得赶紧还回去才舒坦。另外,很多婚姻,都是小小的恩惠和拒绝后撤的实际存在。男人们挣了钱,交给老婆们,老婆们暗自欢喜,结果,把自己死死的拴在家庭中。孩子们说妈妈我可以养个小猫吗小狗吗,妈妈立马斩钉截铁拒绝掉,之后呢,又补偿给孩子甜点,饼干等等。或者,孩子说妈妈我们做完作业能去迪士尼吗,什么,怎么可能,几点了。但是也许可以去隔壁公园玩玩。所以,叽叽声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但如果有人恶意搞这些手段,那真是相当令人恶心了,而且看看这些真实案列,吃了大亏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委屈,也只有受骗上当的自己才知道。

面对互惠的威力,要提醒自己,这是叽叽声,内疚心和补偿是物理反射,毫无意义,解决的办法藏在最后的要求中。

西奥迪尼认为,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的确赞同,那不妨接受,倘若别人的提议有其他目的,尤其是损害我们丝毫利益的,那就不予理睬。

以善意回报善意,预防警惕非善意的销售策略陷阱。


7

其次,是个人的3种偏好导致的巨大偏差。

其一,警惕喜好偏差

西奥迪尼观点:在你决定买商品时,熟人的影响要比你对商品本身的好恶强两倍。

顺从策略来源于喜好纽带:先令我们喜欢他们,外表,赞美,奉承,相似,背景,财力,权力。。。。对于这类叽叽声,我们倾向自动举出小白旗,无一例外。

熟悉的朋友推荐商品极易被购买?干净帅气的销售员成单更快更多?英俊的政治家更容易获得选票??外表好看的被告或原告,在法庭上也是被罚的更少,得到索赔更多?出乎意料,通过整容手术,外貌变好看的罪犯,他的犯罪率没变少,被抓次数却变少了?好看的男女接受到的帮助次数更多,集体智慧对他们是宽容,还是更纵容?老师们觉得长得好看的孩子聪明?难道因为长得帅就能偷东西,杀人,玩弄感情等等还不用负责任?我们还会自动给外表长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点,神操作?比如才华,善良等,和“贵=好”的触发机制一样。

一句话,长得丑的活该倒霉失败,长得美天生一手好牌。没错,这就是我们集体智慧价值观之一:爱美嫌丑。实际上,我真心知道实际的价值与外表关系不大,这样的集体智慧,我一直是按照它来判断?这就是傻火鸡本鸡了。

同时,人们极易顺从恭维自己的人?我们极易顺从有相似打扮,相似个性,相似背景,相似生活方式的人?人们极易把汽车与漂亮时尚的车模关联?耐克品牌与胜利精神的关联?明星带给商品的关联?欧洲爆发体育骚乱,致千人死亡,球迷是因为喜欢球队吗,更多的是球队投射给个体的那份荣誉光环?

要当心的是,既然我们如此依赖它,那利用外貌,奉承,假装与我们相似,讨我们喜欢,依然能使我们乖乖顺从,浑然不觉。比如从你的喜好入手的“完美男友”,最后骗取财色。我们对自己喜好的严重依赖到偏执,越严重,被骗率越高。这意味着,你约会的对象假装的越帅,背景越强大,你顺从的可能越大,同时,你对他的容忍度会越高,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最佳利益。想想前段时间发生的,北大女生包丽案,我们从被曝光的信息中能发现,女生一再退让,到最后为他自杀。我认为PUA是次要原因,根源在于男方外在的显性优势光环:帅,管二代,学生会主席,娴熟的政治手腕,满足理想男友的所有喜好需求。势必会触发无底线的顺从,换成任何女孩其实也难逃一劫。从影响力武器来看,它符合喜好和承诺一致这两点,结合上面逃脱成功案例,除非在恋爱的早期,能对那份完美产生质疑并拒绝,否则再难全身而退。

西奥迪尼的建议:在和顺从专业人士接触时,我们只需关注跟好感有关的一件事就行:我们是不是觉得自己超乎寻常地喜欢上了对方?只要发现这种感觉,就该警惕了。他可能采取了些手段,而我们可采取必要的反击对策。不去压抑好感因素产生的影响力,然后用这股力量来反制对付那些想从中获利的人。想想我是喜欢这个人,还是商品?


8

其二是权威顺从,服从权威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我们从小就习惯权威顺从,很多情况下只要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带有权威的符号,也能有效触发顺从,比如头衔,衣着和身份标识,看到这些对应的权威符号,我们很容易把他们与真正的权威关联到一起,导致触发顺从。

面对众多的医疗事故,我们对医生的诊断仍然毫不怀疑?演过医生的明星广告,使得药品销量大增?自称是医院医生,要求护士给一个超剂量的药,大部分护士都遵从意见去取药?名车光环,排在豪车后面的车很谨慎的不按喇叭,而对普通的车却毫无耐心?

我们一般会低估权威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所以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对权威顺从的警惕性,用高警惕嗅觉来触发谨慎行动,把权威资格,和主题,内容分开。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个专家的话可信吗?

其三,我们需要小心的是,物以稀为贵的稀缺顺从。

西奥迪尼认为假如瑕疵把某样东西变的稀缺,垃圾也能变成之前的宝贝,即使是“珍贵的错误”。

各种出错的例外,印模糊的邮票?古董?停售的钱币,汽车,各种限量版?售货员说只剩最后一个?最后期限?卖完即止?独家信息?拍卖?

这种自由受限,争抢稀缺资源的刺激立刻触发顺从。喜悦并非是商品的体验,而来自对它的占有。东西本身不会因为难弄到手,变的更好吃,好听,好看,好用。提醒自己平静下来,当心陷阱,倾听内心的声音。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情绪,这时候务必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稀缺手段,必须谨慎行事。

其实,权威顺从和稀缺顺从的威力也是极大,但是实在是写得太长了,到尾巴了真有点难以坚持啊。。。。。有空再补上。

9

最后,小结一下,影响力的6大武器,都是集体智慧的偏差导致的。我们对集体智慧带给我们的反应,注意这个反应以冲动和内心极度愉悦为主,注意这个感受,不能毫不怀疑的接受,它在很多时候错的很离谱!所以,我们需要多一双眼睛,审视这份冲动和愉悦,是不是有点过份激动了?即使没有马上面临要求,也要想象后面不可知的危险。同时,按捺下去那份冲动,想想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用他的目的去反制他,然后踏踏实实过日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那些跨不过“坑”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