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和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要怎么办?——这样做,你永远不会吵架,并且心情愉快。

【故事】

早上听到了二梦的分享和经历,说实话,挺震撼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才会证实,命运给了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只是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

奋斗的故事是最感人的,它告诉我们,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很自豪,因为主人公我认识,并且是我的学员。

而且我正在开发个人成长课程,她就是这个课程的模型,普通人如何飞速成长,到达人生巅峰,成为想要的自己。

其中最关键的是她早期心态的形成过程,这是最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旦我掌握这个培养和引导人成为人才的方法,那简直可以举国欢庆。

所以我把我当下的感受发到群里和几个朋友。很多人都很期待,但其中一个朋友给我浇了盆冷水,这只是我的感受,

也许她只是说话比较直接,说出想法而已。

“我觉得你也不用分析其他人成功的原因了”

“还有你之前不也说了向顶尖的人学习,成功的人那么多,哪有那么多时间都去研究”

“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干正事上”

我看了后,幸好内心强大,也想到如果弱一点的人应该会被打击,因为我知道她并没有恶意。

但我也会有被误解的感受。

我的意识还是提升了,换做原来,我一定会跟她争论一番,起码让她知道很多她没想到的背景,

譬如,1 我认识她 2 我的视角是研究普通人改变的课题 3 这就是我的正事

现在,我可以忍住不说,只说了四个字“蛮干不对”

接下来,她说:“我的意思是不能看到谁都研究啊”

并引用大咖的话来证实她的观点,“不迷信任何条条框框,不看重任何成功背景。我们只相信一点,学习可以改变自己。不会就学,学了就用,错了就改,就看谁快。”

我的回复,又引用了她引用的话,来指出她说的矛盾性。另外给她提了一个反问,学习可以改变自己,什么是学习?


【底层思维分析】

好,下面我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对上述对话分析:

事实:上面两个人对在强调自己的观点,尤其在觉察到对方提出反对意见,就搜集证据保护自己,想在辩论中赢。

想赢的感觉是我们生活中和他人争执,甚至吵架的主要根源。

想赢的根源是自尊体系,面子。

此外,强调自己观点的根源是 思维定势,也就是执念。

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却忽略了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视角存在盲点。更需要倾听和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这样说,而不轻易下结论。

所以两个底层思维 执念+想赢,是一般人无穷无尽的争论。


【我的执念】

我虽然克制自己人性方面,专注在当下的事情。

虽然简短回复,并用提问的方式让她思考,但发心仍然是“你不对,我对,所以否定,强调自己观点。你没理解我说的意思。我要给你解释。”

我为什么不会思考对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的对的一面是什么,而给予肯定呢?

既然我说的是中庸,那必然存在平衡的两端。她说的是对的,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断的行动,才能有结果。

我想强调的是,不能蛮干,还要学习,学习并不只限于书本,还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这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她强调的是,不能每一个有结果的人都去研究,浪费时间,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践行上。

我想强调的是,(只在心里有这样的意识,并没有去解释),并没有去研究所有人,她的特殊性在于我认识,可以直接对话,在我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的。她的项目我是要参与的。普通人成长心态是我研究的重要课题。看了她的介绍,我很感动。

所以在对方没有这样的背景下,我自然想去解释。


我们俩谁对?

都对。

那为什么要争论?

想赢,想辩护,想解释,想让对方明白。不愿意认输。

根源上面分析过,

想赢的自尊体系,坚持自己的执念,大局观。


【解决】

关于她:

收到对方发的信息,不同意这个观点。普通人的思路,是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有可能还打击下对方的观点。

调整为,当不同意对方观点,思考对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想不通,可以提问,然后倾听。

当开始倾听时,表明自己不再坚持自己的执念,而是开放心态的了解。

当开始倾听时,表明自己增强大局观,不再追求赢的感觉。

当开始倾听时,表明信任和尊重。

(用提问,倾听 代替 陈述否定)

关于我:

人不知而不愠。

人们误解或者不理解,这是我们最大想解释,辩解的地方。

牢记孔老夫子的教训: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

这里的底层思维是 接纳。接纳别人的不理解。

大局观。

我们要的结果是双赢。

考虑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对方说的哪里是对的。

忽略自己的观点,站在对方的观点给予肯定。

必要时主动认错。谦虚。

这并不是虚伪,而是真共情。真的认知到对方观点积极的一面。

而不是找漏洞去攻击。让对方无话可说。

因为这样会导致对方产生情绪,

有些人的情绪还会随着事件升级。

或者让对方产生情绪,

就算你说的对,我也不想听,你为什么这么较真。

或者让对方很无奈,无论怎么说,我理解的都不对,我该怎么办?


【另外一个故事】

今晚我家来10几个客人,我们准备了十个菜,其中一个菜是鱼。

岳母问我拿出两条来,我说一条就够。

她说平时我们自己吃还拿出两条,这么多人,只拿一条吗?

我说,平时我们拿两条,是因为只有一个菜。而今晚我们准备了十个菜,一条就够。

    吃不了,还得吃剩的。

我觉察到,很多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思维,客人来了一定要剩,如果都吃光,表示准备的不够。

    结果呢,每次都剩一堆。

    我的观点是全吃光,吃到刚刚好最好,招待的也很好。别浪费,何必为了面子,而委屈自己吃剩菜。扔掉也是浪费。


【分析】

但我随即意识到,不好面子,不浪费,这是我的执念。

我为什么要迫使对方不好面子呢?不好面子只是我的想法。

对方并不一定觉得准备丰盛就是好面子,这叫热情。

她有她的执念。怕吃不够,只有剩了才证明准备够了。

我只需要把我的观点说明就可以。不需要坚持,一定要这样做,而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这是老人家一辈子的思维。

退一步,就算剩了又有什么大事呢,只是小事一件,抓大放小,忽略鸡毛蒜皮的小事。

把它当作关注圈,尊重,接纳,不去改变就好。

专注大方向,专注目标。

【思维模型】

我将会从两个故事中,提炼出思维模型。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别人和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要怎么办?——这样做,你永远不会吵架,并且心情愉快。)