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方艺术史 之三 文艺复兴

在文艺复兴之前,我们还是不能落下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虽然,那时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传播教义;虽然,画上的人看上去死气沉沉,呆板没有情绪。但,那也是有原因滴...

因为,基督教教义中有一条规定:禁止偶像崇拜,所以不允许把神的形象画出来。

既要用具体的形象宣传教义,又不允许在教义里出现逼真的画像。折中的办法就是把人物形象画得呆一点,重点是要让民众通过故事感受到神的伟大,而不是画作本身优秀与否。

所以,不是那个千年没有优秀的艺术家,而是需要苍白的艺术。

《面包和鱼的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 镶嵌画

文艺复兴 = 重生,艺术家们通过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研究宇宙的法则,甚至借助物理和解剖学,使绘画变得更真实,内涵更深刻。

咱按顺序,去看更真实、更有内涵的艺术。

《哀悼基督》(The Mourning of Christ) 乔托(Giotto di Bondone) 约1305年

乔托

他眼中房子是立体的,人是立体的,树也是立体的,他想把看到的真实画下来。于是,他使用了短缩法(透视法的妈),并注重对光线的把握,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阴影,营造出空间层次感。从此,西方绘画开始有明显的体积感、空间纵深感和透视意识。

最突破的,还是他让画中人物有了表情。他让艺术突破了当时的宗教限制,转而关注人的情感和思想。当人们的关注点从“神”回到了“人”身上,人性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才得以表达,美的作品才纷纷涌现。

达.芬奇

达芬奇就是个传奇,艺术、物理、数学、生物... 哪个领域都有他,他的知名度早就超过了艺术本身。

《蒙娜丽莎》(Mona Lisa) 1503—1506年

咱先说说这个蒙娜丽莎是不是在笑?据说,人们之所以500多年都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是“明暗渐隐法”的功劳。蒙娜丽莎的眼角和嘴角有将近40层超薄油彩,每层不到两微米厚。这两处的轮廓模糊,由暗到亮的过渡连续而自然,没有清晰的分界。所以画中人物的表情就介于似笑与非笑之间,给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1495—1498年

还有这幅最后的晚餐,好在哪里?一眼看去,像不像舞台剧。

先说平行透视法,达芬奇巧妙利用天花板的透视线,桌边的景深透视线,让这些透视线都集中在了耶稣的头上。尽管耶稣神态平静,但依然看得出,是统筹全局的中心人物。

再看犹大,他身体微微往后倾斜,右手紧紧抓着钱袋,两眼直直地望着耶稣。他紧张,他害怕,他的思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犹大

达芬奇,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想象力!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虽然也有绘画作品,但雕塑名气太大。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卫是他的艺术高峰。

《哀悼基督》(Pietà) 1498—1499年

耶稣像个孩子,在母亲怀里睡去;圣母也很安静,好像一切都与死亡无关。大理石洁白无瑕的质感,和这份平静到极致的震撼,是一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触动。

《大卫》(David) 1501—1504年

大卫,一副站在澡堂里等位置洗澡的样子,表现的却是智慧与力量。他手上的青筋暴起,拿着布制投石器(不是毛巾哈);他眉头紧锁,目不转睛。

“这座雕像的优雅气度和从容姿态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

拉斐尔

尽管拉斐尔的母亲在他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可能也因为失去,让他对于母亲的美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对母亲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圣母身上,把她从严肃的、高高在上的神,重新塑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in the Meadow) 1506年

他的圣母,有着精致的五官、白里透红的皮肤与温柔的眼睛,总是给人幸福感和宁静感。

《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 1509—1511年

还有一幅画需要说说,就是雅典学派。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化一直都把哲学看作是最为崇高的学问。拉斐尔把不同时空的伟人放进了同一个画面,画面的中心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虽为师徒,但有着不同的哲学理念,拉斐尔在画中用两个手势将它表达出来,象征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开始重新追求真理和智慧。

柏拉图

柏拉图右手食指指向天空,他的学说讲的是超越人类社会的“理念世界”,他追求的是心灵升华、精神体验。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右手则是整个掌心面向大地,和老师柏拉图相反,他关心的是现世的秩序规则,比如法律、道德、伦理,相比于心灵、精神,这些其实是更实在的东西。

历史走到这里,就不仅仅是由神到人注意力转变了。拉斐尔表现的是整个人类的美,那种尊重知识、肯定智慧的美。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画出了人的神秘,米开朗基罗雕刻出了人的强壮,拉斐尔画出了人的美丽。

文艺复兴,关注自我、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有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这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们为我们留下的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话西方艺术史 之三 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